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文献的用药规律研究

2021-05-22 05:46王姝琛
吉林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骨节筋骨化瘀

杨 航,王姝琛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外台秘要方》[1](以下简称《外台》)是唐代王焘整理辑录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该书分门别类汇总了唐以前历代医家方剂,现在已经佚失的姚僧垣《集验方》、陈延之《小品方》、崔知悌《崔氏方》等均被部分收录其中。骨折之内外治法在唐代之前已有应用,该书辑录了关于骨折的方药,收录在第二十九卷中,在对骨折方进行分类汇总时,有瘀血、折骨、止痛、补虚之别,与现在骨伤病损伤三期治疗“消、续、补”法[2]同。现对该书中收录的骨折方中用药特点浅析如下。

1 骨折治疗四法

骨折一词,首见于《外台秘要方》,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中医大辞典》)。查阅第二十九卷,关于骨折相关的描述有,骨折[1]711、折骨[1]711、腕伤[1]710、伤腕[1]710、腕折[1]710、折腕[1]711、折臂脚[1]710、折臂[1]710、骨破碎[1]711、骨碎[1]711、伤筋骨[1]711、蹉跌[1]711、折跌腕跻[1]712、伤折骨节[1]714,以及对骨折治疗的描述,续筋骨[1]716。

《外台》第二十九卷记载了坠堕金疮等四十七门的治疗方剂,共306 首。治疗骨折方有18 首共21 方,包括坠落车马方第1、4、5 首共4 方,折骨方第3 首共1 方、筋骨俱伤方第1~7 首共7 方、折腕方第1首共1 方、蹉跌方第1~3 首共4 方、许仁则疗吐血及堕损方第3首共2方、金疮续筋骨方第1、3首共2方;化瘀方36首,包括从高堕下瘀血及折伤内损方第1~18首共18 方、坠落车马方第3 首共1 方、折腕瘀血方第1~4 首共4 方、被打有瘀血方第1~13 首共13 方;止痛方7 首,包括折骨方第2 首共1 方、金疮止痛方第1~5 首共5 方、坠损方第1 首共1 方;补虚方2 首,包括金疮去血多虚竭内补方第1~2 首共2 方;其他方240 首,包括竹木刺不出方、狐尿刺方、灸疮方、漆疮方、灭瘢痕方等。

对《外台秘要方》治疗骨折方药进行分类汇总可知,治疗骨折共有续断、化瘀、止痛、补虚四法。

1.1 续断法 查阅该书第二十九卷中治疗骨折的方剂,用来接骨续断的方剂有21 方,其中外用方11 方,内服方11 方(含1 方为内外同用),见表1、表2。

1.1.1 外用生地黄凉血充髓益骨,附子温肾逐风益骨 外用方中,捣药做粉或熬药做膏,敷于伤处。3处记载了生地黄的使用,书中收录的《肘后备急方》(以下简称《肘后》)、《千金方》疗四肢骨碎及“许仁则疗吐血及堕损方”均记载以生地黄捣烂,熬后,以裹折伤处,或“以竹片夹裹之,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一日可十易”[1]711,或“熬之,候水气尽,及热以薄折处,冷即易之”[1]714,《肘后备急方》所记载的竹片固定法开创了骨折固定的先河。在《肘后备急方》条后记载“《千金》《删繁》《备急》、文仲、《古今录验》同”[1]711,可见用生地黄外敷治疗骨折应用之广。生地黄,《神农本草经》名地髓,“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3]202。骨折之时,伤处气血不通为痹,“血中有痹,则骨髓不满,肌肉不长,筋脉断绝”[3]208,地黄生者多汁,性润补血充髓,性寒凉血行血,髓充则骨易长;地黄“取精于土者最专且酷”[3]208,又色黄,取长肌肉之用。生地黄为膏外用,治疗骨折后有热者,可奏补血充髓、凉血行血之功,以助骨愈合。

表1 《外台秘要方》中二十九卷治疗骨折外用11 方

表2 《外台秘要方》中二十九卷治疗骨折内服11 方

表2 (续)

3 处用到附子,深师卓氏膏单独用生大附子四枚去皮,“切,以炼成猪脂一斤,以三年苦酒渍三宿,以脂膏煎之,三上三下膏成,欲敷膏时,以木匕摩之”[1]712;范汪蹉跌膏,生附子配伍川芎、当归、川椒、白芷、续断等,“㕮咀,以猪膏二斤煎,以白芷色黄膏成,绞去滓,日再,以摩损处”[1]712;深师槐子膏,一枚炮大附子配伍续断,白术、桂心等,“㕮咀,以醇苦酒渍槐子等一宿,以成炼猪脂二斤,于微火上煎三上三下,候膏成”[1]711。附子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膝痛不能步行”[3]473,“通行诸经”[3]473,有温中逐风、散寒镇痛之功。从深师炼治法中可看出,“三”数为多,或取其为木数,以息风邪,敷膏时又以木匕摩之,附子四枚取金数以克木,总以有风寒之邪而用附子。三方熬膏时均使用猪膏,猪膏微寒,“利水泻湿,滑窍行瘀”[4],有消肿化瘀之效,猪为水畜,猪膏亦有滋水以涵木之力。附子配伍之桂心、秦艽、白芷、川芎、当归,亦为息风养血之药,故用附子外用治疗骨折后有风寒者,外用以逐风温肾益骨。

