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刘文伟,黄春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护理部,广西南宁 53002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致残患者增加,社会对专业化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需求日益增高[1],同时,医学界“预防-医疗-康复”观念的提出和建立,让康复护理这一健康保健事业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为了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医院的康复护理进入了专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职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延伸,康复专科护士直接参与患者康复计划的实施,在患者整个康复治疗和训练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在优化患者康复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提高满意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2]。 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指在职护士接受以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培训的场所,需要满足“所在医院规模设定为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专科规模要求床位数、专科医疗门诊量达一定标准,并开设疾病护理专科门诊、临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种类能够满足专科护士培养目标的需求,能提供培训基地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为专科护士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的要求[3]。该院自2017 年通过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和广西专科护士认证委员会的评审,成为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以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康复专科护士培养体系。 现报道如下。
为保障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引进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起源于管理学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精细化管理“ORTCC”模型由Objective——确定目标体系,Rules——完善规则体系,Training——搭建培训体系,Check——理顺检查与考核体系,Culture——塑造文化体系五个要素组成[4]。
随着医院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精细化管理被不断应用到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中,并在提升管理效能、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院基地建设运用精细化管理ORTCC 模型构建基地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理清管理思路,针对基地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实施持续改善措施,基地管理者想更多关注系统转变,在分析基地建设存在的质量问题时,更多关注整体流程和程序。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该院成立了基地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质量控制、修订教学及考核计划、建立专科带教老师师资库、进行带教老师资格认证、与其他部门协调联系,确保基地培训工作等基地具体管理工作顺畅运行。基地管理办公室设有基地主任(由主管护理副院长担任)、基地执行主任(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基地执行副主任(由主管教学的护理部副主任担任)、基地管理秘书、基地学员管理小组(由班主任、教学秘书、总带教、联络员兼生活老师构成),在基地主任的带领下,基地管理办公室成员共同制订并实施专科护士带教方案。
根据《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实习基地医院评审标准》完善组织构架及职责分工,明确培训基地的专业教学设置、基地管理及考核评估方式、资格审核流程等,以保证专科护士实践培训基地的规范化运行。修订基地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要求、职责;基地管理人员、带教老师要求和职责;专科护士管理规定;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内容;专科护士临床实习的管理规定;临床实习的评价与考核;临床培训基地教学质量反馈;临床实践管理方案等内容。明确专人解读教学计划;班主任、总带教、 教学秘书全程跟进教学进度及做好导学工作;生活老师解决生活住宿问题;专人跟进个案护理辅导、护理查房,跟进成组计划;各项分工明确,保障管理制度落到位,促使专科护士学员临床实践按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基地师资团队的组建由医院护理教学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师资团队由临床康复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 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5 年以上康复科相关工作经验,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中遴选。 要求:护士须取得“康复护理技能师资培训结业证书”;医生为康复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医师执业证;技师为康复治疗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康复治疗证。 将对康复专科工作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医生、技师选进基地师资库并配套建立了师资薪资激励机制,对承担教学工作的老师发放教学津贴和年终奖励,提供优先外出学习和岗位竞聘的机会;对在带教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表彰和鼓励。每两年组织相关护理专家对基地师资库的带教老师的师资进行认证,通过认证的带教老师发放带教资格证书。同时积极吸纳培养年轻师资加入带教队伍,避免带教队伍人才断层现现象。
参照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和中国康复医学会及广西专科护士认证委员会发布的《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大纲》的要求,采取理论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及广西专科护士认证委员会提供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培训教材,结合医院特色临床实践专门制作了个性化的基地培训课程和“康复护理临床基地培训视频”,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教学、管理、科研能力。依照“理论授课—技能培训—临床实训”三步法完成培训工作[5]。 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基地管理办公室把控大方向及总体目标,将每周的学习内容分为重点、目标、评价等,具体实施由带教科室根据自身特点统筹安排制订科室教学计划。临床带教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翻转课堂、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开展“医-护-治”联合查房、查房会提高专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6],同时依托社区专科医联体平台建设,拓宽康复专科护士的临床基地实践范围,扩大至社区,打造辐射医院和社区的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培训体系。学员的临床实践学习从医院走向社区,也是积极响应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下基层”号召的重要举措,学员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同质化康复护理服务。
康复专科护士学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科室,文化背景和专业基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专科护士学员开始进入临床实践报道,负责接待事宜的老师通过发放问卷或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员的基础背景、学习的意向和目标并汇总如实反馈给各科室带教老师和基地管理办公室。带教老师根据每批学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开展带教工作,做到因材施教。
将康复专科护士培养成具有过硬专业护理技术的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高尚职业道德。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目标。在临床康复专科护士带教中将人文内容融入让学员更理解其服务的对象,使康复护理工作充满人文性。 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情景教学,围绕着某个培训主题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员进行角色扮演,让学员投入到实际护理情景中体验人文关怀护理情感。强调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将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人文关怀态度和行为对学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和仪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中安排生活指导老师,后勤服务人员,营造温馨人文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生活、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员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将人文关怀通过言传身教,真正做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一体化培养。
