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林超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首先是文化、精神在世界上的认可、追随和崛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传统文化阐述了如何学习、怎样做人、如何做事、怎样待人接物、如何看待世界等内容,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并在传承中创新和发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人成事,与人共处,与社会和世界共发展。
刚刚接管一年级成为班主任时,我在班内对学生做了简单的调研,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和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一样,对“艾莎公主”“小马宝莉”等迪士尼动画形象耳熟能詳,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由此我感到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正日益加剧。因此,我明确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童志、润泽童心”的育人理念,计划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六年时间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分层培养。低段:感知、浸润文化,逐渐培养孩子文明、谦恭、知恩图报的品格,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段:习得、润泽文化,促使孩子们知理明智,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回顾历史,关心时事,情系家国,胸怀爱国赤子心。高段:涵养、弘扬文化,培养孩子儒雅、自信的气质,增强班级凝聚力,逐渐形成阳光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搭建平台,尊重孩子们的独特体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在小学六年的时光中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班级特色。
小学低段:感知文化,立规树矩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因此,我充分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基于此,我在学生一年级开学之初便带领他们“诵读经典”。利用晨读、班会时间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诵读我校自主编辑、印刷的《古诗文诵读手册》。孩子们人手一本,结伴诵读,不亦乐乎。升入高年级以后,根据学生对古诗文的实际掌握情况为他们颁发古诗文考级证书。以此,引导学生从小以古诗词为伴,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因此,在学生升入二年级后,我组织学生在班内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同时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在《弟子规》的影响下,我班的学生学会了谦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文明礼仪,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中段:习得文化,涵养童志
白驹过隙,转眼间学生们升入了三年级,且良好的行为习惯已初步养成,孩子们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我想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成语。成语故事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它涵盖了语言之美、历史典故、传统智慧。于是,在学生升入三年级后,我在班级内开展了“成语故事分享会”的活动,每天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分享一个成语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清明节显得格外特殊。在这一特殊时期,我组织班级学生召开了“文化清明 追忆英烈”清明节云班会,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更进一步回顾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并且追忆了在此次战疫中牺牲的英烈们,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坚定抗疫胜利的信念。此外,以清明节主题活动的召开为契机,我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春节、中秋等其他传统节日,由此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小学高段:弘扬文化,润泽童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基于此,在学生升入小学高年级后,我组织班级学生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参加各级活动。例如,我们班的《读唐诗》被推荐参加2019年顺义区小学生“诵读经典、情系家国”大型艺术展演,后又化作了友谊的纽带,将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和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连在了一起。
这些年,我们班的诵读表演一次次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节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班级的学生也由此变得越来越成熟、优秀,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产生了极强的班级凝聚力。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摒弃以往传统、呆板的教学管理形式,充分了解和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他们设立长远的达成目标,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开展多元的德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阳光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德育水平及综合学习素养的提高,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实效,真正做到文化浸润、涵养童志、润泽童心,让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现代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