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阳,王凤铭,管东辉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济南 250014)
患者男性,22岁,主诉“摔伤导致右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13h余”入院。患者2020年1月7日下楼梯过程中不慎扭伤,踝关节极度外翻,足部处于旋后外旋位,腓骨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致右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急诊。行X线片检查示右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急诊遂急行手法复位,效果不佳,暂石膏外固定,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患者入院后神志清,精神可,一般情况良好。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等。查体:右踝关节明显肿胀,内踝处可见皮下淤斑,皮温尚可,右踝关节压痛阳性,纵轴叩击痛阳性,踝穴空虚,可扪及骨擦感,足背动脉可触及。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右腓骨远端可见明显骨皮质不连续,可见一斜形骨折线,断端移位明显,同时距骨向后侧脱位(图1a~b)。CT示右腓骨远端下胫腓联合处斜形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下胫腓联合分离移位,胫距关节对位关系差,关节间隙宽窄不均,距骨明显向后外侧脱位。腓骨骨折近段卡压在胫骨后外侧,后踝可见一较小骨折块,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图1c~e)。入院诊断:右踝关节骨折脱位(Bosworth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旋后外旋型。
患者入院后继续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感染系列、胸片、心电图等,排除手术禁忌,术前给予活血消肿、镇痛等相关药物治疗,如冰硝散外敷消肿(冰片10g,芒硝1 000g),曲克芦丁注射液活血化淤,注射帕瑞昔布钠镇痛等。由于患者就诊时间与受伤时间间隔较长,局部肿胀较为严重,并未行急诊手术。术前于病房行跟骨牵引,纠正错位,待10d后患肢皮肤皮纹明显,肿胀触及较软,有明显消肿表现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成功之后,患者取仰卧位,垫高体位,常规术区碘伏消毒,铺无菌巾,止血带充气。取外踝后外侧纵行长约10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松解腓骨断端,术中探查可见外踝骨折线正处于下胫腓联合水平,腓骨骨折近段向后卡压于胫骨后外侧位置,下胫腓联合完全断裂,Cotton实验阳性。清理血凝块及卷入断端的骨膜,应用撬拨复位法将卡压于胫骨后外侧的腓骨近端复位,后在直视下以KOCHER钳复位断端,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取6孔腓骨远端接骨板,10枚锁定螺钉将骨折固定牢靠。再取踝关节背伸中立位时,于下胫腓联合上方,经接骨板由后外向前内打入2枚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取内踝弧形长约3cm切口,暴露内踝骨折,清理断端,直视下可见踝穴,以巾钳复位断端,2根导针定位,透视下见位置良好,以2枚松质骨螺钉最终固定内踝。术中检查,断端稳定性良好,术中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胫距关节匹配,踝穴正常,内固定物位置正常(图1f~g)。冲洗道口,仔细止血,逐层缝合,无菌辅料包扎,术后定期换药。后踝由于骨折块较小,不足踝关节面的1/4,可行非手术治疗。术后7d,病情稳定,医嘱出院,嘱定期换药,2周拆线,按时复查。
术后1个月患者门诊复查,未述踝关节不适,肢端血运及皮肤感觉良好,伤口愈合良好。患肢踝关节相对健侧主动活动度略小,X线片示符合右踝关节骨折术后X线表现,骨折位置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断端部分骨痂形成(图1h~i)。嘱患者可拄拐轻度负重行走。
术后3个月余1周(2020年4月24日),患者复查,患肢未完全负重,仍旧有轻度肿胀,肢端血运及皮肤感觉良好,伤口正常,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健侧略小。X线片示:符合右踝关节骨折术后X线表现,骨折位置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骨折线模糊,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愈合。建议或者取出下胫腓螺钉(图1j~k)。术后待伤口愈合后,在中药熏洗(活血止痛熏洗剂)辅助下,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个半月,患者下蹲功能较可,相对健侧轻度受限(图1l)。根据踝关节Kofoed评分标准,患者未见有明显疼痛表现,但上下楼梯节律略有差异(减6分),单腿站立功能相对受限(减6分),并且踝关节背伸功能轻度受限(减2分),余可,评价得分86分,功能表现为优。
