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连鹏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三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小兴安岭矿山地区处于黑龙江省,整体位于伊春-延寿钼多金属矿带的北段,山脉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海拔高度处于500m~1000m。山势平缓、北部低南部高。通过分析该地区矿山地质特征特点,给出做好矿产勘察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汇报如下。
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地质工作开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切入点。其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地质工作开展时,选择动态指标管理模式。这是因为实际情况中矿山经济技术指标多年来没有变化,但社会技术进步且矿山发展,直接转变传统矿山地质工作模式,直接影响到矿山工业指标、三率指标等。
因此,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地质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技术指标,利用动态指标形式完成管理。
当前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地质工作开展时,传统资源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仅停留在地质勘探的层面。尤其是企业营运模式不断更新,开始新一轮划分资源储量,划分依据为可行性及经济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兴安岭地区的资源储量。
因此,矿山资源储量管理时需要全面考虑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准确判定矿山资源的储量,准确分析相关数据,促进地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
矿山地质工作中企业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有因为矿山企业管理影响到地质工作开展,特别是传统管理模式尤为明显,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与转变管理模式,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因此,矿山地质工作要及时调整管理理念与模式,保证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提高质量与效率。
就目前情况来说,小兴安岭地区流域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面积这么多,和小兴安岭地区存在大量矿山地层松散物质相关。一般情况下,河流流域面积越大,意味着河流主沟越长,而单位面积的需要的补给量越小,
结合小兴安岭地形起伏情况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小兴安岭矿区地形起伏
小兴安岭地区地质灾害造成的沉积物质补给量较大(15-30)×106m3/km2,且呈现出存在面积大、单位面积补给量小的特点,主要为残破与沟道沉积物,辅以地质灾害后与工程废料,前者占据到整个补给量的(76-98)%。同时表现出堆积层厚度越大、结构越疏散的特征。
图1 所示为小兴安岭地区矿质分布图
同时,小兴安岭地区气候较为干燥,昼夜温差较大,部分矿物直接裸露在地表,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情况,加上沟道内径流量偏小,缺少常态化的大规模清运现象,因此存在较多的沉积沙土。图1所示为小兴安岭地区矿质分布图。
上文已经论述过,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地质灾害沟流域内,以沟道沉积物与残破沉积物为主要松散固体沉积物质。实际中勘测发现,沟道沉积物外侧分布着大量巨石,这些石头有着厚实的粗化层,需要大规模流量与交大流速才能对着粗化层产生冲击,因此实际中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图2所示为沟道沉积物。
图2 所示为沟道沉积物
但是,如果冲毁了粗化层,处于下方的细颗粒层会立即被水流带走,与水流融合后形成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主要为洪水冲击侵蚀河床物质造成。受到大量降雨或高温天气的影响,高山存在的水流、积雪会沿着山坡流下,在下方沟道内迅速聚集,直接形成地质灾害。大量实践表明,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出现的周期为6-13年。小兴安岭地区蓄水能力差,因此发生在这里的矿山地质灾害以洪水、泥石流为主,灾害时间短暂,一般伴随着降雨存在,雨后1h内消失。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适的地理环境恢复方案,并将其落实下去,大幅度提升环境治理质量,降低矿山开采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实现矿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底调查是矿业活动中遗迹保护、矿山生命周期环境监管和治理验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等方面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底调查,预先查明矿业活动需要保护的敏感目标(地质-文化遗迹、稀有植物资源、受保护的动物等)及分布。
本底数据支撑科学编制矿山规划设计、酸性废水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关闭计划,通过将本底数据与矿山生命周期内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有效开展矿山环境监管;本底值是识别自然高背景值和矿业活动污染的重要对比参数,是支撑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本底调查技术指南,建立矿区环境本底数据库,为矿山生命周期性环境治理提供基准数据支撑。
完善和建立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技术标准,构建基于矿山生命周期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政府矿山环境监管在线系统,加强线上线下矿山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特别是加强矿山建设运营期间的环境管理监督,完善矿业活动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体系。矿山环境监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建立专业化的矿山环境监测队伍;鼓励矿业企业创新实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最佳工业实践,根据最佳工业实践动态更新相关标准,不断提升矿山环境治理水平。
矿山环境监管应以帮助矿业企业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绩效为目标取向,通过评估矿业企业矿山环境绩效,对做得好的企业给予激励,对做得差的企业给予指导帮助;加强与规范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了解矿业活动与环境管理,形成规范的制度与机制,监督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扭转“谈矿色变”的不利形势,赢得“社会许可”。
矿石废渣处理模式针对该矿区随意堆放的大量矿石矿渣,总的治理目标是使得占用土地得到复垦。对于矿石矿渣采用回填筑路以及回收利用的模式,就地进行平整和覆土回填,矿石矿渣作为矿产材料重新利用。
在对废弃矿井进行封堵的时候,应结合矿井周围及矿井顶部的工程地质条件,矿井的深度、矿井跨度以及环境进行分别处理。对于矿井底层容易破碎或者出现的缝隙,能够与地面矿井部位连通的地方采用灌浆的方式进行回填封堵。而对于较为完整的矿井部位,则采用矿井围岩支撑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矿井封堵。通过合理利用废弃物,将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现今的矿产地质工作项目中,矿产地质必须要具备清晰的图像与精准的数据,在一些较差的环境中作业时,如果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勘测工作,其将会直接影响到勘测工作的质量,这使得地质勘测精度在矿产地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相关矿产企业以及单位的重视。实际上,地质勘测在实际的矿产地质中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后续形成快速的数据反映,同时还可以通过软件输入已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这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这可以为矿产地质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其作用,相应的地质勘测企业以及单位就需要对地质勘测在矿产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掌握其应用过程中的特点,最终实现矿产地质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针对地质勘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相应的矿产企业以及单位就需要立足于实际,对环境因素对地质勘测精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后续立足于实际采取有效性措施予以应对,在这个过程中,矿产企业以及单位首先就需要强化人员培训,矿产企业以及单位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是围绕地质勘测的操作、技术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培训,这可以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勘测人员的专业性。在实际地质勘测工作开展前,相应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提前进行勘测地区的环境条件分析工作,这可以掌握该地区实际的环境条件情况,对存在异常环境条件的区域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予以预防,以此来保证地质勘测工作的有序性。
总之,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特征表明,通过野外科学调查验证,可以将该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展现出来。希望通过本文中论述,可以为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小兴安岭地区矿山勘探行业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