临床应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熬制及处理方法,以助药力。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外治法治疗骨折,有激活骨痂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活性,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钙原沉积等作用[5],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加速骨折愈合速率。

1.1.2 内服以填髓续骨、行血化瘀为主 见表3。

表3 续断法的内服方中药物使用频次 次

内服续断之方中,由表3 可知,药物出现频次大于3 次的有桂心、干地黄、当归、炮附子,等于3 次的有大黄、炙甘草、干姜、芍药、川椒、川芎、续断。桂心为肉桂去外粗皮,“治一切风气……利关节……治风痹,关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3]488;当归“助气之用,益血之体,能使气血邪气,各归于所当归之地”[3]728;附子温中逐风温肾以治金创;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续断“补不足,金创,痈伤,折跌,续筋骨”[3]815;五药均有益肾养血、填髓续骨之功。大黄“主下瘀血”[3]233、芍药“除血痹”[3]739、川椒“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3]510、川芎“壮筋骨,调众脉,破疗结宿血,养新血”[3]516,均有行血化瘀之功;干姜“疗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3]493,以上药物可奏填髓续骨、行血化瘀之力。

在治疗蹉跌补绝复伤的地黄散方[1]712中,以干地黄十分,桂心、干姜、川芎、炙甘草、当归各二分,芍药五分,捣为散,先食,以酒服方寸匕;疗坠马落车被打,伤腕折臂的当归散方[1]710中,以当归、桂心、炙甘草、川椒、川芎各六分,炮附子、泽兰各一分,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皆以前药为主组方。内服方之药或捣为散或做为膏,均以酒送服,借酒上行之力以助药势。酒由稻米不经烹练而化为汁,可见其行气散结之力;稻米化汁之后,汁液颜色由白变黄而又变赤,“其性复动荡不羁,不可谓其不行血去瘀也”[6],故以酒送服,助药势之余兼行气化瘀。

另外,书中收录了以铜类药接骨之法,“《救急》疗骨折,接令如故,不限人畜也方。取钴锛铜错取末仍捣,以绢筛,和少酒服之,亦可食物和服之,不过两方寸匕以来,任意斟酌之”[1]711,同时期的陈藏器指出“赤铜屑主折伤,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损处”[7],可见铜类药以酒送服有接骨之功用,对后世应用铜类药接骨具有开拓性意义。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中药内服、外用均有利于骨折的愈合[8],接骨续筋类中药内服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9],应用地黄配伍组方有助于成骨作用[10-11],其中自然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骨质修复[12],中医药的应用对骨折术后的愈合有积极促进作用。

1.2 化瘀法 见表4。

表4 化瘀法中药物使用频次 次

化瘀法中总共用药频次为75 次,其中药物使用频次排序的前六位见表4,其余药物使用频次在5次以下。瘀血留在骨节处,多用虻虫、牡丹皮、大黄。如《肘后》“久宿血在诸骨节,及胁肋外不去者方。牡丹 虻虫(去足熬等分)”[1]713,“《千金》疗折腕瘀血方。虻虫(去足翅熬)牡丹(等分)。又方:大黄六两、桂心二两、桃仁六十枚去皮”[1]712等均以虻虫、牡丹配伍,等分为散,以酒调服方寸匕。虻虫味苦微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3]557,虻虫嘴形如芒刺,其能饮血,故用以治血,正顺其性,虫类药善于走窜,可去骨节经络等细小处之瘀血。牡丹皮味辛主散,色红入血,能“通关膝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3]214,随虻虫共同入骨节之间,以活血消瘀,同时有续断之力。酒送服以行药势、助药力。

瘀血留于腹中,多用大黄,配伍桃仁、当归、蒲黄、桂心。如“深师疗从高堕下伤内,血在腹聚不出,疗下血方”[1]709,以好大黄二两、桃仁三十枚煮后服用以去血,大黄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取大黄下瘀血之功;桃仁主治瘀血血闭,有破血之力,二药合用去瘀下血之力强。“《广济》疗从高堕下,内损瘀血,消血散方”[1]708,以蒲黄止血消瘀,干姜止血、宣诸络脉,虻虫去骨节经络之瘀,桂心通血脉,当归引血各归其所当归之处,大黄为君逐瘀血下行,使腹内瘀血去,则新血得生。

