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体尺性状和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2021-05-22 03:42段俊红任明晋吴高奇
中国饲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南精料肉牛

段俊红, 杨 帆, 侯 芳, 任明晋, 郭 靖, 吴高奇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铜仁市农业农村局,贵州铜仁554300;3.贵州铜仁厚聚农业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贵州铜仁554300)

思南黄牛是贵州铜仁地区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耐高温高湿、抗病力强、性成熟早、肉用性能好等特点,但由于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母牛繁殖率低,体重增长缓慢限制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为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人们通常采用不同良种牛如西门塔尔牛、安格牛等与思南黄牛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其产肉潜力。日粮精粗比也是影响肉牛肥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肉牛饲养过程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精料能够提高肉牛的增重和肥育效果(燕文平等2014;赵占强等2013;梁大勇等2009)。 张智慧等(2018)发现,集约化养殖环境下人们往往会片面追求肉牛的产肉性能, 忽略动物的健康福利,这是与现代的健康养殖观念相违背的,日粮营养不足或过剩对动物的生产和健康都是不利的。本试验通过探讨日粮不同精粗料比对西门塔尔牛×思南黄牛×安格斯牛三元杂交肉牛体尺性状指标及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杂交肉牛育肥期适宜的精粗比及保障肉牛的健康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2头12 月龄、初始体重为(246.26±4.31)kg、体型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去势西门塔尔牛×思南黄牛×安格斯牛三元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 组,即A、B、C和D 组,每组3 个重复,每个重复1 头。 参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815-2004)和《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19 年第30 版) 配制基础饲粮作为精料,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粗料饲喂青贮料和酒糟。 各试验组精粗料比分别为3:7、4:6、5:5、6:4。

表1 基础精料组成及其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2 饲养管理 试验牛采用舍饲单头单栏拴系的方式,每日饲喂2 次(10:00 与17:30),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自由饮水,其他饲养管理按照牛场的常规程序进行。试验牛舍预先清洗消毒,试验牛进行驱虫保健。预试期使牛逐渐适应过渡饲料,确定采食量, 便于试验期按各组精粗比合理配制全混合日粮,减少饲料浪费。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体尺性状指标的测定 试验开始、中期及结束时分别测定各试验牛的体高、 体斜长、 胸围、管围。 体尺:以《牛生产学》(第二版)中体尺测量方法为准(昝林森,2015),连续测定2 次,以平均值作为当次体尺数据。 体高:由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 体斜长:由肩胛骨缘到同侧坐骨结节后缘间的距离。胸围:在肩胛后缘处作一垂线,用卷尺绕一周侧量,其松紧程度以能插入食指并可上下滑动为准。 管围:左前掌骨上1/3 最细处的水平周长。

1.3.2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时每头试验牛颈静脉采血5 mL 于抗凝管中, 用兽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PLT)、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等指标。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软件进行初步整理计算,再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体尺性状指标的影响

2.1.1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体高的影响由表2 可知, 各组思南杂交肉牛体高在第0、60、120 天、 前60 天及后60 天增高差异均不显著(P> 0.05),但全期体高的总增高呈现一定的差异,A组与B 组差异不显著(P > 0.05), 但显著低于C组和D 组(P < 0.05),B 组、C 组、D 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其中以C 组的总增高最高,达15.12 cm。C 组后60 天增高较前60 d 提高27.4%(P < 0.05);D 组 后60 天 增 高 较 前60 天 提 高48.7%(P < 0.01)。 各组间前、后60 天平均增高分别为6.04、7.96 cm。

