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黄海4号”

2021-05-26 08:18李健,何玉英,王清印
中国水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体对虾黄海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称东方对虾,俗称对虾、明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对虾科(Penaeidae)、明对虾属(Fenneropenaeus)。中国对虾是我国近海地方性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包括朝鲜西岸),东海北部的嵊泗列岛和舟山群岛(少)一带。中国对虾属广温、广盐、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在黄、渤海区有明显的洄游习性,分为越冬洄游和生殖洄游。中国对虾的产卵期在4月~6月,怀卵量30万粒~100万粒。幼虾以小型甲壳类如介形类、糠虾类和桡足类等为主要食物,成虾主要以底栖甲壳类、多毛类及鱼类等为食。

我国中国对虾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黄渤海沿岸地区,年养殖面积30万亩~40万亩,养殖产量4万吨~5万吨,在扩大渔民就业、增加渔民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养殖水环境的污染、频繁的极端天气严重影响着中国对虾的生长环境,严重的养殖环境因子胁迫使中国对虾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导致对虾减产甚至死亡。pH胁迫作为对虾养殖中主要胁迫因子之一,是水体中化学因子和生命活动的综合反应。养殖水体日益富营养化、持续高温和光照强度,使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增强,造成养殖过程中pH值升高,中国对虾的正常摄食和生长受到影响,感染疾病几率增加,因此,发掘具有优异抗逆性的中国对虾种质材料,培育耐高pH胁迫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和养殖产量高的中国对虾新品种,适应和抵抗养殖环境因子带来的各种胁迫和不良刺激是当前对虾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本项目在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联合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省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中国对虾国家级良种场),以耐高pH胁迫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为主要选育指标,开展中国对虾耐高pH新品种培育。

(二)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亲本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黄海3号”保种群,其中“黄海1号”具生长速度快性状,“黄海3号”具耐氨氮胁迫能力强性状。2011年11月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亲虾5100尾、“黄海3号”亲虾4500尾,共计9600尾混合后组建基础群体开始选育。

2.技术路线

2011年11月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黄海3号”两个群体的亲虾混合后组建基础群体,每年对选育群体在长至放苗规格(体长约1.0cm)时进行耐高pH胁迫选择,以不同选育世代的耐高pH胁迫成活率和收获体重为选育指标进行连续选育,每年选育1代。经过连续5代的群体选育,形成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中国对虾新品种,对新品种进行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并进行示范养殖和推广。中国对虾“黄海4号”育种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中国对虾“黄海4号”育种技术路线

图2 中国对虾“黄海4号”外部形态特征

3.选育过程

2011年11月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亲虾5100尾和“黄海3号”亲虾4500尾,共计9600尾作为基础群体开始选育。

2012年开始采用群体选育对基础群体进行选育,以耐高pH胁迫成活率和收获体重为选育指标进行选育,每年选育1代,每年进行2次人工选择。第1次选择:每年对选育群体进行多批次幼体繁育,待幼体发育至体长1.0cm仔虾时,对每一批次的仔虾用pH=9.2(中国对虾仔虾72h的半数致死值)进行胁迫,选留率控制在3%~5%;第2次选择:每代选育群体在养殖池中自然交尾后,收获时以平均个体重为选育指标,从中挑选已交尾的雌虾进行留种与越冬,留种率控制在3%~5%。将存活的个体放入室外养殖池,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和管理,养殖密度为6000尾/亩。每代选育群体在养殖池中自然交尾后,收获时以平均个体重为选育指标,从中挑选已交尾的雌虾进行留种与越冬,留种率控制在3%~5%。

2016年经过连续5代群体选育,形成了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具有耐高pH胁迫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和规格整齐等优势,初步命名为中国对虾“黄海4号”。

(三)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

1.新品种形态特征

中国对虾“黄海4号”具有典型的中国对虾形态特征(图2),身体侧扁,甲壳较薄,体表光滑,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额角上缘基部具7齿~8齿,末端尖细无齿;下缘具3齿~4齿,下缘齿较小。雄虾第1腹肢的内肢变形特化成交接器,略呈钟形。雌虾第4对和第5对步足之间基部的腹甲上,有一圆盘状交接器,为纳精囊。第一触角上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1.35倍,下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0.66倍,与额角相等。第二触角鳞片末缘超出第一触角柄但不及额角的末端,其触鞭很长,约为体长的2.6倍。腹部第4节至第6节背部中央具有纵脊,第6节长约为高的1.4倍。尾节长度微短于第6节,其末端甚尖,两侧无活动刺。眼胃脊明显,占自眼眶边缘至肝刺间距离的3/5。

2.优良性状

(1)耐高pH胁迫能力强。相同养殖条件下,中国对虾“黄海4号”新品种耐高pH胁迫能力分别较“黄海1号”和“黄海3号”提高32.2%和16.3%,显著了提高中国对虾对养殖水体环境变化的适应力。

