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国,姜立娟,崔 巍,张鹏飞,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117)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著作,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和杂病脏腑辨证体系。挖掘仲景组方用药规律,应跳出现代对药物功效的常规认识,回归到当时的理论背景下寻找其用药依据,以还原仲景用药的本意。
《神农本草经》[1](以下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其成书年代与《伤寒杂病论》相近,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本经》对药物的分类、性味、配伍、功效等在仲景组方上均有体现[2]。
《针灸甲乙经》[3]言:“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本经》中对药物气味和功效的总结贯穿仲景组方的始终。秦高凤等[4]认为从《本经》角度,可以总结经方的用药和配伍规律,还原仲景组方思路。本文参考《本经》中桂枝原文,探索仲景使用桂枝的规律,补充中药学中桂枝的功效局限,扩大其使用范围,提供临床用药指导。
《伤寒杂病论》高频使用桂枝,《伤寒论》[5]载方112 首,有41 首方用到桂枝;《金匮要略》[6]载方205 首,包括附方有55 首方用到桂枝,去除16 首重复方剂,《伤寒杂病论》共有80 首方用到桂枝,剂量从一分到五两不等,用以治疗伤寒、中风、蓄水、蓄血、痹证、水肿、咽痛、惊悸、眩晕、汗出、腹痛、虚劳等外感及内伤疾病。见表1。
表1 《伤寒杂病论》中使用桂枝频次和剂型统计 首
《本经》载:“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总结桂枝的功效主要包括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和平冲降逆四个方面[7],下面就《本经》所载桂枝的功效入手,分析仲景方中桂枝的运用规律。
2.1 桂枝辛温助阳解表 桂枝味辛,具有发散和走窜之性,气温则具有温煦和补益之功,驱邪兼能扶正。麻黄汤中桂枝助麻黄辛温发汗,在麻黄宣肺解表的同时合桂枝解肌祛风,二者相配达到辛温发汗解表的作用。桂枝汤中桂枝解肌祛风,发散卫分之邪,配芍药敛阴止汗,一散一敛,表里兼顾,再加姜枣调和营卫,共奏发汗解肌疏风,调和阴阳的作用。
仲景辨证见“外证未除”之时,首先需用桂枝解表。如《伤寒论》对163 条桂枝人参汤治疗“外证未除”之利下不止证,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温中健脾以散里寒,用一味桂枝辛温解表,以散在表之寒,使全方达到表里双解的目的。第146 条柴胡桂枝汤证见“外证未去”,发热恶寒,肢节烦疼等,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配合桂枝汤以解表。《伤寒论》中还多次出现“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攻表宜桂枝汤”“救表宜桂枝汤”等论述,可见桂枝善治在表之疾,仲景对于表证的治疗首选桂枝。
2.2 桂枝平冲主上气 桂枝可治疗气机上逆诸证,具有下气平冲的功效。孙敬辉等[8]认为平冲降逆是桂枝的重要功效。张仲景书中多处用桂枝治疗上气证,如“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如果气冲较甚,则增加桂枝的剂量,从而发挥更强的平冲降逆作用,如“气从少腹上冲心者……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若气机上逆是由于水饮内停所致,在用桂枝平冲的基础上,佐以健脾利水之药,如“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苓桂术甘汤主之”。其中桂枝平冲降逆,配伍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以标本兼治。再如苓桂甘枣汤中,用桂枝下气平冲,配伍茯苓、大枣健脾利水以治欲作奔豚上气证。《金匮要略》中苓桂五味甘草汤治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亦用桂枝配伍茯苓,发挥下气平冲,健脾利水的作用。
2.3 桂枝通经善治结聚证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载[9]:“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血气流通依赖阳气的温煦和推动,若感寒则气血凝结不行,需用温药以行之。桂枝辛散温通,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散结的功效。仲景常用其治疗结聚病证,如气结、血结、水结、喉痹等。
2.3.1 血结 血结即血分瘀滞。桂枝辛温能散能通,色赤入血能开血分之凝结,仲景常用桂枝治疗血分瘀滞诸证。如《伤寒论》桃核承气汤治疗少腹瘀血结聚证,为邪热与瘀血搏结下焦致气血凝滞不通,故用桂枝活血通经,开下焦结气;桃仁去其瘀血,大黄、芒硝清其邪热,从而使结于下焦之瘀热得解。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等厥阴血虚寒厥证,取桂枝温阳通经的作用治疗寒闭血脉,合当归、大枣养血散寒,温经通脉。《金匮要略》中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妇人癥瘕下血证,用桂枝开下焦瘀结,通利血脉,配合桃仁、芍药活血通经。鳖甲煎丸治疗癥瘕结聚,用桂枝活血通经,合鳖甲、鼠妇、蛰虫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可见桂枝通经散结的功效不仅可以治疗经脉瘀滞、寒闭血脉、癥瘕结聚等,对于妇科闭经、瘀血凝滞胞宫等也可随证应用。