Bosworth骨折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踝关节损伤[1],最初是由Bosworth在1947年发现并描述出来的[2]。其致伤原因是由于踝关节被动旋后,同时外翻导致[3]。这种致伤原因后来在尸体研究中得到证实,主要是由于踝关节受到旋后外旋的外力所导致[3]。损伤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其中1、2阶段共为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损伤;第3阶段为外力导致前侧关节囊破裂;第4阶段为骨间膜,横韧带等撕裂;第5阶段为腓骨向后移位,卡在胫骨外后侧;第6阶段中距骨可进一步旋转脱位并导致腓骨短斜骨折;最终第7阶段形成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4]。因此,Bosworth骨折有出现腓骨完整的可能,而腓骨的移位表明下胫腓联合完全破裂,需要内固定治疗[5]。损伤的特点是以腓骨骨折的近端卡压在胫骨远端后外侧,在踝关节骨折脱位中是损伤较为严重的一种,以至于通过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难以纠正踝关节脱位畸形,多采用手术方式解决[6]。
图1 患者男性,22岁,摔伤致右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a.伤后X线正位片示腓骨远端及内踝尖骨折,距骨向外侧移位;b.伤后侧位片示距骨向后侧脱位,腓骨骨折端移位较大;c.入院后CT水平位片示腓骨骨折部位嵌顿于胫骨后外侧;d、e.入院后CT三维重建示直观发现,腓骨嵌顿于胫骨后外侧,距骨向后外侧脱位,踝穴增宽;f、g.术后正、侧位X线片,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复位可,踝穴匹配度正常,后踝未行固定;h、i.术后1个月复查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内踝及腓骨断端部分骨折线部分模糊,有骨小梁通过;j、k.下胫腓螺钉取出术后X线正侧位片,骨折愈合良好;l.患者术后4个半月,下蹲功能情况
此次诊疗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但是通过此病例,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收获颇多。该型骨折本身极其少见,这就考验了骨科医师对Bosworth骨折的认识程度,如果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其损伤的特点及严重程度,易于误诊、漏诊。因此,本例患者在尝试整复失败后便收住院治疗。如果强行复位,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骨科并发症,如筋膜间隔室综合征等,后果不堪设想[4-5]。由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其稳定性主要依靠下胫腓联合、骨间膜韧带、横韧带等。因此,尽管术中发现部分下胫腓联合是完整的,但是依然要通过Cotton试验检查踝关节稳定性。由于患者来就诊时,踝关节处于极度外旋状态,很难拍出标准的正侧位片,此时应怀疑Bosworth骨折的可能,不能盲目进行手法复位,以免加重软组织损伤,影响治疗方案和时机。同时在X线片中较难发现腓骨的嵌顿现象,临床容易漏诊、误诊,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精确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Bosworth骨折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尽早行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损伤是较为正确的选择[7]。对于围手术期管理,软组织的观察至关重要,其中包括皮纹征、肢端血运及皮肤感觉情况等,此类患者消肿时间皆较长,切忌急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这种需要长时间消肿的患者,术前可行跟骨牵引,有利于断端位置的维持。跟骨牵引是此类骨折围手术期的重要选择[8]。本例患者围手术期中,手法复位失败,软组织肿胀相当严重,故选择择期手术,术中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便可暴露充分,切开皮肤后偏于向后侧分离软组织,这样更有利于复位嵌顿的腓骨近端。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应引起重视,漏诊容易导致踝关节不稳及远期的关节退变[9]。由于本例患者踝穴不稳,应在腓骨接骨板上提前预留出下胫腓螺钉的钉孔,本例中韧带损伤严重,因此,应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
综上所述,对于Bosworth骨折行CT三维重建及手术治疗,尤其对于下胫腓联合的处理是关键。由于时间较短,此病例依旧在随访当中,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仍密切观察,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