表2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体高的影响 cm

2.1.2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体斜长的影响由表3 可知,思南杂交肉牛体斜长在60、120 天时B 组、C 组和D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第60、120 天时C 组体斜长较A 组提高2.64%(P <0.05) 和4.54%(P < 0.01);C 组前60 天体斜长增长与B 组和D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 0.05),较A 组提高100%(P < 0.05);C 组后60 天体斜长增长较A 组提高42.83%(P < 0.01); 各组内前、后60 天体斜长增长差异不显著 (P > 0.05),C 组后60 天增长低于前60 天增长,其余3 组后60 天增长均高于前60 天增长,尤其D 组后60 天增长较前60 天增长高55.3%。 各组间前、后60 天平均增长分别为5.13、6.17 cm。

2.1.3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胸围的影响由表4 可知, 思南杂交肉牛胸围在第60 天时C组与A 组、D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较B组提高2.48%(P < 0.05);第120 天时、后60 天增长和总增长C 组、D 组分别极显著高于A 组、B组(P < 0.01),但C 组与D 组之间、A 组与B 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前60 天增长C 组较A 组、B 组和D 组分别提高31.38%(P < 0.01)、23.86%(P < 0.05)和17.23%(P < 0.05),而A 组、B 组与D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 同列A组、C 组后60 天增长较前60 天分别提高14.61%(P < 0.05)、17.39%(P < 0.05),D 组后60 天增长较前60 天提高43.03%(P < 0.01), 各组间前、后60 天平均增长分别为15.54、19.09 cm。

表3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体斜长的影响 cm

表4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胸围的影响 cm

2.1.4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管围的影响由表5 可知, 思南杂交肉牛管围在第120 天时C组较A 组、B 组分别提高5.03%(P < 0.05)、6.03%(P < 0.05),D 组 管 围 分 别 较A 组、B 组 提 高5.22%(P < 0.05)、6.52%(P < 0.05), 但C 组与D组之间、A 组与B 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05);总增长以D 组最高,分别较A 组和B 组提高40.68%(P < 0.05)、63.00%(P < 0.05), 但与C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同列各组内前、后60 天增长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各组间前、后60 天平均增长分别为1.22、1.78 cm。

表5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管围的影响 cm

2.2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由表6 可知,试验结束时,D 组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A 组(P <0.05),分别较试验B 组、C组高13.61%、 7.2%(P > 0.05), 其余各血常规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D 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各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高于正常范围, 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均低于正常范围,其余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吴新华,2013)。

表6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体尺性状指标的影响 体尺性状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肉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肉性能,生产中也常用胸围、体斜长等来估算肉牛的体重。 大量的试验报道体尺性状与动物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王泳杰等(2018)研究表明, 给牦牛僵牛补饲精料及精料中添加半胱胺和活性干酵母,可显著提高僵牛体尺指标(P <0.05);陈浩等(2020)发现,给育成期的放牧牛补饲精料, 能显著提高体高(P <0.05); 翟卫爽等(2020)报道,给犊牛每天每头按照体重0.85%补喂精料,补充料能够显著提高体重、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的增长(P <0.05)。

