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留双璧辉

2021-05-25 22:02:13徐铮
关键词:集体婚礼西式礼服

徐铮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传统、西方及政治变革这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与推动下,沿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婚礼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2020年12月,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影留双璧辉——近现代结婚照及相关文献展”的展览,展出数十件20世纪上半叶的结婚照及相关文献藏品,本文以此批展品为研究切入口,深入挖掘时代更迭下中国传统婚礼服饰及婚礼礼俗的变迁。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结婚照;婚礼

中图分类号:C9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1)04-0058-05

《礼记》中说:“昏(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与之相对应中国的传统婚礼也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繁琐的礼仪程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传统、西方及政治变革这3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与推动下,沿袭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婚姻和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一时期的婚礼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凤冠霞帔和长袍马褂也逐渐被西来的婚纱和西装所取代。另一方面,从西方传入的摄影技术在经历了国人视作“怪物”的最初阶段后,开始渐渐被大众接受,拍结婚照也开始成为时尚男女趋之若鹜、争相赶潮的对象,延续到现代,似乎成为每对新人的必经过程与定式。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了一批20世纪上半叶的结婚照及相关文献档案材料,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时代更迭下中国传统婚礼服饰及婚礼礼俗的变迁。

1  传统婚礼

建立在封建宗法制度之上的中国传统婚礼有一套完整的从求婚到婚姻关系确立的礼仪程序,即“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种婚礼礼俗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此后历代也会根据结婚当事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进行相应地调整或简化,如宋朝时曾将六礼简化为纳采、纳吉、纳征、亲迎的“四礼”,朱熹在《朱子家礼》中又在此基础上去掉了纳吉,简化成“三礼”。但就总体而言,沿用至晚清时期的传统婚礼,其基本模式始终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

此次展览中有一张20世纪初的纳采礼礼单(图1),所谓“纳采”是六礼之首,《礼记·昏义》曰:“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清人秦蕙田解释说:“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意思是男方想要向女方求婚,必须先由媒妁代为转达。女方如果同意,男方随后派人送来议婚的礼物,女方接受以后,表示这桩婚事已经定下来了。不过后世纳采的礼物已不局限于雁。

在传统婚礼中,汉族新娘婚服的标配是“凤冠霞帔”,《明史》中载:“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明末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描写监生狄希陈与童寄姐的婚礼,写道:“狄希陈公服乘马,簪花披红,童寄姐穿着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儿,素光银带,盖着文王百子锦袱。”童寄姐这身打扮,正是明代新娘的“标准婚纱”。清朝入关后,仍沿袭了这种婚服形制,据《清稗類钞·服饰》载:“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至国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20世纪初,美国人B.W.Kilburn拍摄了一系列反映晚清社会面貌的立体照片,虽然有些可能有摆拍之嫌,但在其中一张摄于1901年的广东地区婚礼照中(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新郎头戴官帽,身穿补服,脖戴朝珠,足蹬朝靴,一副满清官员的打扮,而新娘头戴珠冠,上身穿绣袍,下穿马面裙,腰系玉带,脚穿绣鞋,依然是保持了汉族新娘的传统装扮。

2  “文明结婚”礼

晚清时期,一些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崇尚恋爱自由,为冲破传统,他们对婚礼、婚俗进行了改革,一种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新式婚礼开始流行起来,它吸取了西式婚礼隆重、热烈、简便的优点,又摒弃了其中的宗教习俗,因此被称为“文明结婚”,它最早出现在清末沿海地区的大都会和商埠,之后逐渐被推广到内陆地区。

进行“文明结婚”的男女青年往往成功挣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经人介绍或自己相识,经过一段时间交往、恋爱,并经双方家长同意而结婚。相比传统婚礼而言,它的婚礼仪式大大简化,男女双方不用去算八字合婚,也不必纳采、问名、纳吉等繁琐的手续,拜天地、闹洞房等封建迷信习俗也被逐一剔除。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详细记载了举行“文明结婚”仪式的情况:“迎亲之礼,晚近不用者多。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1]这种标榜“文明”的新式婚礼在服饰方面也自然抛弃了传统的凤冠霞帔,当时《申报》在评价文明结婚时,曾说到它的优点之一就是“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十分便利。

