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贸易伙伴国贸易关系研究

2021-05-25 08:41朱音楠

朱音楠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全球治理秩序重塑进程进一步加剧,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在全球治理秩序重塑的进程中,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本质上是我国推进全球化提出的中国治理方案。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成果与文献综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范畴在亚欧大陆腹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可以将我国的沿线贸易国分为三个层段(如表1所示)。其中,最为核心的第一圈层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五国是我国传统战略合作伙伴,而且这五国在中亚地区地位卓然。基于地缘等政治因素,中亚地区总体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深度发展将成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最为关键的一环。惠宁等认为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要同时打造陆路、空中、信息三条丝绸之路,加快建立连接太平洋和波罗的海的国际运输走廊。黄庆波认为“一带一路”有效重构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随着战略的深度推进,将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格局的重构。孙楚仁等通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三年来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一路”的出口作用大于“一带”的出口作用。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圈层

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加强与域内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相较于我国参与的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已经历七年,取得较大成绩: 以能源方面为例,截至2020年2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向我国输送天然气3000多亿立方米。近年来以中华物流合作为基础,推进系统性构建加快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2020年开年2个月,连云港国际班列累计完成10 006标箱、同比增长81.6%,其中东行量完成2 392标箱、同比增长1.2%,西行量完成7 614标箱、同比增长142.0%。这些成就都彰显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正确性。但囿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复杂纷繁的政治环境,丝绸之路贸易一体化的道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要在看到双边贸易合作潜力的同时,对经贸合作的外部环境有着充分的认识,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关系重构的现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亚五国政权稳定、经济复苏,我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如图1所示,1992年至1999年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稳步上升,至1999年达到10亿美元,实现历史性突破。2000年,随着我国改革制度、红利释放和开放程度的提升,我国经济步入快车道,加之2001年我国正式获得WTO成员国地位,对外经济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也飞速发展,截至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8.23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前达到高峰值。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市场疲软,受此影响,我国与中亚双边贸易额下降,2009年降低了20%,仅为235.47亿美元。2010年后,随着国际经济回暖,双边贸易有所恢复,2010年至2013年,双边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2014年至2016年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压力加大和我国国内对外投资结构调整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中亚地区的贸易总量有所下降。2017年后,贸易额再度上升。

数据来源:http://comtrade.un.org/

基于历史和政治因素,中亚五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均具有苏联计划经济期的痕迹,经济发展上五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由于能源禀赋的差异,我国和这五国的贸易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图2所示,按照国别来看我国对中亚五国的贸易变化趋势,国家间差距较大。按照规模大小可以将其划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与我国的贸易规模在百亿美元以上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第二梯队,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是与我国的贸易规模为50亿美元的国家。塔吉克斯坦在第三梯队,为20亿美元左右,是五国中最低的。第一梯队中的两国虽然近年来与我国的贸易额均达到百亿美元,然而两国的发展趋势却截然不同。在五国中,哈萨克斯坦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有五国与我国贸易总数的半壁江山。尽管近年来由于哈国自身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我国的贸易额有所下降,但自2017年又呈现出上涨趋势。土库曼斯坦与我国贸易的异军突起,得益于中土合作的天然气项目,土库曼斯坦与我国的贸易额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在中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吉尔吉斯斯坦与我国陆上接壤,在与我国贸易中属于中游,加之采取了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双边贸易上升显著。中乌贸易在2012年开始也有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http://comtrade.un.org/

从贸易地位上来看,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在中亚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以2018年为例,我国成为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是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而从贸易规模上看,有中亚地区与我国的贸易额在我国贸易总额中的份额很小,2018年双边贸易额仅占我国总贸易额的0.7%。

我国与中亚地区贸易份额小,贸易禀赋差距较大,我国和五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来表征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前景。囿于中亚国家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本文选取中亚五国中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哈萨克斯坦作为代表,来反映中亚地区与我国的贸易情况。如表2所示,表中数据反映了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结合程度。

表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2011—2018年)

如表2中数据所示,2011年至2018年,中哈两国的贸易密集度指数均大于1,说明两国间贸易密切程度高;再来看贸易强度指数,2008年以来,中哈贸易强度指数呈平稳增加态势,但数值不大,说明深入空间巨大。基于比较优势,我国与中亚五国在贸易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如表3所示,表中数据显示了2018年哈萨克斯坦对我国贸易的主要商品构成。

表3 2018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状况

尽管受到数据获得性较低的限制,本文仅能以哈萨克斯坦数据来反映,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占我国和中亚贸易份额一半,两国间的各项贸易关联性指数也充分显示了潜在的巨大贸易潜力,这种潜力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深度发展的最为关键的物质基础。

三、中国与中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重构途径

(一)持续巩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互通成果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核是实现区域内国家共赢,加之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贸易的互补性,中亚地区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反应热烈,因此,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最具优势的着陆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推进全球治理中国方案需要“一带”上中亚诸国的支持。因此,为加强我国与“一带”核心国家中亚五国的互联互通的成果,应充分发挥贸易的作用,鉴于我国与中亚贸易互补性较强,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立我国—中亚自贸区,提升我国与中亚诸国的贸易一体化水平。

(二)提升亚欧大陆桥的运营效率,突破陆上运输瓶颈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为陆运交通,在海运贸易占国际贸易90%的海权博弈时代,陆运交通的成本严重限制了内陆国家的贸易发展,这也是中亚地区长期以来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同样因为地理因素,相较于东部沿海的发展已经有很大差距,成为我国经济的“经济凹陷带”,而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必须畅顺陆上交通,交通瓶颈的突破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硬件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主要依托新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自开通以来,对我国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亚欧大陆桥存在运营效率低,沿线国家贸易规制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这条陆运大动脉的发展。沿线各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差距较大。陆港作为重要的物流建设(所谓陆港,即为适应国际贸易需要,参照相关国际条约或法令在内陆地区设立的具备港口功能的陆地港口),是内陆地区直通世界各国港口的物流枢纽。我国陕西省西安市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都是成功陆港的典型代表。陆港无疑将成为打通亚欧大陆桥这条大动脉的重要节点。打造陆港,通过陆港节点统一亚欧国家的贸易规制将极大地提升亚欧大陆桥整体的运输效率,也是畅顺新亚欧大陆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持续有效推进的首要问题。

(三)加强与国内其他经济带协同,促进多元开放格局的形成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贸易的发展需在国家层面上重视东西协同发展。西北地区的陆港发展离不开东部沿海地区的海港的发展,海陆联动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的互联互通的最直接的体现。当前,“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安排中两大实体支撑,正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部经济的促进作用,长江经济带区域安排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向高端制造业升级,两大区域的互联互通将有效实现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的平衡发展,促进我国多元化开放格局的形成。因此,应鼓励东部企业走向“西部”,沿“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出国门。融资上,借助亚洲投资发展银行,对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财税支持措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东西联动,双向开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