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引力模式下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2021-05-24 09:15罗君名吴光义
市场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黎族保护性资源

罗君名 吴光义

海南黎族文化旅游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黎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物。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推进过程中,黎族文化旅游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干扰,在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强调并积极采取保护性开发的应对及操作策略。实际上,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学术界非常关注保护性开发问题。一方面,强调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张晓宇(2011)认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①张晓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前沿,2011(9):118-120.张静、王生鹏(2015)研究指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遵循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益均衡等原则。②张静,王生鹏.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体系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82-84.更桑、措毛(2016)研究指出,要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③更桑,措毛.文化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以青海省果洛州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47-50.唐剑、张明善(2016)认为,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需要科学界定并合理配置民族文化资源产权。④唐剑,张明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保护性开发——基于巴泽尔产权经济理论视角[J].民族研究,2016(6):12-22.汪金锋(2017)认为,在急功近利的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变异,如何在发展中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成为首要问题。⑤汪金锋.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J].中国商论,2017(20):63-65.潘冬南(2018)研究指出,要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另一方面,在民族文化保护中强调旅游目的地群众的参与、利益分享。⑥潘冬南.保护与传承视阈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J].经济论坛,2018(12):58-63.比如,张冬(2018)认为,民族社区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主体,社区参与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⑦张冬.文化自信:我国民族社区主动参与旅游活动的内生动力[J].旅游研究,2018(1):16-19.梁维(2019)认为,维护民族社区在旅游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民族社区的文化自觉意识,强化社区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相协调的关键。⑧梁维.文化保护视野下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评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9(2):256-260.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海南黎族地区黎族文化旅游发展的中心引力模式,对新常态下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进行理论解析与实践操作探讨。

一、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海南黎族被称为“琼岛守望者”,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根据《2020年海南省统计年鉴》,黎族人口为1529898 人,海南全岛总人口约937.03万,黎族人口占比为16.33%。海南岛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黎族地区面积为1.69 万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47.71%。黎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充分体现黎族文化特色、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而且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载体的总称。根据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分类,文化旅游资源分为4个主类、14个亚类以及若干基本类型,将它们与黎族文化旅游对应起来(见表1):

表1 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二)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中心引力模式

从2010年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开始,经过十年的发展,海南黎族地区旅游业形成以三亚为绝对中心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就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旅游产业要素聚集水平而言,三亚对海南旅游发展的贡献率接近60%,对整个黎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贡献则超过85%。因此,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必然是以三亚为中心的绝对引力模式,或者说,三亚对整个黎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形成绝对的非常强大的引力场(见表2)。该中心引力(或者发展极)对周边产业发展形成重大影响:一方面,三亚极大地吸附着各种旅游发展要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极,形成独特的旅游基础设施十分发达的多元化热带旅游富集地。在长期的产业要素吸附与回流过程中,周边也比较容易复制中心发展极的经验,丰富旅游业态;另一方面,使旅游产业形成非对称、阶梯式分布的具有互补性的产业结构。比如,与三亚旅游形成补充、附属关系的黎族文化旅游,受到三亚的经济辐射,旅游产业要素溢出效应与示范效应比较明显,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产业定位、要素及资源配套上要与三亚发展形成融合共生及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互斥关系)。当然,黎族文化旅游更加突出自身的黎族特色文化内涵,广泛地吸纳黎族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及制度文化,将其融合在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

表2 黎族地区三亚对各县的引力指数测算结果

二、中心引力模式下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要点

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中心引力模式是诸多市场因素与政府发展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在旅游经济新常态下,海南全岛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以下新趋势,比如旅游业主导地位更显突出,要求更高的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旅游业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硬件服务设施改善,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民族化与国际化融合发展等。就黎族地区而言,今后需要在前述中心引力模式背景下,进一步构建与优化黎族地区点、线、面开发与梯度一体化发展格局。所言点,是指以城市基础设施依托为基点、以核心景点为重心,向内涵深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将点做大、做强;所言线,是以高速公路与高铁枢纽为支撑、以旅游路线网状穿插为时空关联,将各个散点连串成线,向便利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所言面,是以三亚中心向周边辐射带动、以各点线向自身周边扩大影响为基本方式,形成扇面或周面发展。尊重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在点、线、面基础上形成以三亚为中心,黎族地区整体梯度一体化的旅游经济圈层发展结构,向协同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多业态融合共享方向迈进,借助旅游产业的多维效应推动整个黎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旅游经济新常态下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整合黎族文化旅游资源

把原先分散的、零碎的、不成体系的黎族文化旅游资源根据市场的需要有效地加以集中、提炼和优化,这是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前提条件。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线性方式整合。设计旅游线路串成一体,形成旅游通道、文化走廊、产业集聚形态;二是通过时空方式整合。从时间上看,要形成各类旅游活动、节庆活动等在时间节点上的相对连续,不产生冲突。从空间上看,旅游产业相对集聚,旅游文化场域完整,旅游接待服务周全,旅游信息沟通方便,旅游景点空间纵横延展性强,有利于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整个旅游活动具有更加通畅、快捷、舒适,黎族文化旅游产业在空间上实现全面优化。

