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梦,谢凤蕊,张长路
(辽宁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危险知觉(Hazard Perception)是指驾驶员对交通情境中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并做出反应的能力[1]。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与交通事故之间关系密切,对一些特定类型的交通事故有预测作用[2-4]。目前,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的常用测量方法包括反应时测量法、眼动测量法等实验室测量法,也有主观评定测量的方法[5],研究者往往要求驾驶员对交通视频中的危险进行等级评定,然后将驾驶员的等级评定数据与他们的危险知觉反应时进行相关分析,以评定他们危险知觉的能力[6]。目前,国内已经有经学者修订的信效度良好的危险知觉能力自我评估量表[7,8],该量表要求被测的驾驶员与同龄人相比,对自己的危险知觉能力进行评估[9],然而与他人比较后的危险知觉自我评估,更可能导致驾驶员自我偏见提高。而目前国内没有直接测试驾驶员危险知觉的自评量表。国外学者于2007年开发了用于直接测量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的自我评估量表(Self-Reported Hazard Perception Scale,SRHP)[10],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国外驾驶员驾驶行为评估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驾驶员危险知觉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人格是一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驾驶员的不同人格特征会对驾驶员的即时驾驶行为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影响他们的危险知觉技能[11]。以往研究发现,驾驶员的尽责性和开放性与危险知觉技能得分呈正相关,神经质与危险知觉技能得分呈负相关[7]。因此,本研究将使用人格特质量表检验修订后的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量表的信效度。
因此,经量表原作者同意,本研究将结合人格特质量表,对SRHP进行修订并检验其在我国驾驶员群体中的信效度。
通过问卷星软件随机发放260份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共251份(96.54%)。其中,男性驾驶员90人,女性驾驶员161人。驾驶员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M=24.92,SD=8.14)。驾龄最低为1个月,最高为33年(M=3.15,SD=5.21)。此外,驾驶员还要报告他们的年平均驾驶公里数和近一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等信息。
2.2.1 自我评估的危险知觉技能量表(Self-Reported Hazard Perception Scale,SRHP)
SRHP包含6个题目。量表的翻译由1名心理学专业学生严格按照“翻译-回译”的程序进行,在基本确定中文版危险知觉技能量表后,请2名有经验的驾驶员(1男1女,平均年龄35岁,平均驾龄13.5年)对量表的6个题目进行逐一评定,以确定每个题目的内容与语言表述不存在歧义,最终得到中文版驾驶技能量表。量表采用6点评分(1=从来不,6=总是)来说明他们多久经历一次项目中给出的情况。其中,1、2、6题采用反向计分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量表具体题目,见表1。
表1 量表各题目题总相关及各题目的因子负荷量
2.2.2 人格特质量表
量表由34个题目组成,分为愤怒(10个题目),感觉寻求(10个题目),利他(10个题目)和无规则(4个题目)4个维度[12]。愤怒指的是对各种情况感到沮丧或恼怒的倾向,感觉寻求指的是寻求刺激和新颖经历的欲望,利他主义是指合作、善良和关心他人的趋势,无规则是指采取不可接受的行为来实现某些目标。量表采用5点评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量表总的信度为0.724。各维度的信度分别为:0.80(愤怒)、0.73(感觉寻求)、0.64(利他)、0.68(无规则)。
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首先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题总相关分析,以判断题目的区分度。然后,对6个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各题目的因子负荷量。最后,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并对人口学变量与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以每个题目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0.3),并且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作为题目的区分度指标(见表1)。所有题目均符合标准,保留所有题目进行下一步分析。
对保留的6个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0.813,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生成特征根>1的因子1个,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9.408%。结果见表1。
对修订后的量表的信度进行分析发现,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1,分半信度为0.759。这说明量表的信度较好。
对修订后的量表的总分及各个题目的得分与人格特质量表中的四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以验证量表的相容效度,结果见表2。
表2 量表与人格特质量表各因子、交通事故和交通违规的相关
量表总分与利他呈正相关,与愤怒特质呈负相关。利他与所有题目均呈正相关;愤怒特质与所有题目均呈负相关。感觉寻求与题目1、2、6呈负相关;无规则与题目1呈正相关。
驾驶员交通交通事故总次数包括由他人引起的交通事故和由自己引起的交通事故两部分。交通事故总次数与危险知觉技能量表之间的相关,见表2。量表总分与驾驶员交通事故总次数与由自己引起的交通事故总次数呈正相关。驾驶员交通事故总次数与题目2、3、4、5、6呈正相关;驾驶员由自己引起的交通事故总次数与题目2、3、4、5、6呈正相关。驾驶员交通违规总次数与题目总分呈正相关,与题目2、3、4、5、6呈正相关。
