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
——以安徽某工科高校为例

2021-05-25 08:40吴晓红

丁 寒,吴晓红,李 丽

(安徽理工大学 学术出版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1)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提升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学科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是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而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安徽某工科高校为例,对该校学科建设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该校2015~2019年发表的研究文献从年度发文量、学科分布、文献来源分析以及资助基金/项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查找问题并给出学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建议,以期为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一、相关数据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是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安徽某工科高校”为作者单位进行精确检索,文献资源类型选择期刊、博硕士论文、国内会议、国际会议、学术辑刊,共检索出相关文献4 581篇。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Excel软件,对2015~2019年以该校为作者单位发表的文献从年度发文量、学科分布、文献来源分析、文献受资助基金/项目等方面进行计量统计。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分析

通过检索发现,安徽某工科高校5年间发表文献共计4 581篇,其中自然科学研究类论文占比88.63%,硕士论文3 387篇、期刊论文1 075篇、博士论文93篇、国内会议论文20篇、学术辑刊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年度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科研热度和发展速度。图1为2015~2019年以该高校为单位的科研人员发文情况统计。由图1可知,该校近5年发文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该校科研人员对科研工作一直很重视,该校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在不断提升,这对学校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图1 年度发文量统计

(二)学科分布统计分析

为了了解该校各学科的科研贡献程度,检索分析了该校各学科的文献产出情况,检索文献共计涉及40个学科,表1列出了发文量过百的学科分类,12个学科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84.13%,发文量最多的学科为矿业(946篇),明显多于其他学科,占总发文量的20.65%;其次是建筑科学(491篇)、电气工程(413篇),分别占总发文量的10.72%、9.02%。

表1 发文量过百的学科分布统计

(三)文献来源分布统计

文献来源期刊的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领域研究的专业化和综合程度。在检索到的4 581篇文献中,除去博士、硕士论文和国际会议论文,共计发表在期刊、辑刊上的文献有1 078篇,分布在247种刊物上。表2 列出的是选取发文量位居前十的期刊,共计发文255篇。由表2 可知,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四川建材》,共计发文65篇,该期刊是由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期刊,主要刊发以建筑科学与工程为主题的论文;其次是《黑龙江科技信息》(41篇)和《电脑知识与技术》(29篇),发文主要以综合性科技和计算机为主题。总的来说,这10种期刊可以分为建筑科学、科技技术、矿业工程三类,但10种刊物中只有《煤炭技术》和《煤矿机械》影响力较大,两刊均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其中《煤矿机械》为矿业工程类的核心期刊,说明该校矿业工程类论文质量较高。

表2 发文量前十的期刊来源分布

(四)资助基金/项目分布

由于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文献多是当前社会、地方部门发展中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往往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也是期刊学术水平评判的一项指标。通过检索发现4 581篇论文共计有39种基金/项目资助,现列出发文量前十的10种基金/项目分布,如表3所示。2015年以来以安徽某工科高校为单位发表的研究文献有基金/项目支持687篇,占总发文量的15%;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有393篇,远远多于其他基金项目,占总发文量的8.58%;其次是安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文献数量有82篇,占比1.79%。总之,该校科研论文研究的资助主要来自国家层面和安徽省省级项目,说明该校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然而该校社会科学类研究文献受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分别有13篇、9篇,说明该校社会科学整体科研实力和论文水平相较自然科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3 发文量前十的基金/项目分布统计

二、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发展不均衡

通过表2和表3可以看出,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发展不均衡这一现象在该工科高校学科建设中体现尤为明显。研究发现,很多地方工科院校是由学科特色鲜明的行业院校发展而来,但随着近些年高校转型的发展,一些具有特色学科的地方工科院校在追求规模大、层次高、学科全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忽视了原有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发展,与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实力越来越悬殊;另一方面在追求学科全的过程中非特色学科虽得以发展,但仍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整体学科水平不高。如何在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学科的基础上科学布局,营造一个良性的学科生态环境是当前地方工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水平人才匮乏、学术团队竞争力低

学术期刊的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载文水平,从表2 可以发现,该校只有矿业工程类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各学科科研实力不均。创新型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保障,学术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然而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学术团队方面与重点院校的差距十分明显。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学术团队的核心,多数地方院校一般以教学型为主,在高校跨跃式发展过程中,难以培养出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加之学科特色不明显,难以引进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其次,学术团队竞争力低,地方院校虽然近些年注重培养、引进青年学术骨干,优待博士、博士后等人才,但学术团队中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领军人物,因此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学术团队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学科整体实力和科研水平薄弱

从发文质量不高、发文期刊档次较低、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不多等情况就能看出:该工科院校虽然近年在科研条件上有所发展,如国家重点实验、研究中心等纷纷成立,但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团队的匮乏,还难以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科研价值。科学研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工科院校由于学科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经费投入和仪器设备跟不上,学术团队竞争力不高,科研水平整体不高,因此学科整体实力也相对薄弱,难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大型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

三、加强学科建设的建议

(一)发挥学科特色优势,营造良性学科发展环境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部分地方院校也抓住机遇,纷纷扩招、扩建,向着综合型大学转变,在改革转型的路上丢了自己原有的特色,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学科“一锅烩”的现象在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科布局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为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实现学科建设全方位发展,在今后的学科建设规划中,首先应遵循“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择优建设”的原则,通过评选重点学科,重点建设若干个代表学校办学水平与特色的学科,使之达到国内或省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其次按“老带新”的思路,建立学科建设规划体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院校行业特色、学科结构布局,明确优先发展的重点学科,带动、发展交叉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学科的同时,营造良性的学科发展生态环境。

(二)引进、培育高精尖人才,提高学术团队竞争力

地方院校起点不高,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了引进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高精尖人才,地方院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灵活、柔性的人才引进机制,如通过提高薪资、解决住房问题、配偶安置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加强和地方企业的合作培养、引进人才。努力在学校内部选拔培养国家层次学术领军人物,优化内设机构,设立高层次人才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项目(省级及以上)申报与管理工作,让高水平领军人才引领学科建设。通过校内精准选拔、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培养一批教学、科研、管理全面发展的青年教师队伍,逐渐建立结构布局合理、具有创新性的学科团队,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科建设全方位发展。

(三)建设学科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水平

一般地方院校的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科研经费相对紧张,仅靠自身力量来建设一流实验室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组建研究平台,将高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与地方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有机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增强其学术自信;通过遴选重点科研平台业务负责人,组建科研团队,加快推进重点科研平台实质运行,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反哺于学科建设。此外,亦可允许其部分高水平学科骨干专门从事科研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学科成员从事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争取取得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实现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

四、结语

地方工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优势学科、培育重点学科、发展交叉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优化学科建设体系,营造良性的学科发展生态环境。注重高精尖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助力学科建设全方位发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区域优势特色行业,校企联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