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院
(河南宏力医院影像科,河南 新乡 453400)
神经胶质瘤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具有较高病发率,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该病虽恶性率较低,但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且疾病长期发展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目前临床治疗神经胶质瘤多采用手术、放疗等手段,其可有效扼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而明确疾病发展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逐步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检查中,其中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检查影响因素少等特征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3,4]。但现阶段临床对神经胶质瘤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相关报道较少,故难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鉴于此,本研究将我院2018-04~2019-07收治的高度疑似133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MRI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旨在探讨神经胶质瘤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04~2019-10收治的133例高度疑似为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年龄均≥18岁;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条件:合并脑肿瘤或其他脑部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处于哺乳或妊娠期妇女;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入选对象中男71例,女62例;年龄27~64岁,平均(45.62±3.24)岁;体质量49~74kg,平均(61.56±3.24)kg;其中伴有头痛、呕吐症状56例,伴有抽搐症状32例,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症状27例,伴有视力减退症状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46例,专科及以上70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年审(101)号)。
所有入选者均经MRI检查,检查仪器选用产自美国GE公司的Signa 3.0T型超导MR机,扫描线圈选用头部线圈;以自旋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对患者肿瘤部位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扫描,T1WI扫描TR为400ms,TE为15ms;T2WI扫描TR为3500ms,TE为110ms,FLA IR扫描TR为8000ms,TE为120ms,TI为110ms;扫描层厚为6mm,层间距为5mm,矩阵为256×256。待平扫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予以0.1mmol/kg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静脉推注,注入速率为2mmol/s,注入结束后再次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所有患者MRI图像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独立检阅,主要观察肿瘤位置、肿瘤形状、肿瘤密度、肿瘤大小等情况,针对疑义图像,需经探讨后得出最终诊断结果。MRI诊断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并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灵敏度[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并分析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及MRI影像特征,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75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入选133例高度疑似神经胶质瘤患者中,经手术病理确诊73例,占54.89%,其中病灶位于额叶32例,颞叶21例,额颞叶交界7例,枕叶13例。
参照手术病理“金标准”,MRI诊断神经胶质瘤灵敏度为97.18%(69/71),特异度为96.67%(58/60),准确度为95.49%(127/133)。见表1。
表1 MRI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例)
参照手术病理诊断“金标准”,MRI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20)。见表2。
表2 MRI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诊断一致性(例)
在MRI常规扫描中,病灶多呈弥漫性斑片状,于T1WI上多呈低信号、等信号,于T2WI、FLA IR上呈高信号;病灶边界相较模糊,四周脑组织呈肿胀表现,脑沟深度减少,脑沟变平,脑室可见变窄表现;所有病例病灶均未见钙化与坏死表现。在增强扫描中,大部分病灶无强化表现,部分呈小结节样强化。
神经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肿瘤之一,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生化环境、感染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病发率,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其病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5,6]。该病虽恶性度较低,但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且具有病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长等特点,若不及时干预,病情长期发展易引发肢体障碍或视力降低,严重可导致颅内压升高,造成颅内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尽早明确疾病发生与发展情况,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7]。
目前临床诊断神经胶质瘤手段繁多,如高分辨率CT(MSCT)、MRI等,其中MSCT虽具有定位准确、分辨率高等优势,可清晰观察病灶生长情况及形状,但病灶钙化是CT检查共性,且其对神经胶质瘤并无检查特异性,同时该检查方式具有费用高、辐射反应强烈等弊端,故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照手术病理诊断“金标准”,MRI诊断灵敏度为97.18%,特异度为96.67%,准确度为95.49%,且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表明MRI对神经胶质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明确肿瘤发生位置,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分析原因在于,MRI具有多轴位成像特点,其对病灶可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等多轴位检查,且于扫描过程中可避免颅底伪影及解剖位置影响,进而可清晰观察病灶位置、形状、大小及病变性质,判断病灶发生与发展情况,指导临床诊治[9,10]。据临床研究表明,额叶、颞叶、额颞叶交界、枕叶是神经胶质瘤多发位置,且多累及灰白质,临近皮质多有增厚表现,同时病灶多呈斑片状与类圆形,且病灶体积较大,对四周脑组织具有一定压迫性,四周脑组织多有肿胀表现[11,12]。本研究中MRI诊断影像特征与上述特征相较一致,但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仍存误诊或漏诊情况,这可能是因病情处于早期,肿瘤体积较小,占位效应不明显所导致,且肿瘤恶性程度不一,增强扫描时病灶强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3]。节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与神经胶质瘤形态及特征多较为相似,在MRI诊断中,临床需进行有效鉴别,避免误诊情况,同时为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仍需寻求其他有效诊断方式,必要时可将多种检查手段结合应用,以明确疾病发展情况,并予以对应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14,15]。本研究虽证实MRI对神经胶质瘤具有良好诊断价值,但未将其与其他检查手段进行对比,且未探讨多种手段结合应用诊断价值,同时研究入选量较少,故研究结果存有一定局限性,而临床需加大样本量进行再次探讨,以证实MRI应用价值,为临床选取诊断方式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MRI对神经胶质瘤诊断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有效评估肿瘤发生位置,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