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香
摘 要:群文阅读作为新兴的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思维、阅读兴趣,让阅读回归本质,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主题、单元内容及教材内容为依据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思维;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4-0138-0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和写作的基础。而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探究提高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视野,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群文阅读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其是选取同类型的文章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丰富,以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
1.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采取“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而群文阅读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阅读、创新阅读。教师通过开展群文阅读,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将阅读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思考。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思考时间,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独立思考以及交流探究,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纠正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率。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内容相似的多篇文章,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依据具体内容进行横向对比、学习,以深化学生对相关文本内容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群文阅读的特点为基础,将课堂作为具体的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不利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群文阅读是从单篇文章的阅读过渡到多篇文章的阅读,这不仅突破了单篇阅读的局限性,还可使阅读教学由单向传输变成学生间的合作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同时,群文阅读的主体性特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思维。基于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群文阅读,可引导學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恰恰以对文本的过度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不仅无法感受到文本的灵动与生命,还丧失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机会和自主的阅读权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性、独立性,可通过自主诵读、自由辩论与表达等活动,探究文本内涵,享受阅读的乐趣,继而爱上阅读,并让阅读成为陪伴终身的好习惯。
5.可让阅读回归本质
阅读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可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改变思想,获取知识,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而阅读理解的本质并非从作者到作品再到读者的单向传递过程,也并非作者思想的简单复制,而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并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的重构。群文阅读更注重让学生进入到真正的阅读状态,并进行真正的阅读,以此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理解代替学生阅读理解的弊端,从而使语文阅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识实践过程。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徜徉,以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感知文本的高度与温度,并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思想的人。在学生完成群文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主题发表看法与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认知,在头脑中重新构建文本的内涵。
6.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一切智力活动。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概括力的任务。在单篇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只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阶段,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群文阅读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的阅读活动,可让学生的思考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提高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群文阅读是新兴的具有突破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一改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大包大揽,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基于主题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文章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等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确定相应的阅读主题,选择群文阅读的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为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时可不局限于语文教材,引入课外阅读的内容,以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写作手法、中心思想等为中心选择课外阅读内容,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统领全文,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祥和、团圆等特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之后,笔者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给学生推荐《火把节》《端午节》和《傣族的泼水节》三篇文章,以此丰富、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探求热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了解三篇文章不同的和相同的写作手法,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群文阅读的乐趣,不断提高群文阅读效率。
2.基于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材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按照“主题”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即把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有机整合到一起,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校生活”第二单元的“金秋时节”、第三单元的“童话世界”等,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可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引导学生扩充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其具体过程为:对单元主题进行总结—粗略了解阅读内容—对阅读内容进行划分—精读精彩的内容—对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教师可积极搜集和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实施自主阅读以及合作探究。同时,要為学生明确具体阅读方向,可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勇于表达,说出自身的阅读感悟。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也是拓展知识的过程,不仅能开阔自己的阅读思路,还能深化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爱”相关的主题,对此,教师可以组织这个主题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表达母爱、父爱、同学友谊等的文章,如《散步》等,让学生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视友情的思想感情。
另外,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也不相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相对比较肤浅,而有的学生的认知却较为深刻,不论是哪种情况,教师都要给予尊重并鼓励,以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率。
3.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鹿角和鹿腿》三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并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在以其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领会故事主人公的可笑之处并从中受到启发,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不断深化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感知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对群文阅读的主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复述故事,并给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开展群文阅读。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引导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情节,或者准备与群文阅读主题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并落到笔上形成文字。经过这样的口头讲述与表达训练,学生会对群文阅读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知,从而通过群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开展群文阅读
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宽泛,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基于此,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材料时,可以语文教材为基础,遵循从浅至深的原则,以确保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第一,根据语文教材,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开展群文阅读。第二,整合教材中相似主题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学生因缺乏相关历史知识,对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理解存在障碍。因此,教师可选择与其类似的文章,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等,将其构成群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其中,《巧渡金沙江》可以解释“金沙水拍云崖暖”,《飞夺泸定桥》对应的是“大渡桥横铁索寒”,《翻越大雪山》对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不仅深刻理解了诗句内涵,还了解了长征,学到了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对相同主题的文章、类似表现手法的文章进行整合,开展群文阅读,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活泼轻快的文本,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可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组织开展深度群文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思维、阅读兴趣,并让阅读回归本质,使学生形成科学、灵活的思维方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注重优化阅读策略,可以主题、单元内容以及教材内容为依据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翠玲.核心素養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J].天津教育,2019(33).
[2]祝新福.让阅读因“群文”而精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9(33).
[3]霍旭东.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现状与解决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9(33).
[4]]林淑玲.群文阅读指导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18(35).
[5]黄裕香.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模式[J].江西教育,2019(30).
[6]陈兰玉.群文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美丽绽放[J].福建教育,2019(39).
[7]刘文卓.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09).
[8]巫秋容.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河教育,2019(09).
[9]任金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法整合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9(08).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Group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Wang Huixiang
(Baishu Nine 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and breakthrough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group reading can highlight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thinking and reading interest, return reading to its essence, and promote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choose the articles to read according to the theme, unit cont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level.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group reading;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thinking; reading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