在此次展览中就有一份沪上新人举办“文明婚礼”情形的报纸——宣统元年(1909)正月十日的《时事报·图画杂俎》(图3),《时事报》创刊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主编为汪剑秋,宣统元年(1909)与《舆论日报》合并,改名为《舆论时事报》,宣统三年(1911)又改名为《时事新报》。它的编辑和发行在上海,是中国早期画报之一,内容以反映当时社会时事、社会现象为主。根据画上的文字记载,新郎是上海南洋中学的学生,嘉兴人濮星北,新娘是中西女塾学生,南京人竺秀贞,在上海谈家弄举行文明结婚礼,婚礼由宾客致贺词,新郎新娘致谢词,还请人演说文明词。从画上看,新郎新娘虽然没有穿着《申报》中提到的“西式衣”“西式履”,但也不是传统的凤冠霞帔,新郎是长袍马褂瓜皮帽,新娘是长衫裙子抹额,手拿香帕,除了胸前戴花外,整套服饰十分家常,和旁边的宾客区别不大。

3  西式婚礼

民国建立以后,行“文明结婚”礼的风气更盛,沿海地区有些大都会和商埠甚至还出现了全西式的婚礼,随之而来,西方婚服也被引入到中国的婚礼中来,但这个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步进行的。

首先引进的是头纱,与旧式传统婚礼新娘面貌不能示人,得等到洞房花烛夜才能由丈夫挑去盖头不同,在西式婚礼中,新娘可以全程露面,所以原来的盖头就失去了功用,被缀在脑后、固定在花冠下的浅色披巾或披纱取而代之,形成一冠一巾的既定形式。早期的头冠冠饰多用丝绸制成,花形紧凑饱满,下垂白色软缎质地拖地长巾(图4),更为新派的人士虽然也是一冠一巾,但冠饰以珠冠为基础,上缀花朵的花型变得小巧精致,不像满冠花那样硕大,长长的白色披巾变成了长未及地的披纱,更为西式(图5)。[2]而新娘的嫁衣依然沿用了中国自有的服饰,特别是堪称近代中国女性最明晰符号的旗袍承载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成为很多新娘们的首选,这种旗袍加头纱的新式嫁衣也被专家称为“婚纱旗袍”。

随后引入的是西式婚纱礼服,其实早在民国初期,也有一些为赶时髦的新娘穿着西式白色婚纱礼服,但由于国内没有厂家生产,需要托人从国外购买,价格高昂,因此多是资财雄厚的商人、企业主或政府高官的家庭,一般新式夫妻因为财力所限,很难办到,所以只在极小范围内流行。民国十六年(1927),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宋美龄的嫁衣是一套白色西式婚纱长裙礼服,头戴银线绣花的白色拖尾

长头纱,配以白色高跟皮鞋和白手套,手捧康乃馨。照片在报纸刊登以后,让无数女青年艳羡不已,穿着西式婚纱礼服结婚开始成为新潮女性的流行风尚。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国内婚纱厂家相继建立,西式婚纱礼服的获得不再遥不可及,逐步取代婚纱旗袍,到了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西式婚纱礼服已成为婚礼服装的首选,当时新派夫妇拍摄的结婚照,全身照多是以西式婚纱礼服配燕尾服为主,半身照则采用旗袍配西服(图6)。

4  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也叫集團婚礼、集体结婚或集团结婚,是一种更为新潮的婚礼形式,首先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市政府为响应“新生活运动”的倡议,彻底变革传统婚嫁仪式,去奢从俭,公布了《上海市新生活集团结婚办法》。办法以简单、经济、庄重为宗旨,规定只要是上海市市民结婚都可申请登记,申请时每对新人带4寸全身照各2张,2寸半身照各1张及图章,到社会局公益股填写申请书,并交20元手续费。社会局核准后在报上公布,男女主婚人带同介绍人、男女结婚人需在5日内亲自到社会局,在结婚证书上盖章(图7)。婚礼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由市长和社会局长证婚,参加婚礼的除家长、亲属外,还邀请各界代表进行观礼;并赠送新人纪念品,以资纪念。[3]13

