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飞霞 高美娟 尚金龙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而新媒体时代如何运用好这一技术是当下面临的一大难题。新媒体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的同时也给其当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更新、探索和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从业者利用正能量的、生动多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日常行为造成正面影响,并进行熏陶和培养的过程。[1]而新媒体有着信息内容丰富,信息传播速度快,开放性强且覆盖面广,有着之前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和高度。这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且新媒体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显然前者占据着更加强大的信息优势。尤其在信息传播方面享有很大的优势,它时效性强,能够实现信息的流动报道,收集广泛的信息资源,提供多种信息形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具体表现为:一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搭建了全新的平台;二是为了解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信息渠道;三是为传播我国主流文化拓展了有益的空间。
(二)信息交流的双向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新媒体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中的一刀切、单项传递的教育现象,使得教育模式可以更加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转变成为双向的甚至多向的直接的互动和交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说教式、命令式、灌输式,转变为以新媒体为载体,多种媒体并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平等双向的传递双方的情感和思想的新型模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能够通过校园网络的BBS栏目、教学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了解相关信息,并自主发表自己的言论,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且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空的限制,使原本有限的现实教学场地转变成为了开放的、虚拟的教学场所,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场所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并积极参与其中,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三)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信任度
实践证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度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师生之间存在良好的信任感,学生便会尊敬和信任教师,其教育质量也必然会大大提高。[2]然而,我们所见到的是,传统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存在着较深的心理鸿沟。学生不愿与教师进行过多的交流和沟通,不愿与教师坦诚内心想法,遇到困难也从不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新媒体的出现让网络文化有效地消解了这一问题,它使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和地位发生改变,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拥有了相对平等的地位,且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得其能够有更佳的教育效果。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教育主客体之间进行交流,密切双方的关系,进而提高和改善教育效果和质量。就像有些学生所说的在网上,不存在高低之别,没有师生之分,是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所有网民的权利、人格、地位等一切在网络上都是平等的。我能轻松自如地、放心地与您交流思想、向您敞开心扉,完全不会存在任何顾忌,进而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度。
二、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信息传播的无界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导向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出现以前,世界各个国家间的信息传播交流还相对较封闭,因此我国受他国思想意识方面的冲击也比较弱。新媒体时代则打破了这一相对封闭的状态。通过新媒体,各种意识逐渐开始向他国领域传播,特别是拥有先进新媒体技术、传播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科学设备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一再企图向我国大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地意识形态 “革命”,在我国国内肆意传播腐朽落后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上的混乱,于无形之中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3]新媒体时代下,我们文化方面被新殖民主义挑战,危机重重。此外,由于商业利益以及媒介素养的缺失,有一些媒介传播者开始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发布不负责任的言 论影响大学生视听,扰乱校园秩序,败坏学风。面对扑面涌来的各种不良信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阅历少,由此对这些信息的分辨和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树立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会导致其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可见,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舆论导向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二)信息交流的虚拟性对大学生心理信任和社交带来危机
微博、手机微信、QQ、抖音等新媒体交流模式,具有互动性、虚拟性、平等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会导致其沉迷网络虚拟世界而脱离现实,忘记自己的责任、使命,过度依赖网络。[4]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度依赖网络新媒体,并长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具体表现为:学生离开网络一会儿都会产生不安和焦躁。这种心理异常在最初的时候只会表现出一种焦躁感,但是长时间下来就会发展成为生理上的不适,比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且信息传播交流的虚拟性特点,使得人們在这一平台上能以不知名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置身其中,仿佛人人都带着一张面具,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从而影响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而一旦虚拟世界中一方通常性的固有的表现被呈现出来,在与实际中形成较大差别的时候,则有可能导致多重人格甚至双重人格。若是在真实人格以及虚拟人格之间各种频繁转换,则会激发该主体的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且相关部门没有实现对新媒体的科学、规范化管理,人们的媒介素养普遍降低,一些色情、暴力信息就会得以肆意流传而控制无能。而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好奇心重,普遍对权威都有抵触感、质疑感,一些不良信息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大学生开始由单纯的兴趣到沉迷,深陷网络暴力、游戏和色情当中而无法自拔,通过某些网络平台进行自我炒作,在公众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底线边缘徘徊,甚至违背道德底线,引发相关的社会问题。
(三)信息传播的多向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具有多向性、无序性等特点,这就会对教育者的信息权威产生弱化。以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前提便是对信息的可控性,教师可以自己筛选和加工教育方面的信息,之后再将这些信息有由上至下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下体现的是信息传播的单向性,这种性质使教育者居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而新媒体传播的“单向性”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同时获得教育信息,学生可以采取除了书本、课堂以外的其他网上教育途径获得更多、更丰富、更有趣的信息,他们不再只依赖课堂,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对这一领域从业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不能很快的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新事物,且掌握新媒体技术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的同时,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手段和方式,因此逐渐失去了权威地位,只习惯于通过课堂、书本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对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的内在需求的了解不足,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达成。
三、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与形式创新
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高校应顺应主流趋势的发展,全面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立专门的师生实时互动思政网站,发挥正能量的舆论导向性作用。大力推动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将思想引导与服务大学生的目标体现在新媒体思政教育的所有过程中,通过设立内容丰富多样、风格独特的教育网站,真正做到适应大学生群体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才能真正拉近与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去,切实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进而才能使思政教育迸发活力,获得新生命。此外,手机媒体具有实现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的特点,可以使大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得到较大的自由和平等。因此高校也应有效利用起手机媒体,通过这一媒介深入地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潜在的一些教育资源和信息,创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高校师生的互动性为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虚拟交流平台,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其积极主动并愉悦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自身素质建设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新媒体时代下,要全方位地加强思政教育从业者自身的素质和执网能力建设。[5]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不断接受来自社会的新鲜文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和感召力。要从最基本的理论上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上造成的改变进行研究,并探索分析有效的解决方法。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找寻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切入点,才能将所授内容直接、有效地分享给学生,提高教育效果。此外,還要科学熟练地运用新媒体这一工具资源,不断密切与学生的关系,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第一时间遏制不良信息的潜入。
(三)推动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
虽然就目前形势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某些方面确已不符合当下发展的新要求,其教育模式有一定的缺点和弱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通过微信、QQ、抖音等网络新平台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讲座等活动,潜移默化,内外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还可将学校讨论、决议的重要问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公示,吸引学生参与,通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和研究,使其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想法观念,引领正确思潮,占领网络阵地。
(四)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
第一要教育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抵制不良信息和行为,不损人利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可能会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利用新媒体做违法乱纪的事。同时,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坚决维护的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与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要指导大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使用手机,要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对学生展开心理咨询工作,针对大学生不健康利用新媒体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引导他们理性看待新媒体。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发现有过度依赖手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引导他们走出手机的世界,合理使用新媒体。学校还要积极展开对学生新媒体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责任感,理性运用新媒体技术, 要培养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善恶分明,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健康运用新媒体。
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基于生产力视角的新发展理念研究”(L18BZX005);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路径研究”(GXDJ2020B197)。
参考文献:
[1] 郭婉绯.网络“正能量”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现状及有效策略[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4).
[2] 刘新红.新形势下师生信任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
[3]王越芬,王雪思莹.新时代网络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06).
[4] 王琪.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9(4).
[5] 吴恒.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执网能力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
(作者简介:贾飞霞,河北北方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美娟,河北北方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尚金龙,河北北方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