基地管理办公室重视基地教学质量管理,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对基地带教老师和学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让学员在临床实践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中成立负责专科护士学员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具体的临床护理教学以及对教学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估[7]。 教学质量评价小组不定时到各带教病区督查教学计划落实进度和执行情况。同时,抽查带教老师教案的书写质量,现场查看、评估带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现场询问学员和带教老师对当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意见。督促带教老师及时批改各类课后作业并对学员存在的不足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出和纠正;督促带教老师如实填写专科护士学员临床实践记录手册。
护理部采用PDCA 对过程质量及终末质量进行管理,在日常带教中,鼓励学员的带教老师对带教工作及基地建设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总带教和教学秘书负责收集,主任负责汇总递交基地管理办公室;每期学员举行师生沟通会,学员、主管教学的领导、带教老师面对面交流沟通,听取学员的心声、收集学员意见,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基地各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 问卷中每个方面中每项内容满分为5 分,采用Likert5 级评分法,1~5 分别代表“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 在每一批次带教结束前1 天,由基层管理办室工作人员统一发放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学员以独立、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收集学员对课程的内容设置、基地教学模式、临床带教效果、带教科室满意度,后勤服务5 个方面的评价,共回收有效问卷48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每批学员带教结束后,基地管理办公室举行教学总结会议,采用PDCA 分析学员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 在此基础上综合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和广西专科护士认证委员会发回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反馈意见,进行阶段性总结,分享学习经验,持续改进带教问题。
1.8.1 阶段性考核 学员除每周进行一次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还需要完成康复个案护理分析汇报、文献检索、康复专科护理基线调查及报告撰写、分组课题研究竞赛。通过多维度评价学员对专科护理问题的独立处置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促使其成为临床实践技能强、专科知识精的专业护理人才。
1.8.2 模拟考核 学员完成所学习后进行模拟考核,此阶段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考核中,进一步巩固学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提高康复专科护士的人文关怀意识。参照结业考核的模式布置考试场景,结合模拟考核案例准备相应的考试用物及模型、设置标准化病人,带教老师模拟考官,让学员按照模拟的考试框架模拟完成考核。 带教老师在针对模拟考核过程中学员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学员熟悉考试的程序和流程后应对结业考核的心理应激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缓解结业考核时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1.8.3 结业考核 按照中国康复医学会各学科护理专委会下发的考核计划,由专委会派出专家到该院基地对学员进行考核。广西专科护士考核由广西专科护士认证委员会负责安排。 结业考核前开放护理实训室,均安排专人辅导相关操作技术训练。
2017 年至今成功培养了10 批次共96 名康复类专科护士,其中康复专科护士61 名,心肺康复专科护士25 名,吞咽专科护士10 名,均通过了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及广西专科护士认证委员会的考核,获得结业证书。
学员对基地带教课程的内容设置、基地带教教学模式、基地临床带教效果、基地带教科室、后勤服务平均满意度达90%以上。 见表1。
表1 学员对临床实践基地各方面的评价(%)
文献显示,我国康复护理人才缺乏[8-9]。 传统的在校医学护理教育中康复护理学只作为选修课程,以致目前多数临床护士未接受过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尚未完全具备全面的康复护理专业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康复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为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需要培养康复专业化护理骨干—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以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10]。 鉴此,培养具有高水平康复护理专科知识、能较好地解决临床康复护理实际问题的护理骨干,满足临床对康复护理的需求是广大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为此,从2013 年起,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面向全国招收学员,构建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开展康复护理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以提高康复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实现康复专科护理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作为全国、广西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训基地,严格按照委员会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康复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学员对基地整体培训效果满意度较高,表达了对培训基地的认可,说明了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显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符合临床康复护士的学习需求[11]。 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合理构建,为广大康复护理同仁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向学员传达最前沿、最先进的康复新技术、新知识,从而提高了康复护理整体水平,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推动了我国康复护理人才建设。 学员学成返回医院后,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发挥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把学到的康复护理理论、技术运用到临床,推动康复护理事业的发展,造福患者。
该院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培训体系建立采用ORTCC 模型作为理论基础,ORTCC 模型和质量持续改进工具PDCA 既互相呼应,又相互补充[12],从目标设定及管理、培训、考核、文化建设等全面推进康复专科护理临床实践培训基地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保证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的教学和培训质量。 在ORTCC模型的引导下,狠抓教学质量建设的同时,注重培训基地文化建设。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入带教中,实现教学理念转变,以学员为中心,将康复专科知识和人文关怀方式结合起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护理人才的高效培养[13]。 同时,学员在临床工作中,将所学的人文关怀模式进行实践运用,对满足患者需求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起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学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使学员获得感知幸福感,用心学好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从表1 中可看出学员对基地带教的各项工作满意度较高,均达90%以上,说明基地教学培训管理取得成效明显,构建的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结构合理,符合临床康复护士学习的需求。
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健康事业的需求和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我国不断重视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各省市也逐步开展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由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康复专科护士培养和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培养模式和培训管理制度。该院构建的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及培训管理体系旨在满足康复专科护理人才培养需求,提升康复护理护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为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