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现状与进展
——基于CNKI1130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05-25 03:29孙丽坤王寿鹏
山东高等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博士生发文研究生

马 天,孙丽坤,王寿鹏

(大连民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600)

博士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对提升我国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至今,博士生教育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程。40年来,我国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博士生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在这40年里,我国博士生教育主要关注哪些主题和热点?有哪些研究发现?研究的贡献者和发文机构的贡献度及合作度如何?高被引文献有哪些?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博士生教育主题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力争全面呈现40年来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主题为“博士生教育”,只对学术期刊库进行检索,博硕、会议、报纸、年鉴等库不列入检索范围,论文发表时间从不限到2019年,检索时间2020年2月1日,共检索到1674条记录。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排除外文文献,剔除会议通知等无关信息,最终1130篇中文文献成为本文的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知识图谱是呈现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单凭人们主观经验无法获得的某一知识领域的整体图景、学术交流关系及研究发展脉络。本文利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该软件以Java程序为基础,通过内部运行把科学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通过分析大量文献(≥1000篇)发现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细节联系,并转换为直观的可视化图像,借此增强人们对抽象化数据的理解与认知。由于该工具安装方便、容易掌握、可视化效果明显,因而在综述研究中使用广泛。本文使用的软件版本为CiteSpace V。同时,利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22对发文作者、关键词频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实现统计分析与文献计量分析的互补。

(三)研究进程

筛选文献后,本文首先按照CiteSpace V的语言要求将文本另存为Ref-Works格式,随后利用软件对CNKI数据的文献格式进行转码后进行作者共现分析,以识别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要作者和核心研究团队。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挖掘博士生教育的研究热点,利用关键词时间线图揭示研究主题在不同时间的研究情况和演进规律。

二、博士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文献的年度分布

根据年发文量情况(图1),将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大致分为:起步阶段(年最高发文量少于20篇)、成长阶段(年最高发文量少于40篇)和快速发展阶段(年发文量均在40篇以上)三个阶段。

阶段1为1988年-1994年,该阶段是博士生教育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博士生教育研究开始进入部分学者视野,但关注度不高,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共发表论文52篇,除1992年、1994年两年分别发表12篇和19篇外,该阶段的其他年份发文量均少于10篇。陈至达教授1988年在《煤炭高等教育》发表了CNKI数据库中的第一篇有关博士生教育的论文,内容涉及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博士生与理想、博士生的培养等内容。[1]随后,迟恩莲、刁承湘、陈洪捷、张红率先分别对苏联、美国、德国和法国的博士生教育进行介绍,为我国的博士生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拉开对博士生教育比较研究的序幕。值得关注的是,马黎于1994年在《高等教育研究》发表的比较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论文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文献,[2]是这一阶段所有论文中唯一的一篇高被引论文,被引41次。

阶段2成长阶段为1995年-2006年。这一时期,博士生教育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发表论文247篇,年发文量在8-33篇之间。其中,1995年第一次年发文量达到33篇,第一次超过阶段1的年最高发文数19篇。然而,在1995年后,年发文量逐年走低,1999年发文量降至8篇,直到2006年前后,发文量再次与1995年持平。

阶段3快速发展阶段为2007年-2019年,博士生教育研究受到高度关注,这一阶段总体发文量比阶段2再走高一层,年发文量在44-112篇之间,2019年的年发文量更是激增到112篇,成为有史以来发文量最高的年度。

(二)文献的发表刊物

通过对文献的发表刊物进行分析发现,排名前十的期刊共发文479篇,占发文总量的42.4%。发文量排名前十的载文期刊依次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41篇)、《研究生教育研究》(67篇)、《中国高教研究》(55篇)、《中国高等教育》(23篇)、《现代教育技术》(21篇)、《高等教育研究》(20篇)、《世界教育信息》(17篇)、《江苏高教》(17篇)、《大学(研究篇)》(15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4篇)。其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是国内较早关注博士生教育研究的期刊,如CNKI数据库信息所示,该刊自1989年刊出杨家庆等的论文《工科博士生教育改革新尝试》后,在接下来的30年中,刊发博士生教育主题文章的总量高达241篇,占该主题发文排名前十期刊发文总量的50%,可见该刊对博士生教育主题的关注程度和学术影响。

(三)文献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随着博士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关注博士生教育的学者日渐增多。为识别核心作者,本文对1130篇文献的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发文量超过5篇的作者共有27位。检索到的博士生教育文献中,高产作者主要为北京大学的沈文钦(27篇)、南京农业大学的罗英姿(24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世奎(16篇)、兰州大学的包水梅(11篇)、井冈山大学的王文礼(11篇)、北京大学的陈洪捷(10篇)、南京农业大学的顾剑秀(9篇)、天津大学的张立迁(8篇)、西安交通大学的张文修(8篇)、上海交通大学的刘少雪(8篇)(表1)。