本研究采用不同精粗比对西门塔尔牛×思南黄牛×安格斯牛三元杂交肉牛(平均在12 月龄左右)进行为期4 个月的肥育,此时肉牛正处在性成熟前后, 骨架发育减缓, 肌肉和脂肪组织开始沉积, 为更好地反映牛体的体尺变化, 分别在试验0、60 天和120 天进行体尺测量。 结果表明,随精粗比的提高,思南杂交肉牛体高呈增加趋势,C 组和D 组肉牛的总增高显著高于A 组、C 组, 全期总增高最高达15.12 cm,各组后60 天增高均高于前60 天增高,且C 组达到显著(P < 0.05)水平,D组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且D 组较C 组后60 天增高提高12.4%。 说明思南杂交肉牛提高日粮中精粗比能促进体高的增高, 以精粗比为5:5时体高总增高达最高,精粗比6:4 时在后60 天体高增高较前60 天高,提示生产中思南杂交肉牛肥育前期精粗比以5:5 为宜, 后期可根据体尺发育情况提高精粗比至6:4。 思南杂交肉牛体斜长在第60、120 天时B 组、C 组和D 组分别显著 (P <0.05)和极显著(P < 0.01)高于A 组,C 组体斜长全期总增长最高,达13.67cm;C 组前60 天体斜长增长显著高于A 组(P < 0.05),后60 天体斜长增长显著高于D 组(P < 0.05),极显著高于A 组(P< 0.01);A、B、D 三组后60 天增长均高于前60 天增长,尤其D 组后60 天增长较前60 天增长提高55.3%,而C 组后60 天增长低于前60 天增长。 表明随日粮精粗比提高, 思南杂交肉牛体斜长呈增加趋势,在精粗比5:5 时全期体斜长增长达最高,但后60 天增长潜力受抑制,这可能与肉牛精粗比跟不上肌肉、脂肪的快速增长而导致营养不足,同样提示肥育后期应根据体尺发育情况适时提高精粗比以促进肉牛肥育潜力的发挥。 思南杂交肉牛胸围在60 天时C 组显著高于B 组(P < 0.05);第120 天后60 天增长和总增长指标中,C 组、D 组分别极显著高于A 组、B 组(P < 0.01),总增长指标中C 组 (39.50 cm) > D 组 (37.67 cm) > B 组(31.67 cm) > A 组(29.67 cm);前60 天增长C 组极显著高于A 组(P < 0.01),显著高于B 组和D组(P < 0.05)。前、后60 天增长相比,A 组、C 组均达显著水平 (P < 0.05),D 组达极显著水平 (P <0.01)。 胸围体尺的变化同样提示肥育后期应根据体尺发育情况适时提高精粗比以促进肉牛肥育潜力的发挥。 管围的变化反映了肉牛掌骨的增粗情况,肉牛的体重需要强健的四肢来支撑,掌骨越粗说明肉牛的增重潜力越大。 本试验中思南杂交肉牛管围在第120 天时C 组、D 组分别极显著高于A组、B 组(P<0.01),总增长以D 组最高,达3.70 cm,C 组次之,为3.40 cm,显著高于A 组和B 组(P <0.05)。 说明提高日粮精粗比有利于肉牛管围的增加。综合以上体尺性状指标,思南杂交肉牛肥育前期精粗比以5:5 为宜, 在肥育后期应根据体尺的发育情况提高精粗比至6:4 以促进肉牛肥育潜力的发挥。

3.2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 对保障各组织细胞代谢功能的正常有重要意义,白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趋化性和吞噬作用,能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实现对机体的保护功能, 血小板与机体的止血功能和加速凝血的功能密切相关(周定刚,2010)。血液中这些有形成分在机体健康时保持一定的稳态, 当机体出现疾病时, 某些成分会发生变化并超出正常参考范围, 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有利于临床上对动物疾病的诊断和健康状况的判断。 王泳杰等(2018)研究报道,放牧牦牛僵牛补饲精料及精料中添加半胱胺后, 僵牛血液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放牧僵牛(P <0.05),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放牧僵牛(P <0.05),说明补饲精料及精料中添加半胱胺可改善僵牛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D 组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A 组(P <0.05),分别高于B 组、C 组13.61%、 7.2%(P > 0.05),D 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范围,以上提示随着日粮精粗比提高,日粮适口性增加,进而引起动物采食量增加,故而营养物质摄入量提高,机体组织细胞代谢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排泄, 从血液常规指标中反映出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另外结果显示,各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高于正常范围, 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均低于正常范围,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并且在整个试验期内肉牛没有表现出健康异常, 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与杂交肉牛改良品种、饲料原料、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 生产中思南杂交肉牛肥育前期精粗比以5:5 为宜, 后期可根据体尺发育情况提高精粗比至6:4, 并且适宜的精粗比会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 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发挥肉牛的增重潜力。

猜你喜欢
思南精料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附表3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
群魔大闹思南公馆,你可敢来“降妖除魔”?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六)
思南县委离退局全力抓好老干部信访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