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21-05-25 03:17郑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计算机专业校企

郑华

在中职院校中开展校企合作,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育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一方面,各院校想要培养出满足行业行位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就必须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深入企业;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下,企业想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优质的岗位人才,也必须变被动寻找为主动培养,与中职院校开展合作。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要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我们需从传统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探析

(一)企业被动参与,合作动力不足

企业在这段合作关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情境,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量,自己培养出来的“科班生”更容易成长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若从日常经营的角度考量,这些象牙塔中的孩子们,工作经验少,不能马上“变现”他们的能力,而且流动性较大,职业发展方向不定,很难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提高效益。相比于院校而言,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需要更多实效性的效益回馈才能提高合作办学的动力。特别是很多企业自身并没有一体化人才培养或校企合作的项目,往往是被动地附和学校,帮助学校消化校外见习、实习的需求,处于较为浅层次的校企合作阶段,产教融合性差。

(二)专业设置落后,缺少行业洞察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极强,几乎是所学即所得,所学即所用,需要学生快速掌握各项基础理论后,能尽可能高效地加以应用,且计算机软件、硬件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指向性极强。很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较为落后,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框架,缺少对行业现行发展需求的洞察,学生学到的大部分内容应用性差,很难培养真正的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教师经验不足,课程研发保守

事实上,相比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教师,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基本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意识,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教学目标。但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开展教学,教师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某种程度上的“门外汉”,深耕专业教学的他们,很难打破学科限制,在课程研发中较为保守。教师作为发起“校企合作”阵营的一方,实际上却并不了解不同行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从业要求,很多教学大纲中重点施教的内容,在有些行业中并不适用,这必然导致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太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岗位实践经验。

(四)学生盲目参与,就业目标模糊

刚入职场的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模糊。这里我们所说的职业规划,并不是让学生确定自己要选择哪家企业,也不是要学生刚刚入行就形成清晰明确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信息时代下,各个行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细分,计算机专业的从业者,有时需要在某一个应用领域纵向深挖,成为细分领域内的佼佼者。但很多中职学生较为盲目地进入企业学习,有人急于求成,想马上变成职场“老鸟”,有人诚惶诚恐,对自己缺乏自信,有人亦步亦趋,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不是校企合作的培养初衷。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讨

(一)搭接企业已有项目,助力企业人才培养

上文我们提到,企业在合作双方中容易处于较被动的位置,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主体,很难为辅助学校教学而打乱生产节奏。因此,我们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学校在对当地行业产业特色进行深入调研后,选择那些有高效人才培养计划,或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将合作办学的主动权,适度地交到企业手中。

举例来讲,联想3C服务中心一体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项目就是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项目,以“联想3C服务中心”为产业支撑,以建立高度贴近企业运作的工业化IT服务实训中心为教学支撑,双师育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一体化。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搭接这一人才培养项目,自专业招生伊始,就设立了联想特色专班,定向培养,经过多轮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双方合作互赢的产教融合模式。

黄埔职业技术学校与联想企业的合作经验,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考企业人才认证体系,特别是引入企业的IT人才标准,将其作为专业考核及人才培养的重要评价体系之一。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建立专门的人才认证体系,如联想企业设置的LCSE认证体系,就是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考取LCSE認证后,联想集团会择优录用为正式员工,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是引入企业运行规范制度,在专业管理过程中侧重对学生规范从业的培养,以便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企业管理要求。

三是搭建教学实训实践基地。企业一方,搭建其针对院校开放的学习平台,由真正一线的项目人员进行指导;院校一方,则要尽可能打造最真实的工作和服务环境,及时更新专业软硬件设施,引进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可建设校内实训中心,从区域布置到功能划分都完全模拟联想等科技企业,接待区用于培训客户服务,维修间用于整机检验、部件更换、整机系统安装和调试,备件库用于教学用机、备件及工具存放;实训教室用于集中讲授和操作演示。以明确的功能划分及真实的场景搭建,满足课程和岗位的实操练习。

(二)学校制定专项方案,优化专业整体部署

搭接企业已有的人才培养项目,能够减少校企合作的阻力,以更清晰的实践模块开展教学。但各院校仍需站稳教学主体的位置,以更加优化的教学部署,更加合理的专项方案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搭建。针对校企合作项目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能帮助院校更好地把控教学进程,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职业素养。教学整体部署可涵盖如下几个模块:

第一模块为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将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商务礼仪等多种教学内容提前,先提纲挈领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的从业特点,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岗位选择;第二模块为硬件组装与维护,引入最新的维修工具,应用最高效的维修技术,安排学生进行机器拆装与实验,开拓学习思路;第三模块为各类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这里学校可按企业类型进行划分,不同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引入百度、腾讯、联想等尖端企业的业务模块,边学边练;第四模块为各类服务技能及职业技能,包括如何在企业内有效沟通,如何提升业务满意度等;第五模块为实操模拟考试,这部分可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如针对联想的LCSE考试,进行专门的考试辅导;第六模块为实践实训,深入企业内部,与企业共同完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教师进入企业参训,更新优化教学手段

“双师”育人一直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由专业教师为学生打好学科基础,由企业讲师锻炼学生的时间水平,但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起者,我们还是希望教师能更多地承担起实践教学的角色,不仅更好地促成合作办学,也为后续的专业教学累积经验。

一方面,教师可全员轮岗参与企业培训,与学生走两条线路的企业实训,通过直接上手一些实际项目,更好地掌握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服务流程。与企业讲师达成良性互动,可共同完成特色性服务项目,共同发表行业论文,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更具实践性的素材,也为企业讲师带去成果发表的机会。

另一方面,教师需及时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开放创新,大胆实践,积极引入慕课、微课、短视频、智能学习平台、人工智能、VR技术等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渠道。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建立自己的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以“博主”“UP主”的角色,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分享新鲜有趣的日常应用。此外,还可运用情境化模拟等方式,以学生接单的形式,分项目、分组别完成课程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化身客户,由学生全程主导项目,并于项目完成后给予及时的指导。

(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分阶段差异化培养

相比于上述理论及实操培养,这里我们更强调的是对学生施行差异化、阶段性的培养,在统一、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更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理论基础阶段,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建议学生根据课程设置、学习方向和培养计划,制定一些较为“接地气”的学习规划,如企业实例搜集、专业课题摸索等,以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要目的;在跟岗实习阶段,学生的差异性会表现得较为明显,有些学生沟通性强,在客户服务及业务办理等方面表现优異,有些学生不善于沟通,习惯独立实践。学校需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企业讲师沟通,为其设定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方向;在顶岗实习阶段,则要侧重发展学生作为“职业人”的素养,特别是挖掘学生的职场潜力,帮助学生在后续考核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录用资格。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各中职院校均需积极应对这一创新挑战,主动与行业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谋求合作,将深化双方合作、加速专业建设、提升教师团队素质及拓展学生实践等几个方面作为施力重点。文中我们重点分析的黄埔职业技术学校联想特色专班就是积极探索的典型案例,学校通过搭接联想3C服务中心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力求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值得持续深化,探索更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产教计算机专业校企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