(2)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相同养殖条件下,中国对虾“黄海4号”新品种收获体重分别较“黄海1号”和“黄海3号”平均提高5.1%和10.7%,养殖成活率分别提高20.3%和13.6%。

(3)养殖亩产量高,规格整齐。相同养殖条件下,养殖亩产量分别较“黄海1号”和“黄海3号”提高26.4%和25.7%。新品种收获时体重变异系数<10%。

(4)收获个体规格大,适合养殖大规格中国对虾。

3.中试情况

为了评估新品种的生产性状,2016年起,根据中国对虾“黄海4号”新品种的性状特点,在江苏、山东、河北和辽宁等沿海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区域进行了中间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6年~2018年在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和潍坊、河北唐山和辽宁盘锦等地区示范养殖面积7760亩,平均亩产量较其他商品品种提高14kg~20kg,累计新增产量126884kg,新增产值1306.3万元,经济效益明显,详见表1。

表1 2016年~2018年新品种示范养殖情况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虾来源

中国对虾“黄海4号”新品种亲虾保存在特定的良种保持基地,亲虾为经选育性状优良、遗传稳定、适合扩繁推广的群体。

2.亲虾选择

选择体质健壮、无外伤、纳精囊洁白饱满、体长大于16cm,体重大于45g的交尾亲虾。性腺发育良好,卵巢宽大,色泽深褐,卵巢前叶饱满,第一腹节处卵巢向两侧下垂。对白斑综合征、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等定期检验检疫,淘汰不合格亲虾。

3.亲虾培育

(1)亲虾培育池

11月上旬将亲虾移至室内培育池,面积在30m2~50m2为宜,水深0.8m~1.2m。亲虾入室前应对培育池、工具等进行严格地消毒。越冬期间,亲虾密度一般控制在8尾/m2~10尾/m2。

(2)水温和光照调控

亲虾入池初期,让水温自然下降,降至8℃时开始升温,冬季水温保持在8℃~10℃,应保持水温的稳定,日温差不要超过1℃,特别在换水时温差不能太大,应把水预热至培育水温再加入培育池。越冬期间应减少光照强度,使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x以下。

(3)亲虾饵料

越冬期的饵料以活沙蚕效果最好,按亲虾体重的3%~5%进行投喂,并根据具体摄食情况进行增减。日投饵2次,上午投1/3,傍晚投2/3,每日清除残饵。

(4)越冬管理

盐度23~35,突变盐差不超过3;氨氮含量应在0.5mg/L以下;溶解氧在5mg/L以上;化学耗氧量2mg/L以下;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不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每日换水30%~50%,所换新水是经过预热池预热的,同时吸出池底残饵和粪便,预防纤毛虫等的寄生。一切操作应尽量减少对亲虾的惊动。在池子污染严重时,应进行倒池。

(二)人工繁殖

从越冬存活的亲虾中挑选健康、无病及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放入产卵池内充气,投喂沙蚕、贝肉等新鲜的饵料,产卵池亲虾的密度控制在12尾/m2~15尾/m2。产卵池的水温控制在14℃~16℃,最高不能超过18℃,有利于亲虾的性腺发育。产卵池的充气量不易过大,控制中等气量充气,以防冲破卵膜。

对虾卵子需经有效氯含量达0.2mg/L~0.3mg/L的含氯消毒剂处理,并用不含余氯的砂滤水充分清洗,在去除对虾粪便、残饵等污物后方可进入孵化池孵化。设专用孵化池,孵化用水也需经消毒处理。孵化结束后,待死卵及污物全部沉于池底后,用虹吸法吸取表层幼体,舍弃底部不活跃幼体及未孵化卵。集取的无节幼体经有效碘浓度为5mg/L PVP碘消毒处理30s,再经消毒海水清洗1min~2min后移入苗种培育池培养。

(三)苗种培育

1.水源水质

生产用水应经沉淀、砂滤净化处理后使用。

2.苗种培育池

幼体培育池为室内水泥池,体积一般控制在30m3~40m3,水深1.5m,池形为长方形,池壁标出水深刻度线,有进排水、滤水、加温和充气设备,能控制温度,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幼体培育前应对培育池消毒,用6.0mg/L的漂白粉或20mg/L的高锰酸钾浸泡24h,然后冲洗干净,干露1d~2d,使用前再用干净海水冲洗一次。

3.苗种培育管理

无节幼体放养密度应根据育苗池的条件而定,一般为20万尾/m3~30万尾/m3,培育水温22℃~26℃。幼体各发育期充气量:无节幼体阶段水面呈微沸状;溞状幼体阶段呈弱沸腾状;糠虾幼体阶段呈沸腾状;仔虾阶段呈强沸腾状。

