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允许给教材“掺毒”

2021-05-21 21:07
新传奇 2021年17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队伍新疆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体现国家意志。教材作为知识合法化的文本,作为下一代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基本载体,其意识形态“守门人”、国家长治久安“把关人”的关键定位绝不能含糊。

最近,香港、新疆两地纷纷给教材“去毒”。新疆反恐纪录片披露“毒教材”使用13年的问题后,教育部召开“强化阵地意识,把好教材政治关”座谈会,称新疆问题教材“教训极其深刻”,“要将教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香港,中学二年级中国历史科即将采用新课程大纲,删除以往“洗白”鸦片战争的内容。由此可见,教材的确是极其重要、不容有失的阵地。

四种“掺毒”手法

综合分析香港、新疆两地教材可以发现,往教材中“掺毒”的手法有如下四种:

胡编乱造。在新疆2003版、2009版中小学教材中,竟出现“汉族士兵逼维吾尔族英雄姑娘跳崖”这种明显瞎编的桥段。

抹黑污蔑。香港《新视野通识教育(综合四版)——今日香港》的一篇课文,公然抹黑港警称:“本港人权不断受限,警方执法方式备受争议,警权损害港人游行、集会、示威等自由。”

扭曲误导。香港旧版历史教科书提及鸦片战争背景时,先将清朝限制通商、中英贸易谈判失败、林则徐禁烟等事细数一番,得出的结论却是“鸦片战争源于中国和英国出现政治、贸易体制及司法制度沖突”,淡化侵略战争,甚至有把英国视作“正义之师”的嫌疑。

偷梁换柱。新疆此前的问题教材丝毫未收录有关中国国旗、国歌、国徽的内容,却在课本插图中为主人公佩戴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国徽”。

这些手法在近年曝光的“毒教材”中屡见不鲜。其目的很明确,也十分一致——制造仇恨、煽动分裂。

铲除“毒教材”,势在必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材受用的对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少年学生。本来一张白纸,被涂黑了,以后再想洗白,何其困难!一套蛊惑人心、妖言惑众的教材,足以让青少年生出思想上的脓包。

当学生长期被歪曲事实、煽动暴力的教材误导,难免会头脑遭蒙蔽、思想上“去中国化”、行为趋向偏激,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新疆、香港两地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暴恐事件、分裂图谋,就是血淋淋的注脚。

在今天的复杂环境下,一国教材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这一点,更事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培养什么人”等根本问题。换言之,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体现国家意志。教材作为知识合法化的文本,作为下一代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基本载体,其意识形态“守门人”、国家长治久安“把关人”的关键定位绝不能含糊。

比如鸦片战争,明明是英国人贩卖鸦片不成就改为明火执仗,这样明摆着的历史事实都能被篡改为因中国“傲慢”、英国不得不“维护自身权益”,足见“毒教材”荒唐、离谱到了何种程度。青少年学了这样的教材后,怎么可能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想法?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何以构建?循着混乱的历史观,“认贼作父”倒是很有可能发生。纵观世界,任何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国家,都不会让教育成为无掩鸡笼。铲除“毒教材”,势在必行。

教材无毒是学生之福,更是国家之福、天下之福

此前,曾有中国军界、学界人士提出一个概念——超限战。意思是,只要你有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手段、向任何目标发起攻击的能力,战场就无所不在。从超限战的视角来看,有些人在教材中埋雷,本质上是给中国下一代人的头脑中埋雷,试图在潜移默化中提前布局“第五纵队”。“毒教材”黑白颠倒、鼓吹分裂,都是强行划出战场的手段,怎能漠然待之?

庆幸的是,这种鬼蜮伎俩已经耍不开了。在教育部的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表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重点抓好管理、编写、审查、研究四支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教材编、审、用各环节工作制度,形成守好教材阵地的良好局面。

上述四支队伍中,审查队伍尤其需要加强。新疆“毒教材”之所以能持续放毒13年,有关部门、编写队伍中“两面人”作祟是一方面,审查环节的缺失也不容忽视。在实行多级审查制度、组建多民族政治审查专家队伍的同时,鼓励各界人士监督、畅通意见上达通道,也是查漏补缺的应有之义。总之,教材无毒,是学生之福,更是国家之福、天下之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队伍新疆
THE DRUG WAR
大雁的飞行队伍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新疆多怪
还剩多少人?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