表1 1988-2019年发文5篇以上的 作者单位:篇

使用CiteSpace V得出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结果(Top 50 per slice,Time slicing=1,Threshold=3)(图2),图中节点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有关,节点越大说明作者发文量越多,反之则越少;线条数量与粗细分别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强度,线条数量越多、宽度越粗说明作者之间合作关系越紧密,反之则越少。图2中共有140个节点、8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86。从作者合作关系可以看出,目前已形成3个核心研究团队,分别以沈文钦、罗英姿和赵世奎三位作者为核心。具体来看,沈文钦与高耀、王传毅、赵世奎、陈洪捷等多位作者均有合作,合作成果丰硕。罗英姿与刘泽文、张佳乐、陈小满、顾建秀等作者均有合作,但是这些合作者之间的合作则不够紧密。赵世奎作为核心作者既与汪怿、范巍、蔡学军等作者合作,并且与其合作的这些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呈蜘蛛网状,说明这些合作者之间也存在较为紧密的合作。

图2 1988-2019博士生教育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四)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分析

数据显示,各机构论文产出差异明显,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有22个,发文量(534篇)占论文总量(1130篇)的47.17%,这22家机构几乎占据了论文总产出的一半。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是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从地域上对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进行统计后发现,京津和江浙沪一带的机构数量占一半,此外,武汉3所学校成为华中地区的研究主力(表2)。通过CiteSpace V进行发文机构共现分析(Top 50 per slice,Time slicing=1,Threshold=4)(图3)可知,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均有较高的发文量,而2010年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研究单位的发文量居于领先。

表2 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 单位:篇

图3 博士生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三、博士生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

(一)关键词频数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和学术观点的高度浓缩,高频关键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者的研究倾向。在1130篇博士生教育专题论文的关键词中,出现2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9个,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20个(表3)。

表3 博士生教育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前20位)

(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尽管对关键词频次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已有研究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但是仅仅分析频次尚不能识别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只有进一步对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关键词共线是指两个关键词在不同的论文中同时出现,同时出现的次数越多,越说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紧密,越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主题。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线矩阵图4可以发现,共线次数超过5次的共线关键词依次为:培养质量与博士生(16次)、美国与博士生教育(16次)、培养模式与博士生教育(15次)、培养质量与博士生教育(11次)、培养模式与博士生(11次)、创新能力与博士生(11次)、培养质量与博士研究生(7次)、创新与博士生(7次)、美国与博士生(6次)、教育质量与博士生教育(6次),影响因素与博士生(6次)、改革与博士生教育(6次)、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6次)、培养与博士生(6次)、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生(5次)、创新能力与博士生(5次)、创新能力与培养模式(5次)、创新能力与博士生培养(5次)、教育质量与博士生(5次)、改革与博士生(5次),英国与博士生教育(5次)。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教育质量”、“博士生的创新能力”、“美英等国家的博士生教育”四个方面。

图4 关键词共线矩阵分析

运用CiteSpace V关键词分析功能对1988年至2019年有关博士生研究教育的文献进行分析(设置时间切片为1),得到时间线视图下博士生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5),共有关键词节点171个、网络连线497条,网络密度为0.0342。图谱上方从左到右表示年份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为不同的聚类主题。

根据图谱可知,1988年,我国开始出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第一篇文章是陈至达的论文《谈博士生的教育》。在此后的20余年,博士生教育持续受到研究者关注。从时间线图可以了解到,“博士生”这一关键词的被引频次和中度中心性均较高(分别是415和0.36)。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开始关注其他国家的博士生教育情况。1992年第4期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刊出了《我校与国外著名大学培养博士生的对比研究》,该文对南京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印第安那大学等高校在博士课程设置、设备条件、导师情况、研究方向、培养方式以及图书资料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为我国高校的博士生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3]此后,陆续有学者对美国博士教育进行研究,“美国”或“美利坚合众国”成为重要的关键词节点(中介中心性0.12)。马黎1994年发表的《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是目前探讨美国博士生教育相关论文中被引次数最多的一篇(41次)。随后,孙希(2007)、汪贤泽(2001)、沈文钦、王东芳和赵世奎(2015)等的研究分别关注了美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博士生教育改革、博士生就业等问题,借此思考我国在博士生培养中如何更好地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4][5][6][7][8][9]与“美国博士生教育”同时出现的还有“博士生导师”这一关键词。1992年第4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刊载的《博士生培养工作调查总结》一文,回顾了我国开展博士生教育以来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获得的经验,文中专门谈到要建设高水平、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10]该文也是关注“博士生导师”问题的先导文章之一。21世纪以来,陈桂生(2004)、王蔚虹(2008)、张淑林、彭莉君和古继宝(2010)、赵世奎和沈文钦(2011)分别就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博士生导师的指导问题、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特征、博士生导师制度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拓展了对博士生导师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11][12][13][14]