从无节幼体阶段到仔虾阶段,培育池的光照强度可从弱到强逐渐增强,溞状幼体至糠虾幼体通常200Lx~500Lx,仔虾阶段至虾苗出池通常500Lx~1000Lx。

投饵量应根据幼体的摄食状况、活动情况、生长发育、幼体密度、水中饵料密度和水质等情况灵活调整。溞状幼体以单胞藻为主,使水中藻细胞浓度达到15万个/mL~20万个/mL;糠虾以小卤虫为主,单胞藻浓度维持在10万个/mL,直至全部变为仔虾幼体。

苗种培育期间,水体pH值控制在7.8~8.2;盐度26~35;化学耗氧量5mg/L以下;氨氮含量0.5mg/L以下;亚硝酸盐氮含量低于0.1mg/L;溶解氧含量大于5mg/L。无节幼体不换水,到溞状幼体期采用加水法,每天加10cm的新鲜海水至满池;溞状幼体Ⅱ期、Ⅲ期(Z2~Z3)开始换水,每日换水量10cm;糠虾幼体期(M)每日换水量20cm;仔虾幼体期(P)每日换水量30cm,分两次换水。换水网箱每隔2d~3d要清洗一次,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30min,清水洗净后晒干待用。

4.虾苗的运输

中国对虾苗全长达1cm以上时,就可以对外销售和运输。以双层塑料袋(苗种袋)运输方法为好。使用容量为5L的双层塑料袋,装水1/2,可运输全长1cm虾苗2万尾~3万尾。充入氧气,20℃左右可经10h~15h运输。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海水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1.养殖池

养殖池适宜面积为30亩~50亩,池形为长方型、方型或圆型。长方型长宽比不应大于3:2。池深2.5m~3m,养殖期可保持水深2m以上。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做到池底积水可自流排干,以利晒池和清洁处理池底。养殖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排水闸宽度为0.5m,兼做收虾用,闸室设三道闸槽,中槽设闸板,内槽安装挡网,外槽按出虾网。闸底要低于池内最低处20cm以上,以利排水,闸门密闭性好。排水闸上部设活动闸板以备暴雨时排表层淡水。养殖池进水通常采用管道或渠从池坝上进水,紧贴池壁修导流槽,以免冲刷堤坝。养殖池进水口处设两道闸槽,一个用以设滤水网,另一个设挡水板。

2.放苗前的准备

(1)清污整池

收虾之后,将虾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丝状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清除后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其有机物分解排出池外。

(2)消毒除害

清污整池之后,必须清除不利于对虾生长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消毒药物,严禁使用失效期长、对人畜有毒害的药品。通常可将池内水位排至10cm~20cm,药物溶入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每立方米水体加入含有效氯25%~32%的漂白粉100g。

(3)纳水及繁殖基础饵料

清池1d~2d后,可开始纳水,同时要重新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北方水温一般在20℃以下,需20d~30d,我国南方地区水温在20℃以上时,通常10d左右即可达到放苗要求。

(4)放苗条件

养成池水深应达1m以上,水质肥沃,要以绿藻、硅藻、金藻类为主,水色为黄绿色、黄褐色、绿色。透明度在30cm左右;水温应达14℃以上为宜;虾池盐度为32以下,池水盐度与虾苗培养池盐度差不应超过5;养殖池水pH值在7.8~8.6之间。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5)放苗密度

可根据养殖条件适当增加或减少放苗量,通常每亩放养体长1cm中国对虾新品种虾苗6000尾~10000尾。体长2.5cm~3cm的虾苗,亩放苗量为3000尾~5000尾。

3.养殖管理

(1)换水

养殖前期可不换水,每日少量添加水3cm~5cm,直到水位达2m,保持水位。养殖中后期,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日换水量控制在5cm~10cm。整个养殖期要保持水位在2m以上,严防渗漏。

(2)使用增氧机

在正常情况下,放苗以后的30d内,每天开机两次,在中午及黎明前开机1h~2h,养殖30d~60d后可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养殖90d后,由于水体自身污染加大,对虾总重量增加,需要全天开机。在阴天、下雨天均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使水中的溶氧量始终可维持在5mg/L以上。

(3)使用益生菌制剂和消毒剂

养殖过程中,应按期经常使用光合细菌及其它有益的微生物制剂。在水温较高的七月份、八月份,为降低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每7d~10d可使用一次漂白粉(0.5mg/L~1.0mg/L),如用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应按生产单位提供的使用说明使用。可适量使用药饵,建议使用抗菌抗病毒的中草药成分作为药饵。

(4)饲料投喂

投喂次数:放苗后的第一个月,通常日投喂次数可安排4次,随着对虾增长,投饲量加大,适当调整投喂次数。上午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40%,下午为60%。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常规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一般较好的配合饲料,可以按照饲料系数1.5控制总投喂量,有的饲料系数可降至1.2~1.3。

