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吸痰深度对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吸痰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①

2021-05-25 08:12王其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气道

王其锋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项城 466200)

机械通气是对危重呼吸疾病呼吸困难的一种重要处理措施,为患者建立人工呼吸通道。但是由于其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从目前的人工吸痰处理标准来看,建立人工呼吸通道的治疗方法,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都会形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于交叉感染等多个方面的处理处置策略,在执行上,需要处理好相应的气道感染作用,并依照对基本反射作用的处理,并强化在吸痰方式以及处理策略上的调整[2]。在进行这一类的临床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临床试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1~2019-01,本院接收的机械通气新生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进行不同深度吸痰深度控制,甲组40例,男女性别22/18,日龄中间值(22.14±0.62)d,14例新生儿窒息,19例新生儿肺炎,7例新生儿脑病;乙组40例,男女性别21/19,日龄中间值(23.01±0.65)d,13例新生儿窒息,21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脑病;丙组40例,男女性别20/20,日龄中间值(21.99±0.67)d,10例新生儿窒息,25例新生儿肺炎,5例新生儿脑病;经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选新生儿均符合机械通气开展指征;(2)新生儿家属对研究项目知情;(3)研究开展征求伦理批准。排除原则:(1)家属拒绝研究;(2)气管条件不佳,不符合机械通气指征。

1.2 方法

3组患儿均采取密闭式吸痰管处理,保持患者处于一个密闭的吸痰管处理,在使用的规格上,依据气管插管指南对入管标准为依据,甲组为浅部吸痰法,评估气道情况,将吸管置入套管内,入管1cm,乙组为深部吸痰法深度增加1cm,丙为标准吸痰法,深入切口插管口再入1cm。对比3组患儿在执行抽吸痰管过程中的异管处理效果,及时进行积痰的抽吸,实现对水口注入液的冲洗,为其配备做好相应的执行处理。所有吸痰前后,均进行2min的纯氧供给。

在进行机械通气的安放过程中,需要保证吸痰管内的使用紧密性,并保证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密闭无漏气现象,通过呼吸机的衔接密闭管理,完成对呼吸机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流程,并分析漏气过程潜在原因,通过无漏气效果以及保护气道黏膜在肺部感染处理过程中的掌握装填,以及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呼吸窘迫情况的出现。机械通气期间,要严密的观察患儿的病情,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患儿呼吸情况严密观察,加强对临床症状方面的观察,对患儿的痰量以及吸痰效果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估分析。

1.3 临床指标

在临床中,新生儿发现以下任何一点,都将进行吸痰处理。①患者气官插管以及内壁出现痰液随呼气气流波动现象;②声门部有明显痰鸣音者;③新生儿呼吸频率加快,且出现血氧降低者;④患者肺部呼吸音减弱甚至出现痰鸣音者。

对3组患儿进行吸痰前后的指标结果分析,检测指标主要有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以及肺部痰音;而对于患儿的安全性指标,以及不良并发症,则主要从刺激性咳嗽,气管损伤以及心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经比较,乙、丙两组患儿的吸痰效果优于甲组(P<0.05)。而甲、丙两组患儿吸痰前后安全指标优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吸痰前后的有效性比较[n=40,n(%)]

2.2 患者的安全性比较,甲组患者继发心率加快、咳嗽、器官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一致性,乙组患者继发心率加快、咳嗽、器官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及丙组发生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比较[n=40,n(%)]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新生儿的护理也在逐步完善,而新生儿呼吸道机械通气的密闭式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3]。机械通气是危重呼吸疾病的一种重要处理措施,是为呼吸困难的患者建立了人工呼吸通道上的外力支持,但是由于其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从现有的人工吸痰处理标准来看,人工的呼吸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祛痰作用,以及呼吸机的治疗体验等,都会形成一定的污染[4]。对于交叉感染等多个方面的处理策略,在执行上,需要处理好相应的气道感染,并依照对基本反射作用的处理,并强化在吸痰方式以及处理策略上的调整。对于气道分泌物的处理,极大的满足了在插管过程中对深度上的掌控,从而确保了在执行上的安全性[5]。

新生儿密闭式呼吸痰管的不同吸痰深度,在吸痰前后,对患儿的治疗的安全性,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而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经实验对比,乙、丙两组患儿的吸痰效果优于甲组(P<0.05)。而甲、丙两组患儿吸痰前后安全指标优于乙组(P<0.05)。说明应用标准插管深度,其效果更显著,从祛痰效果,以及造成的诸多影响上,此种方法都能够极大的避免因残留物而导致的治疗效果出现差异。因为插管机械通气的呼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而传统的吸痰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清理。在临床中,应用机械通气具有较多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当属于操作上的便利性,极大的减少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应用机械通气的处理过程中,通过痰吸处理,很大程度的防止了传染疾病的发生,也避免了不良环境污染导致的诸多交叉型感染的可能性[6]。从疾病的防止效果以及处理的操作形式来看,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更好的保障医护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依照相应的检测标准进行安全防护,也能够更进一步的避免一些深层问题的出现。而对于新生儿的疾病诊断效果问题,可通过时间与结构传统层面上的处理处置结果,完善对吸痰方法方式上的调整,以此来改善对患儿治疗耐受性方面的问题[7]。

综上所述,标准吸痰法,能够有效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且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运用中,并发症较少,是一种能够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安全防护措施。总的来说,相比与传统的临床监护管理,其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更好的保障其在氧气供给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气道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阻止接球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