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仁佳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听说读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最为基础的技能,可以说写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写作分类中,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命题方式,相较于死板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更加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基于此,本文将从选择合适立意把握中心思想、構思作文结构、发挥想象力拓展作文内容这三个角度浅探小学语文话题写作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话题作文;应用探究
引言
话题作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探索与总结适合自己的写作策略,但是就目前话题写作的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话题作文时会出现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情况。甚至写出的作文缺乏想象力,过于套路化,教师看到开头便能够猜到结尾,学生的思路是僵化的。基于此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究写作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话题材料进行深刻地剖析,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一、选择立意,把握作文中心思想
话题作文不同与于其他作文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话题作文需要根据给出的中心思想进行作文的创作,往往会通过一段导入材料限定写作范围,因此话题作文书写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根据话题材料确定中心思想,明确接下来要书写的中心,这是话题写作的一大难点。对于文字功底较差的小学生而言,他们不能够完全理解材料表达的含义,从而选择了错误的作文立意。这也就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立意不正确,即使后续文章书写得再优秀也无济于事。因此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促使学生正确地提取文章立意,正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比如,教师在进行讲解“二十年后的家乡”的话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先不着急要求学生书写作文,而是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材料中所表达的信息。首先材料中多次提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就是我们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接着材料中提出了要求“大胆想象”,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并不是纪实类的,并且在材料中也对学生写作方向提供了一些思路:环境的变化、人们工作的变化等等。其实这个话题作文分析难度并不是特别高,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文章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有些话题材料将主题隐藏地较深,如果学生没有进行仔细地分析与思考,很容易找错写作的方向,导致作文不符合材料的要求。
二、构思整体,优化作文整体结构
找到正确的作文立意只是成功的基础,接下来就是构思作文整体结构,一篇作文如果只有好的立意却是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但是没有优秀文笔的支撑,这些读者往往会败兴而归。因此一篇好的文章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设计整作文结构其实是非常考验学生写作技巧的一件事情,比如明暗线结合是一种很好的结构设计,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这么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这种写作技巧。学生构设优秀的作文结构靠的是平时的积累,教师在平时应该加强写作技巧的教学。
比如,在讲解《四季之美》这一节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感悟作者笔下梦幻的四季特色,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的写作技巧,这一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四季景色。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相应的写作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技巧。比如通过设置悬念,可以使开头更加引人注意,例如设计故事情节等,留下悬念,让读者通过阅读开头,形成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对文章开头进行巧妙设计,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话题作文的开头更响亮、有力、干净利落,还可以引导读者融入文章情境中[1]。
三、发挥想象,拓展话题作文内容
如果说立意和结构是文章的中心和框架,那么想象就是文章的血液,想象能让文章的语言内容丰富起来,让所描写的人物或景物活起来[2]。文章的内容是教师与读者关注的重点内容,很多时候,大胆地联想,拓展话题作文的宽度与深度,围绕文章立意开展想象。同时这个环节也非常考验学的阅读与积累好词好句的情况,比如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力配合学生优秀的语言描写,可以让话题作文活起来,让文章充满生机与活力。
比如,在讲解“习作:我的奇思妙想”这一节内容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想让学生畅想未来,想象未来会有哪些神奇的物品,中心思想的确定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文章内容的填充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展开想象。学生可以在现有的物品基础上开展想象,比如想象在未来我们的房子是不是可以建立在海底或者是天上,也可以凭空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向读者展示自己心目中未来的世界。学生充满童真的幻想可以让整篇作文更加富有浪漫色彩,使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话题作文相较命题作文而言限制条件更少,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相对较大,但是这也对学生写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够呈现优秀的话题作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强化学生对写作任务的重视,让学生能够自由精准地表达自己地想法。
参考文献:
[1]李红莲,达海莲.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研究[J].新课程,2021(15):16.
[2]吴丽娴.小学语文高年级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指导[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