2.3.2 气结 气结即气机郁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辛甘发散为阳”,桂枝辛温发散,散结通阳治疗气结诸证。胡霖霖等[10]认为桂枝能够治疗“结证”,属于气分散结药。如《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胸痹心阳痹阻、气结在胸证;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等心阴阳两虚证。柴胡桂枝汤治疗心下支结、发热恶寒等气郁表寒证;柴桂干姜汤治疗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等气郁脾虚证,均取桂枝辛温通阳散结的功效。
2.3.3 水结 水得寒则凝,得温则化,水液代谢的正常依赖阳气的气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化气,阴成形”的观点,水湿同属阴邪的范畴,阳气虚弱则气化功能低下,日久水湿结聚不行。因此,在《金匮要略》中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观点,桂枝辛温能温通阳气,化气行水治疗水湿结聚诸证。如五苓散治疗误下伤阳的膀胱蓄水证;苓桂术甘汤治疗胸胁支满,心悸目眩等水饮停胸证。
2.3.4 喉痹 仲景用桂枝治疗阳气不布之喉痹,症见咽痛,局部红肿不显,伴畏寒,舌淡苔润等阳气不布、阴邪郁闭咽喉的特点。如《伤寒论》第313 条半夏散及汤治疗少阴寒客、咽喉疼痛证,见风寒郁闭阳气故用桂枝通阳散结,见痰浊阻滞窍道故用半夏化痰散结。第357 条麻黄升麻汤治疗咽喉不利属阳气内郁,肺热脾寒之证,用桂枝散郁结而止咽痛。
2.4 桂枝主咳逆吐吸治咳喘 咳逆、吐吸均属肺系疾患,病机属肺气上逆,肃降失常。《伤寒论》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疗慢性喘疾;麻黄汤治疗风寒束表无汗而喘;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闭肺,水饮射肺之喘咳,均用桂枝配麻黄以解表散邪,宣肺降气治疗气逆喘咳;《金匮要略》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肺胀喘咳脉浮者;竹叶汤治疗产后中风,发热而喘等,属风寒外侵,外邪未去者,即可配伍桂枝解表散邪,以恢复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
2.5 桂枝祛风寒利关节 《内经》言:“阳气者,柔则养筋”。阳虚寒闭经脉,经络痹阻发为痹证,治疗以温通为本[11]。桂枝辛温散寒,通络利关节。桂枝配附子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力量更强,如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是临床用来治疗痹证的代表方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相搏,周身骨节疼痛不能屈伸,亦用桂枝配附子。《金匮要略》言:“骨节疼烦……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说明桂枝治疗热痹也有疗效,取其利关节、通络止痛的功效,配合一些清热泻火的药物以中和其辛温之性,如知母、石膏、栀子、牡丹皮一类。
2.6 桂枝补中益气疗虚损 《本经》记载桂枝能“补中益气”,仲景取桂枝补益功效的基础方就是桂枝汤,全方阴阳并进调理中焦脾胃,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归芪建中汤都由桂枝汤化裁而来。方中桂枝合芍药调和阴阳,姜枣草建中补虚,调养气血,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可佐以饴糖、黄芪、当归等补养气血。《金匮要略》竹皮大丸治疗妇人产后乳中虚,烦乱呕逆等证,就取桂枝发挥“安中益气”的作用。
仲景使用桂枝亦有禁忌,如《伤寒论》第16条:“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第17 条:“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说明湿热内蕴者慎用桂枝;第61 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第162 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等。可见桂枝有明确的使用禁忌,如表证无汗出,酒客病湿热内蕴,发汗后表证已解,攻下后邪气内陷津液已伤等均需慎用桂枝,防止出现坏证。
仲景用药与《本经》是一脉相承的。挖掘《伤寒杂病论》的用药规律,阐述仲景对《本经》药物继承和发展的密切相关性,一方面可以将汉代以前的本草理论具体化,以指导临床运用,另一方面能够挖掘仲景组方用药的本意,丰富中药的功效,扩大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