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凌宇
喜欢吃烫食、喝热茶、无辣不欢……近年来,中国人的食管早已不堪重负。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消化道的食管来说尤其如此。食管内壁作为一层“娇嫩”的粘膜组织,吃得太快、太烫、太咸都会对其造成慢性损伤,甚至引发癌变。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发表了全球195个国家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和可归因风险因素等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国家层面,中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是最多的,大约占全球的一半。
中国食管癌的高发与不良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如果超过65℃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损伤、溃烂等问题。
虽然黏膜有自我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让黏膜产生损伤,进而诱发癌症。福建和广东潮汕等地居民爱喝功夫茶、吃生滚粥,是食管癌的高发群体。
腌制会使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明显增高,尤其是当气温高于20℃时,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还会增加。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
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如粤东、闽南居民就很爱吃酱菜、鱼虾酱等腌制食物。此外,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亚硝酸盐。
有些如华北、华中等以面食为主的地区,老百姓爱吃烧饼、煎饼、馓子等比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如果吃得过快或咀嚼不充分,也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
经常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造成黏膜炎症,促使食管发生癌变。爱吃辣椒的川北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吃饭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颗粒粗糙的饭菜容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引发急性炎症。久而久之,很可能转为慢性炎症,增加食管癌风险。
酒精中虽然没有致癌物质,但会刺激食管黏膜。特别是高浓度白酒,对食管黏膜的伤害更明显。
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能随着唾液或食物,作用于食管引发癌变。
食管癌是一种典型的“病从口入”的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吃饭不能太急,20-30分钟吃完为宜;太热的汤茶等不妨等凉一些再喝。
少食多餐、每餐只吃七八分饱有助控制腹压,预防或减轻胃酸“腐蚀”食管。
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膳食中摄入维生素A、B2、C缺乏,缺铁性贫血、蛋白缺乏症或种植土壤内缺乏某些元素,如钼、铜、硼、锌、镁和铁等,都可能与食管癌有间接关系。
少吃颜色鲜艳诱人的红肉熟食、腌制或辛辣食物。麻辣烫、火锅、烧烤等往往又烫又辣,建议日常尽量少吃。
各种霉变食物会产生化学致癌物质,促进亚硝胺的合成,导致食管癌发生。
烟草燃烧后,大量的致癌物同样是食管癌明确的危险因素;而酒精与一些致癌物有协同促进的作用。及时戒烟戒酒对健康至关重要。
肥胖是多种癌症,包括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通常可通过体重指数(BM I)来评估,计算公式为BM 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中国的标准,BM I在18.5-23.9为正常体重,24.0-27.9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