(5)日常检测

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每天在凌晨及傍晚测量水温、溶解氧量、pH值、透明度、盐度等水质因子。经常进行病毒病原检测。发现有病毒对虾立即处理。采用多点打网取样的方法,每5d~10d测量一次中国对虾生长情况,每次测量随机取样不得少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中国对虾尾数。

4.收获

一般中国对虾体长达到14cm以上即可收获。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中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白斑综合征、肝胰腺细小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和红体病等。

1.白斑综合征

(1)主要病原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2)主要症状

发病虾厌食,空胃,行动缓慢,弹跳无力,静卧不动或在水面兜圈。头胸甲易剥离,甲壳上有十分明显的白斑,鳃水肿,肝胰腺肿大,对外界反应不敏感,对虾血淋巴不凝结,血细胞数量减少。通常从发现病虾到大规模死亡历时一星期左右,特别是暴雨后容易出现大量急性死亡。

(3)流行季节

北方一般在6月中上旬开始发病,对虾体长5cm~7cm左右,养殖池对虾死亡率高达90%以上。

(4)防治方法

以预防为主。繁殖时选用经检疫不带病原的健康虾作为亲虾。做好水体消毒,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8%~2.0%(活性碘)复合碘溶液0.1mL,或每亩水体(水深1m)用66.7mL兑水后全池泼洒。

2.肝胰腺细小病毒病

(1)主要病原

肝胰腺细小样病毒(HPV)。

(2)主要症状

病虾无特有症状,只是食欲不振,行动不活泼,生长缓慢,体表附着物增多,偶然发现尾部肌肉变白。幼虾出现这些症状后很快死亡,有时会继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

(3)流行情况

幼体期病情较重,死亡率在50%~90%。

(4)防治方法

预防为主。严格检疫,杜绝病原从亲虾或苗种带入。使用无病毒污染或经过过滤、消毒的海水。养虾池彻底清淤、消毒。稳定虾池理化因子和藻相,投放环境保护剂和有益细菌或活性生物制剂。饲料中添加0.2%~0.3%维生素C。保持虾池环境稳定,加强巡池观察,不采用大排大灌换水法等。

3.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

(1)主要病因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2)主要症状

病虾摄食量明显减少,继而出现行为及外观异常。患病对虾缓慢上升到水面,静止不动,然后翻转后腹部向上,并缓慢沉到水底,这种行为可反复进行并持续数小时,直到无力继续下去或被其他虾吞食。

(3)流行情况

对幼虾危害较大。养殖水体中养殖密度过大和水质恶化(如低氧、高温、高氨氮和高硝酸盐等条件)会激发低水平干扰IHHNV对虾表现出症状,并使病原由携带者传播给健康虾,导致疾病的流行及感染程度加重。

(4)防治方法

加强对虾的检疫,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对发病虾场及其设施要进行彻底消毒;用SPF亲虾繁育;加大虾池及沟底水深,使之达到1.5m以上;保持一定换水量,控制虾苗及成虾养殖密度;发病季节注意及时镜检、观察、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从亲虾到苗种,都尽可能采纳不带病原的对虾。

4.红腿病

(1)主要病因

病原已报道的有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哈氏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等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2)主要症状

最显著的表现为步足、游泳足、尾扇和触角等变为微红或鲜红色,以游泳足的内外边缘最为明显。有时,头部的鳃丝也会变黄或者呈现粉红色,严重者鳃丝溃烂。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或潜伏于岸边,行动呆滞,在水中做旋转活动或上下垂直游动,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3)流行季节

流行季节为6月~10月,8月~9月最常发生,南方可持续到11月。

(4)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消毒。高温季节根据池底和水质情况,每亩水面可泼洒生石灰5kg~15kg。每日一次、每千克虾拌饵投喂氟苯尼考粉(氟苯尼考计10%)0.1g~0.15g,连用3d~5d。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2%,去皮捣烂,加入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配合饲料中,待药液完全吸收后,连续投喂3d~5d。

四、育种和种苗供应单位

(一)育种单位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地址和邮编: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266071

联系人:李健

电话:0532-85830183

2.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和邮编:山东省昌邑市下营港北5公里,261300

联系人:王学忠

电话:13606467398

3.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小海村,276805

联系人:王培春

电话:13066058199

(二)种苗供应单位

1.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和邮编:山东省昌邑市下营港北5公里,261300

联系人:王学忠

电话:13606467398

2.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小海村,276805

联系人:王培春

电话:13066058199

(三)编写人员名单

李健,何玉英,王清印,常志强,王琼,王学忠,王培春

猜你喜欢
幼体对虾黄海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刻舟求剑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水晶虾幼体发育研究初报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