周华英 赵玉芳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部退行性病变,严重损害患者视力,成为我国尤其是老年群体首要致盲原因[1],国内近500 万盲人群中超过50%为老年性白内障[2]。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为有效治疗手段[3-5]。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创伤应激反应、长期视力障碍,加之高龄患者本身自理能力差,患者焦虑、悲观、自责、恐惧等负性情绪明显[6]。因此,对已收住院或手术通知而尚未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院前或术前护理管理意义重大。借助线上信息化APP 构建,数据整合与分析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并以护士为主导,紧密结合护理专业与医疗专业,提升信息资源利用,动态掌握院前、院中信息资源,以获取理想护理服务质量及效果[7-8]。护士既为患者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还掌握了最新的学科技术进展,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提高了自我职业认同感、价值感[9-10]。因此,本研究逐步建立眼科患者资源中心,借助影音资讯视频与依托术前评估信息系统平台的护理干预加强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管理,临床效果满意。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围术期患者94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2016年美国眼科学会(AAO)制定的成人白内障诊断标准,且均为单眼白内障[11];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术,且手术顺利[12];年龄18~75 岁;认知清晰,具有基本的理解或听说读写能力;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条件:患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质性疾病;配合或依从性低;资料不完整或中途转院者。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 例,对照组:男29例, 女18 例;年龄31~72 岁, 平均 52.41±8.70 岁;病程6 个月~3年, 平均 1.70±0.35年;疾病类型:皮质性白内障19 例, 核型白内障17 例, 后囊下白内障11 例;晶状体硬度分级[13]:Ⅱ级25 例, Ⅲ级22 例。观察组:男27 例, 女20 例;年龄29 ~71岁, 平均 52.32±8.51 岁;病程6 个月~2年, 平均1.36±0.29年;疾病类型:皮质性白内障20 例, 核型白内障16 例, 后囊下白内障11 例;晶状体硬度分级:Ⅱ级26 例, Ⅲ级21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接受院前评估医护专业对接流程。建立患者资源中心,组建以眼科高年资护士为主,资源中心医疗助理为辅的院前管理团队,完善自患者就诊、确定住院手术治疗、开具住院通知单、资源中心院前评估及健康教育、办理离院手续、电话追踪回访等院前管理流程;为缩短围术期患者院内滞留院内时长,建立院前评估医护专业对接流程,见图1。
图1 院前评估医护专业对接流程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①术前干预: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做好入院宣教,为所有患者营造舒适住院环境、耐心解答病情、满足正常生理心理需求。②加强术前访视与心理保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组织观看白内障视频,鼓励倾诉痛苦体验,消除负面情绪。③由眼科高年资主管护师对每位患者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跌倒史、自理能力评估,判别是否影响手术外在相关因素及自身高危因素,针对护理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④做好术前教育与术中心理暗示,演示指导术前准备、术后翻身咳嗽、下床活动等技巧,术中保持安静,及时采取放松、深呼吸、积极心理暗示(同情支持、安慰启发、消除疑虑)等方法减缓潜在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借助影音资讯视频与依托术前评估信息系统平台的护理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1)借助影音资讯视频:指导患者佩带无线耳麦在病房或健康教育宣教室,播放含住院手续流程办理、术前注意事项、用药知识、疾病相关介绍的宣教影片。视频内容包括:白内障术前血压 /血糖调控、什么是白内障、术前的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或家属需求播放对应视频。为每位患者进行专业一对一同步护理评估问诊与健康教育。
(2)依托术前评估信息系统: ①建立评估档案,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院前-院中-院后延续护理管理,由眼科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的专业管理团队,编写白内障健康教育手册,包括:相关流程制度介绍;患者自身状况评估、疾病专业知识介绍3 个模块,并构建“白内障围术期患者信息系统”,收录院前阶段综合信息,院后可进行信息提示、查询工作,确保资料连续完备。②两大录入界面。包括患者基础信息登记界面:涵盖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诊断、选择本院就诊的原因等;患者评估界面:涵盖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相关检查等疾病评估信息),均可打印相关内容。③该系统主要包括3 项功能:录入、浏览查询、统计。护士护理问诊过程方法即对白内障患者所有伴随疾病专业评估,结果录入信息系统评估界面,直接打印针对性护理建议并写于评估单张贴至患者健康手册首页,嘱患者住院当日携带此档案,由责任护士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再次评估,并将二次评估结果补充录入系统。
(1)视力检测[14-15]:干预后30 d 内对两组患者进行视力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值改善情况。
(2)护患关系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问卷总评分0~100 分,具体分为不满意(0~59 分)、一般(60~74 分)、较满意(75~84 分)、十分满意(85~100 分)4 个等级。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患关系满意度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患关系满意度情况比较
调查显示,我国视力残疾者占全部残疾人口的14.86%,其中超过40%为白内障患者,超过80%老年白内障患者存在较重自我感受负担[3-4]。创新服务意识水平高低体现医院核心竞争力[16],本研究借助多平台多途径健康教育与依托术前评估信息系统,开展患者院前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联合电子与纸质白内障患者术前评估单,实施以护士主导的眼科患者术前评估管理,对以往术前或院前流程调整与重组,使其平稳过渡到住院当日或手术当日,对于患者视力恢复、提升预后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传统术前评估流程,提供以护士主导的有效护理干预,以期为患者及家属获取更多术前有效健康知识,降低眼科手术风险[16-17]。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干预手段可有效增强患者认知行为,助于视力康复及护患关系改善。分析原因:①实施提前伴随疾病的流程化、系统化管理干预,为患者创造安全手术条件保障,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综合指标,缩短术前平均住院日;②以护士主导的眼科术前管理实现医护专业对接,借助护士专业性护理评估,针对性提供病情相关护理计划及健康知识,便于术前及时发现可控因素并与医生沟通,调节方案,针对特殊患者可快速做到提前预约、干预、合理安排;③采取信息化手段,为综合管理提供支持,借助数据整合、分析获取各类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动态掌握院前及院中信息资源,实现医护资源共享,便于院外延续护理,及宏观掌握患者就医医院、来院途径、地域分布、院前候诊时间等信息[18-19];④制定涵盖患者基础信息、就诊原因、评估界面的全面术前评估单,及时通过电子系统更新与并按需打印纸质版,使得术前评估程序化、全面化,避免书写错误、遗落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⑤优化护士职业内涵,充分发挥提升护士专业能力与职业幸福感,每次解决患者问题促使其获取认同感及价值感,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20-21]。
综上所述,本研究实施的以护士为主导的眼科术前评估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白内障围术期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患关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