(二)整合与优化黎族文化旅游产业链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从区域整体发展出发,黎族文化旅游的“吃、住、行、娱、购、游”等产业要素形成集群式、规模化发展,通过市场竞争积极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尤其是要打破行业垄断、独门独院等分散化经营的局面,通过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共享与区域优势互补,细化产业分工与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形成精细化的但又内在统一的品牌效应,从整体上提高旅游经济效率。强调创新驱动、文化驱动主导作用,继续挖掘黎族特色文化内涵,积极引入“互联网+”改造传统旅游业,在智慧旅游、旅游活动创意、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形象设计、综合信息管理服务、行业服务评价、旅游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广告等方面进一步延伸与拓展产业链,全面增强黎族文化旅游吸引力、竞争力。

(三)强调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

协同开发需要合力推进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及水平,协同提高市场开发能力与开发效应。开发的目的是发挥、提高和改善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率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分为外延性开发与内涵性开发。外延性开发是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增加文化旅游经济活动的数量、规模;内涵性开发是采用创新手段,挖掘黎族文化内涵,或者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产业链整合等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利用效率。提倡协同开发,是为了优化区位选择,基于整个区域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特点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整体空间结构优化状态。同时,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多渠道吸收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鼓励和吸收国内外各种资本进入黎族文化旅游投资领域,以独资、合资、参股、联合、合作及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黎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黎族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和黎族文化旅游产品生产经营。

(四)强调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的协同保护

构建完整的旅游资源产权保护体系,主要包括产权登记认定、利益分配与具体保护机制等。其中,产权登记认定是整个产权保护体系的起点,从黎族传统文化具体传承人、留存该传统知识的社区等方面着手,有效界定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具体归属;利益分配是产权保护体系内在的激励内容,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保护机制是产权保护体系的核心,重点工作在黎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可持续性上,其目的是实现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将旅游资源的协同保护性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驱动机制

该驱动机制解析完整的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动力系统,是包括拉力、推力、动力与阻力等因素在内的完整的体系,其中,拉力、推力、动力是积极因素、促动因素,阻力是消极因素、制约因素。

(一)拉力

黎族文化旅游面临着人均收入提高、消费升级的重大发展机遇,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力。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历经温饱阶段(1000 美元以下)、文化消费活跃阶段(1000-3000 美元)、文化消费大幅度攀升阶段(3000 美元以上)。2019年,中国人均收入为3.4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7万元,折合美元分别为4871元、4386元。可见,中国处于文化消费大幅度攀升阶段。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黎族文化旅游供给侧做出相应调整,亟需民族旅游资源规范开发、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发展。

(二)推力

基于黎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黎族文化旅游被确定为黎族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黎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处于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南下大通道、旅游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支持力度非常大,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因此,黎族文化旅游必将获得长足发展。需要整合各种发展政策,实现多重政策的协同推进。

(三)动力

黎族群众的发展愿望、内在的发展利益诉求是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根本动力。处在同一文化圈中黎族群众期望改善自身的生存状态、提高收入水平。通过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充分激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能积极发挥文化资本驱动功能,团结黎族群众一道实现“中国梦”。

(四)阻力

该阻力是黎族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制约因素。这些因素给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造成障碍或阻碍。比如,部分地区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淡薄、行动力度不够、缺乏科学性等,导致事实上的破坏性开发;景点景区分布比较零乱、分散、经营规模不大、管理效率不高,产业链不紧密;缺乏统一规划,旅游项目大同小异,存在同构化重复开发现象;一些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尚未从追求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到追求质量、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方式。

四、政策建议

(一)始终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

保护是强调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完整性、传承性与可持续性,开发是强调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性、增值性与可调整性;保护性开发是在保护的基础上使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产生有益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价值。一方面,要避免过度市场化开发、庸俗化开发、滥开发等不良行为,要将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生态规律与明晰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去合理、适度地开发,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在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全过程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特别是针对保护意识淡薄、行动力度不够、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积极研究对策。需要强化多样性保护方式,完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将其纳入法制化渠道。

(二)可以将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文化创意活动适当分离

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包括古文化遗址、濒危黎锦技艺、特殊工艺品制作、古生产工具等那些与现代社会商品使用价值关联度不高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严格保护,重在文化原真性及其传承,主要通过博物馆、设立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认定与扶助等方式来完成。商业化文化创意是黎族传统文化活化的一种方式,通过舞台表演、仪式展示、文化商品营销、文化符号点缀、商业化包装等方式进行,但与文化保护的关联度相对不大,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创造经济效益。将黎族文化保护与商业化文化创意活动适当分离,有利于各司其责、各取所需、各得所求。

(三)注重高效率、集约化开发

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脆弱性,在全球加速一体化的今天,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同化。对黎族文化旅游进行开发,需要避免对黎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粗略的、浅层次的开发,应当是高效率、集约式的开发和利用。在开发之前,应先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把握准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核,依据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开发和利用策略,制定不同的开发和利用规划,瞄准目标市场进行适度开发。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对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宏观指导,统一规范、协调与管理,杜绝滥开发、无序开发现象。

(四)强调协调性开发

需要认真把握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特性与现代化的共性,既要保证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又要保证历史传承的文化精神和时代要求相结合。需要协调不同开发程度的黎族文化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会涉及已经开发和计划待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将两种资源加以重新审视,使之与正在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相协调、相适应。比如,对已经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升级,对准备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既要着眼于文化旅游资源本身,更要积极关注并全面权衡文化旅游资源、当地居民、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猜你喜欢
黎族保护性资源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