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无交通事故记录的驾驶员量表总分比有交通事故记录的驾驶员高(F=12.68,P<0.01),无交通违规记录的驾驶员量表总分也比有交通违规记录的驾驶员高(F=13.91,P<0.01)。
3.5.1 危险知觉技能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对危险知觉技能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女驾驶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5.93,df=249,P<0.01),男性驾驶员的得分(M=26.41,SD=5.45)要显著高于女性驾驶员(M=22.37,SD=5.03)。对驾驶员在6道题目上的得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性在题目交通中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地方(题目1)、识别交通中风险车辆(题目3)和预测其他道路使用者行动(题目6)上的得分比女性高。
3.5.2 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与年龄、驾驶经验的相关
本研究中驾驶经验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驾龄、驾驶频率、总驾驶公里数和年平均驾驶公里数。驾驶员年龄、驾驶经验与量表总分和各题目的相关,见表3。
表3 驾驶员年龄、驾驶经验与危险知觉技能的相关
驾驶员年龄、驾驶经验与SRHP量表总分均显著相关。驾驶员的年龄与题目3、4、5、6呈正相关。驾龄与题目3、4呈正相关。驾驶频率与6个题目均呈正相关。总驾驶公里数与题目2、3呈正相关,年平均驾驶公里数与题目2、3、4、5呈正相关。
3.5.3 人口学因素对于危险知觉技能的预测作用
为了考察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驾驶经验)对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的预测作用,以人格特质为控制变量,人口学各因素为预测变量,危险知觉为因变量,采用步进法(Stepwise)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驾驶员的人格特质和人口学因素可以解释危险知觉技能26.9%的变异率(F=31.60,P<0.01)。其中,人格特质中的利他可以解释13.6%的变异率 (β=0.33,t=6.11,P<0.01)。人口学因素可以解释13.3%的变异率,性别占10.1% (β=-0.22,t=-3.54,P<0.01),驾驶频率占3.2% (β=-0.21,t=-3.43,P<0.01)。
修订后的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自我评估量表共6个题目。量表的信度为0.861。量表总分与人格特质量表的2个维度之间相关显著。这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相容效度。此外,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的自我评估分数与人格特质,人口学因素和交通违规记录之间关系密切。
首先,就人格特质而言,驾驶员的危险知觉技能得分与愤怒特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利他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高愤怒特质的驾驶员,他们的危险知觉技能较差。以往研究发现,容易烦躁、冲动的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敏感性更低,危险感知能力更差[13]。高利他特质的驾驶员,他们的危险知觉技能较好。以往对大五人格与危险知觉的研究表明,宜人性得分高的驾驶员,在驾驶中利他行为较多,危险知觉能力更好[11]。这与本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本研究回归分析发现,利他对驾驶危险知觉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说明人格特质量表可以很好地预测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
其次,就人口学因素而言,男性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的自我评估分数比女性驾驶员高。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以往采用实验进行的研究发现,男女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时得分差异不显著[14]。然而,大部分用量表进行的研究发现,男性驾驶员的危险知觉技能评分比女性驾驶员高。这可能是因为,驾驶员,尤其是年轻男性驾驶员往往高估自己的驾驶技能(自我提高偏见)。这导致他们自我评估的危险知觉能力的准确性较差[7,15]。因此,与危险知觉自我评估分数相比,客观的实验测试或者将客观的实验测试与危险知觉自我评估分数结合起来使用更能准确地反应他们能力的实际情况。此外,驾驶员的年龄、驾驶经验与危险知觉技能呈正相关。这说明,随着年龄、驾驶经验的增加,驾驶员的危险知觉技能也会随之提高。
最后,驾驶员交通事故和交通违规总次数与危险知觉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对有无交通事故记录和有无交通违规记录的驾驶员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交通事故记录的驾驶员的危险知觉技能得分显著高于无交通事故记录的驾驶员,同样,有交通违规记录的驾驶员的危险知觉技能得分也显著高于无交通违规记录的驾驶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2,7],说明此量表可以有效区分有无交通违规记录的驾驶员。在未来该量表可以被应用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筛选、驾驶行为评估等方面,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修订后的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自我评估量表可以被应用于测量我国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的一个基础量表。
修订后的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自我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我国驾驶员危险知觉技能的一个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