化瘀之方中亦收录单味药治疗之法,如饮草汁疗折腕瘀血[1]711,酒服生地黄汁疗瘀血胀心[1]708,大豆煮水疗瘀血腹满短气[1]710等,临床亦有参考价值。化瘀之时应注意细小骨节与络脉中的瘀血,适时配伍虫类药入络化瘀;化瘀血后要注意给瘀血以出路,或以丹皮消而散之,或以大黄荡涤推下,使瘀血从体内得出。陈士铎言:“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13],现代研究也指出,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血液循环情况[14],同时为骨折部位提供更多的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1.3 止痛法 《外台》注重患者感受,对疼痛加以干预。用大麻根叶取麻醉止痛之用,如“《千金》疗腕折骨痛不可忍方”[1]711,取生大麻根叶,不拘多少,捣取汁,饮一小升,没有生叶亦可以干叶煮汁服,取大麻根叶麻醉止痛之功。亦有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取镇痛之功,“范汪疗金疮内塞止痛,地榆散方”[1]716,炮附子配伍当归、芍药等活血化瘀药以止痛;“又金疮内塞逐痛方”[1]717中炮乌头配伍白芷、当归等破瘀生新药共奏止痛之功。用寒凉之药取清热止痛之力,如“古今录验疗金疮止痛,牡蛎散方”[1]717,以牡蛎“主除留热在关节荣卫……除老血”[3]638,石膏清热,二味捣粉于伤口,痛即止;“取生栝蒌根捣之,以涂损上,以重布裹之,热除痛止”[1]711,《内经》曰:“热伤气,气伤痛”,故除热以止痛。止痛之方虽少,但包含了麻醉止痛、化瘀止痛、除热止痛之法,亦为现代临床常用[15]。

1.4 补虚法 在续断法用药中已包含补虚之法,续骨之方中加填髓养血之药,以助骨愈合生长。桂心续筋骨、生肌肉,地黄填骨髓、长肌肉,当归助气益血,附子温中逐风温肾,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五药均具补益之功,以滋气血肝肾生化之源。另有“金疮去血多虚竭内补方二首”[1]717中,两方组成分别为当归、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川椒、干姜、苁蓉、炙甘草、芍药、当归、川芎、桂心、黄芩、人参、黄芪、厚朴、吴茱萸、桑白皮,二方均以当归、芍药、炙甘草为主药化阴生血,防止血液流失过多而休克,人参、黄芪益气,补气以生血,充分考虑了伤后气血虚的特点。肾合骨,骨为髓之府,髓养骨,骨折会影响到肾的精气,因此治疗后期,注重补虚养骨,以促进骨折的痊愈。

2 骨折后护理及饮食禁忌

《外台》对骨折后护理及饮食禁忌也有记载,散在于各个方剂之后,但记载不多,略述如下。

折骨方三首中,“疗凡脱折折骨诸疮肿者,慎不可当风卧湿,及多自扇,若中风则发痉,口噤杀人”[1]711,记载了骨折后不可当风卧湿,指出切不可受风和湿邪,若伤后当风可致发痉,类似现在破伤风使人口噤,严重者可致人死亡。并记载了中风后相应的治疗方法,以“竹沥饮三二升,若口已噤者,可以物拗开纳之,令下”[1]711,《神农本草经》记载竹沥“主风痉”,为中风发痉治疗之良药。

治疗骨折之方,多方后均记载了饮食禁忌,或忌生葱、猪犬肉;或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猪肉、冷水;或禁冷冻饮料食及饮酒等,总体为骨折后忌食生冷之品及发散之物,饮食寒凉可伤脾胃,且寒性凝滞,使血液流通不畅,折伤处血行慢则不易愈合;发散之物如葱、酒,味多辛辣,辛则燥,耗气动血,影响伤口愈合。

《外台》收录的“凡金疮去血,其人若渴,然当忍之,常用干食并肥脂之物以止渴,慎勿咸食。若多饮粥辈,则血溢出,杀人,不可救也”[1]715,明确记载了外伤失血过多应禁食水,应用肥脂之物来止渴,且勿咸食,《内经》曰:“咸走血,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咸能伤血,故禁食咸;“又忌嗔怒、大言笑、思想阴阳、行动作劳,勿多食酸、咸,饮酒,热羹臛辈,皆使疮痛肿发,甚者即死”[1]715,指出情志、思虑、劳作及饮食均对外伤愈合有所影响,应使情志平和、清心寡欲、注意休息及饮食口味,现在临床亦多重视[16]。

3 小结

通过梳理《外台秘要方》中骨折用药及相关文献,可见,《外台秘要方》中对治疗骨折方药进行分类汇总时,有续断、化瘀、止痛、补虚四法。续断法中外用以生地黄凉血充髓益骨,附子温肾逐风益骨,内服以填髓续骨、行血化瘀为主。骨折后,脉络受损,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则为肿痛,“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17],《外台》充分发挥《内经》原旨,治疗时注重行气化瘀。化瘀法中瘀血留在骨节处,多用虻虫、牡丹皮、大黄;瘀血留于腹中,多用大黄配伍桃仁、当归、蒲黄。同时注重患者感受,对疼痛加以干预,用药物止痛,止痛法有麻醉止痛、化瘀止痛、除热止痛之分。肾合骨,骨为髓之府,髓养骨,骨折会影响到肾的精气,因此治疗后期,《外台》亦注重补虚养骨。《外台秘要方》对骨折用药药少而精,并对预后饮食禁忌加以阐述,为现代临床提供了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骨节筋骨化瘀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筋骨 道德 温度
武汉抗疫赞
一些爱在纸上跳跃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成长
在时间的骨节上
筋骨并重理论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