沿着时间线图的时间轴继续向右看,到1993年,开始有研究探讨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问题,此后“培养质量”成为重要的节点(中心性0.17,频数52)。在叶德先和王涛在1993年发表论文《谈谈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一文中认为,若想提升培养质量,需要关注课程学习,但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则体现在学位论文质量。[15]陈珊和王建梁(2006)、李小青(2007)、宋晓平和梅红(2012)等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博士培养质量的影响。[16][17][18]就关注点来看,培养质量的研究出现了从宏观向微观转向;就研究方法来看,也从以对策研究为主到对策研究与实证研究并存发展。2000年前后,“创新”与“创新能力”首次出现在博士生教育研究中,逐渐成为受关注的研究关键词。张文修在2000年相继发表文章,突出强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博士生的重要性。他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对该校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予以回顾和总结。[19][20]尽管在对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回顾时,已有研究提及培养模式,但是将“培养模式”作为关键词对其进行探讨是在2005年。孙大廷和唐余明(2005)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后,分析了建立新的培养模式的政策基础,主张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博士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由于我国博士教育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对该领域的不少研究都在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博士培养模式及思考,以此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未有新的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出现,已有研究继续对博士培养质量、培养模式和创新能力等主题进行深化和细化研究,尽管出现一些新的研究关键词,例如“协同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双一流”,但是研究仍然是围绕已有的研究主题。徐亚芬和孙珂(2016)探讨了中外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问题;牛风蕊(2019)、黄峥(2019)等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思考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及激发博士生创新的问题。

图5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四、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文章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文章受到学者们的认可或关注程度。较高的被引频次是文章具有较高质量或较高影响力的量化表现。在1130篇博士生教育的文章中,被引30次以上的有19篇,50次以上的有7篇,而100次以上的仅有1篇。表4列出了被引频次大于30次的19篇文献,这些研究成果是博士生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论文,反映了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要关注问题和核心价值观点,亦是博士生教育研究的基础研究成果。高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1)博士生培养质量;(2)博士生创新能力;(3)不同国家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4)其他。以上研究主题与关键词共线分析部分识别出的研究主题保持一致。

(1)博士生培养质量。在这一研究主题中共有论文4篇,3篇文章涉及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1篇文章通过全国调查后对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具体来看,陈珊和王建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昆士兰大学已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进行调查后证实博士生与导师见面频率影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对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发表文章以及举办课堂报告等影响更为显著。继而,通过与德国、英国和法国几个国家进行比较后为中国导师指导频率提出建议和对策。李小青认为,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受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导师队伍、课程设置、科研环境、管理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强调只有不断地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改革和提升,方能推动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陈洪捷探讨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博士质量的危机问题。他认为,博士生培养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当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次年,陈洪捷等在对全国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后,对30年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在授予单位、学生规模、就业分布、培养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博士培养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袁本涛和延建林的论文《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被引次数高达230次,是唯一一篇被引次数过百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作者在进行三次较大规模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调查后发现,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指出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不同国家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在高被引文献中,有关该研究主题下的被引成果数量最多,陈学飞等作者的9篇论文对不同国家博士生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这些文章分别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博士生培养或教育模式、就业、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借此为我国的博士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4)其他。高被引论文中的其他4篇论文则分别关注我国体育学博士生的教育、影响顶尖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因素、我国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现状及问题、博士生导师的指导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除博士生导师指导问题一篇文章是对五所研究型大学进行调查研究外,其余三篇文章的均不是实证研究。

此外,在被引频次超过30次的论文中,陈洪捷、沈文钦和赵世奎三位作者均有2篇论文,由此可见三位学者在博士生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表4 高被引的博士生教育论文(被引频次≥30次)

续表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CiteSpace V信息可视化软件,本文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共1130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了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及合作网络、热点主题和高被引文献,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发文量达到历史最高,年度发文量达112篇。这些论文主要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期刊,排名前十期刊的发文量占所有刊物发文总量的四成以上。论文的高产作者主要为沈文钦、罗英姿、赵世奎、包水梅、王文礼、陈洪捷、顾剑秀、张立迁、张文修、刘少雪,其中沈文钦、罗英姿、赵世奎分别是3个核心团队的核心作者。上述作者所在单位的机构发文量均较高,发文10篇以上的22家机构几乎占据了论文总产出的一半,存在合作的机构往往在地域上较为接近。

其次,博士生教育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不断丰富和拓展。从时间上看,博士生教育研究的重要关键词节点依次为“博士生”、“美国”、“博士生导师”、“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等。研究内容从最初的从整体上对博士生教育问题的思考到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教育质量、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美英等国家的博士生教育等具体研究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研究类型从以对策性研究为主到对策研究和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并存,研究不断向科学性迈进;研究的关注点从宏观层的博士生教育向微观的研究问题转变,有助于通过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地对实践进行指导。

第三,博士生教育的高被引论文出现在博士生培养质量、博士生创新能力和不同国家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具体来看,比较不同国家博士生教育的高被引文章数量最多,这些文章分别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博士生培养或教育模式、就业、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我国的博士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紧随其后的是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具体研究内容涉及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通过全国调查后对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尽管创新能力是重要的关键词节点,但是高被引文献并不多,其中袁本涛和延建林(2009)探讨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论文是唯一一篇被引次数过百的论文。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博士教育至今,已走过40年。使用知识图谱对已有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已有研究的作者、机构、研究内容和关键文献,有助于客观了解博士生教育研究的进展。本文的一个不足在于以CNKI数据库的中文文献为分析单位,未对国外博士生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续研究可以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WOS数据库中的文献,进一步了解国外博士生教育的研究动态,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猜你喜欢
博士生发文研究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