当年4月3日,中国首届集体结婚典礼在江湾的上海市政府大礼堂举行,共有57对新人参加,出席盛会的除了证婚人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等,还有各界社会名流。前来观礼的观众和新闻记者如潮水般涌向大礼堂,有近万人参加,可谓盛况空前。下午三点半,乐队奏响婚礼进行曲,新人们由社会局第四科科长张秉辉夫妇引导,分成男女两列步入礼堂。站定后,由司仪逐一宣读名单,新人按序登台,先向孙中山遗像三鞠躬,然后双方相互二鞠躬,再向证婚人一鞠躬。然后由吴铁城向新郎颁发结婚证书,吴醒亚向新娘授予“新生活集团结婚”字样的银质纪念章。全部典礼完成后,新人们在市府广场上由王开照相馆拍摄合影。[4]

上海成功举办首次集体婚礼后,汉口、北京、天津、南京、无锡等城市纷纷效仿,自此集体婚礼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开始流行,特别是中产阶层人士以参加集体婚礼为荣。为了满足需求,一种商业性质的、以专门办理集体结婚为业的机构开始出现,称为“集团结婚服务社”,其中较为著名有大来集团结婚服务社[3]20,民国三十五年(1946)《申报》有则《大来集团结婚》的广告,有“98届1月11日,特届1月23日,99届2月22日,百届3月16日”等字样,可见举办频率之高,也说明参加人数之多(图8)。此外,如中国集团结婚服务社、上海龙凤集团、上海长缘集团结婚服务社也是比较有名的商业机构。

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礼服要求尽量按规定统一着装,一般新郎穿着长袍马褂,新娘穿着旗袍,或者旗袍加披头纱。比如《上海市新生活集团结婚办法草案》中就对新人的服饰有明确的要求:新郎是蓝色长袍、蓝色长裤,外罩黑色马褂,脚穿黑色缎鞋、白袜,配白手套;新娘则是穿淡红色短袖旗袍,内穿淡红色长裤及肉色丝袜,脚穿淡红色缎鞋,披头纱,戴白手套,手拿捧花,新郎新娘胸前都佩戴胸花。上海的首届集体结婚的礼服由社会局与美亚织绸厂商妥,聘请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制作。[3]13婚礼举办当日,新人身穿统一礼服步出大礼堂的照片被刊登在《良友》杂志上,后来又被翻画成月份牌(图9),成为引领风尚的婚礼装扮。西式婚纱礼服开始流行后,集体婚礼的服装也开始采用,如图8所示,新郎穿着西装,新娘则是西式婚纱礼服。

由上可见,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崇尚恋爱自由、反对包办婚姻的思潮下,沿袭数千年之久的婚姻礼俗产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传统婚礼到文明结婚礼再到集体婚礼,从凤冠霞帔到婚纱旗袍再到婚纱礼服,婚礼的形式由繁入俭,婚服的选择也更为开放,这种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关伊湄.从《清稗类钞》看清代独特的婚姻礼法及特点[J].文学界(理论版), 2012(06):213-214.

[2]李婧晗.民国时期婚礼旗袍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2012:40.

[3]經莉莉.民国集团结婚探微[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4]渝文.民国时期上海的集体婚礼[J].档案记忆,2017(3):40-42.

Impression of Shining Couple Image

——Watching the changes of Chinese wedding custom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centur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old photos and literature archives in the museum

XU Zheng

(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310002)

Abstract: At the end of the 19th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century, under the intera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three forces of tradition, the West and political refor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wedding ceremony, which has been follow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gan to undergo great changes both in form and content. In December 2020, 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 held a exhibition called “Impression of Shining Couple Image”, which displayed dozens of wedding photo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century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collection. With the exhibits as the research entrance, this paper makes a profound study of the chang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wedding dress and wedding customs under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Key words:the first half of 20thcentury; wedding photos; wedding

猜你喜欢
集体婚礼西式礼服
动物身穿白礼服
皇帝的礼服
幼儿画刊(2020年5期)2020-07-24 08:42:00
蝴蝶礼服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46
工地上的新年集体婚礼
今日农业(2019年1期)2019-01-23 05:26:26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45
巴勒斯坦 集体婚礼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留学生(2016年9期)2016-12-08 17:56:36
105对新杭州人圆了集体婚礼梦
杭州(2016年4期)2016-06-27 00:09:23
有趣的西式餐具
家庭版西式料理
启蒙(3-7岁)(2016年4期)2016-02-28 12: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