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明
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值得我们去保护的,环境在我们的生存中是必需的,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环境问题成为了各个国家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将环保教育渗透进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小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今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也是一种客观的需求。提高小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发展意识,从而使我国的环境向越来越好的趋势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并保证人们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小学的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并且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自己的学习价值,使他们从小就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杜绝出现任何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去学习环境保护知识,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效果。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以及发展知识,使他们初步形成环保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以及探究知识的欲望,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环境保护。
一、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小学的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和污染相关的视频。例如,在学习《共同的家园》这个课题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抗洪救灾的录像,通过录像告诉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空气和土地等资源,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树木的砍伐以及水土的流失和全球气温变暖等情况,导致我国自然灾害现象每年呈现递增的趋势,这些问题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命财产等。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环保方面的想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想要确保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那就必须促使自己为环保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二、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意识
1.提高学生对于环保教育的认知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前,需要教师正确了解自己国家人口以及污染和资源分配等各方面知识的联系,还需要了解当今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人类所居住的环境会发生什么样的恶化情况。环保教育的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以及身心健康和城市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于人口和生活条件等知识内容。环保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环境和人的生存息息相关,这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是首要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职责。
2.结合课内外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环保教育以此开展有效的教学,通过科学教材中的社会以及经济和生态等篇幅去推进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在阐述环境问题的时候,促使学生明白产生环境问题的起因以及如何解决的办法。教育的过程要揭示人类和自然环境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教训,学生需要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人员,从小做起并从自己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讲究环境卫生并节约用水用电的人。与此同时,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后的教学时间,将这两者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职责。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主要策略
1.利通课堂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
“地球与宇宙”以及“生命学科”是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主要部分,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是环境的保护,在科学教学中渗入环保教育,以此体现环境和环保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境教育和课堂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做好环境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他们高尚的环保品德。为了达到环保教育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使得学生看到环境正在遭受着人们的摧毁,导致很多地方的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例如:原先清澈的湖面因为人们随意丢垃圾的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湖底变得浑浊,留下的都是一些塑料袋以及常年漂浮在水面上的饭盒和泡沫塑料等等。一些绿意盎然的公园,因为人们的随意践踏导致公园的草坪变得非常凌乱,花坛里以及小路上满是垃圾,教师让学生进行观看之后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白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学生在经过观看之后会从自己的身上尋求原因,然后借此机会告诉学生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优良的空气、干净的水资源和整洁的大地等自然环境,如果人们一味地破坏这些环境,水土流失以及全球气温变暖和水资源的缺乏等现象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在随时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同时还威胁着我们的生命。
2.通过实验进行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后,学生才会认真思考,并进一步地探究问题。教师通过有效地实验进行教学,通过设计一些环保装置,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保护环境的光荣感,以此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指导《养蚕》这个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养蚕,学生在养殖的期间需要喂养它们的同时还要观察它们,从而了解这些蚕宝宝的生活习惯和体型特征,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观察与记录能力等。学生在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保护小动物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学习《废旧电池危害》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用完的废电池浸泡在水中,然后在水里面放入一些植物或者是水草,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就可以发现这些植物很快就会枯萎。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明白电池的危害性,一个小小的电池就能让植物变得枯萎,并且产生的污染会持续20多年。生动形象的实验让学生明白电池的危害对于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当废弃电器进入自然界之后,会在无形中会产生很多危害,不管是对农作物还是人们的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措施,以此增加他们的社会主人意识。
3.举办探究活动
想要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就要建立他们的环境科学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去开展环保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小区、工厂或者是市场和图书馆等等,让学生明白并思考什么是噪音,他们就会了解噪音对人体的伤害———使得人们的听力不断下降。不仅如此,噪音还给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了一些无法预估的危害,它不仅使人变得烦躁,还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神经系统。学生在探究学习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有关于噪音的知识,以及寻找一些缓解或是解决的办法。
4.通过习题进行学习,以此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科学教学为了面对考试制度,很多题目正在不断地改进,教师需要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的改革,因此,加强学生的习题教学,让学生通过习题去理解环境保护的核心价值。例如:在学习《热》这个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其实相当的欠缺,加上一些传统农业的影响,很多农业在灌溉的时候还是采取传统的灌溉方式,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灌溉设置,由于没有进行整修,常见渗漏的现象,学生可以进行思考并讨论,然后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学生在经过思考和讨论之后,不仅可以掌握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从而理解我们资源欠缺的原因。地球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空气、阳光和大量生物等资源,但是由于人们错误行为影响了这些生态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正在发生着改变,人们美好的家园也在自己的手中慢慢地被破坏。因此,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杜绝学生破坏环境的行为,使得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防治污染,从而找回美好的家园。
综上所述,环保意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环保教育成为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们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些有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