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秀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一种能力。教师能认知现代“好教师”与“好学生”标准;能放下威严,用宽容与微笑呵护学生;能以“好学生”巩固新型师生关系;能以民主平等、互敬互爱,升华新型师生关系,就能水到渠成地达到教育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好教师;好学生;民主平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授学生以知识,还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师生关系和谐,则教育效果事半功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一种能力。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现代教育呼唤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界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客体地位,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目光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转变观念,建立亲密、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教师要与学生和睦、平等地相处,要关爱、尊重、接纳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达到师生情感共鸣,教师也能更恰当地因材施教,双方高效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准确认知新时代“好教师”“好学生”标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要求“好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养,重视与学生沟通交往,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尊重、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宽容学生的过错,待生坦诚、真挚、幽默乐观。同时,教师在业务上要积极进取,创新求变,这样才能收获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
教师也要认知现代“好学生”观念。传统“好学生”只听从教师安排,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习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的干劲和勇气。新时代的“好学生”应该是多才多艺,敢于展示自己的长处,动静得宜,热情大方,尊重他人,乐于与他人合作,创新求变,全面发展。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改变陈旧的观念,以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好教师”形象,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往和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三、放下威严,用宽容与微笑呵护新型师生关系
微笑是桥,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把爱心献给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学生有影响力和威慑力。在教育情景中,如果教师总是一副威严面孔,学生难免会产生紧张、畏惧等心理,学生的思考、表达就会受到约束,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该放下威严,春风化雨般把爱心和微笑给予学生,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愿意亲近教师,积极主动地接纳教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彼此信任,高效沟通,教育效果当然事半功倍了。
四、将心比心,以“同理心”为桥巩固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学生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情绪多变,教师想对学生了解并不容易,师生之间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学生如果觉得教师不能理解自己,就会产生失望、沮丧的心理,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教师用“同理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同理心”指教师换位思考,进入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并非同情、怜悯。“同理心”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学生,真诚地接纳、包容学生,尊重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理解帮助;当学生需要鼓励时,教师给予赞赏表扬;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给予启示诱导;当学生犯错时,教师给予宽容和启发。学生有感于教师的包容理解和尊重,师生关系自然融洽,高效的教学效果水道渠成。
五、民主平等、互敬互爱,升华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比学生的地位高,教师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指示,教师的权威不可动摇。这种等同于部队军衔等级制的师生关系,弊端很多。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抑制扼杀,成为一个可怜的“接受容器”。“新课标”提倡“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也由以前的讲授者、指导者变为参与者、引导者。师生关系也由以前的传授与接受的不平等关系变为了平等交流、互为促进的关系。要想让学生达到“主动、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保证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宰者,要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才能尽情畅想、充分表达,从而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工作是师生互动传递信息的过程。俗话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有所感,自然也会尊重教师的劳动。只有师生间情感交融、关系和谐,才能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营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育过程是心灵交流的过程。从教育者角度来看,他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来说,他们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因此,教育者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面,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为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常汝言.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向明.课程与教师的角色[M].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