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楠
(甘肃省兰州市天庆实验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想让孩子适应多元化的社会,拥有多元的价值观,读书或旅行是不错的方法,当然,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更好了。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甚至提出了“路就是书”的观点。为此,天庆实验中学非常重视研学旅行的意义: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不断地拓宽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景之中体验、合作、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核心能力。在去年暑假“丝绸之路”国内游学的成功经验中,使得老师们更加认识到研学方案的重要性,既要注重科研性和趣味性,又要符合课程标准,辅助地理课堂教学。
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更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所以地理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研学作为一种有效、直观的手段,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细致。在此阶段,要确定研学的主题、内容、时间、人员、路线、活动等,需要师生共同讨论研学的过程和内容。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出发之前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
放眼全国,几经考量,“贵州天眼”研学方案应运而生。中国天眼,又称为“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喀斯特坑洼中,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初在1994年由天文科学家南仁东先生提出,历时22年,最终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于是在2018年暑假决定组织七年级和八年级地理社团共45名同学,开始“贵州天眼”研学之旅,这也是甘肃首批贵州天眼研学的队伍。
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调查贵州省的基本情况,以“观天、听水、探地、近人”为主题,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自然地理如:贵州省的位置和范围,体会贵州的气候,如气温的变化和降水量的多少等,学习“FAST”的工作原理,观察黄果树瀑布的特征,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能力目标。通过研学旅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合作的能力,并且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观“FAST”,体会我国科技的腾飞,提升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自信与自豪;游览黄果树景区,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生活在贵州喀斯特地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当地人的有趣互动,使得孩子们了解贵州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此次研学旅行,也希望构建人地和谐观念,促进师生更多的情感交流。
知识链接:甘肃省地理用书湘教版八下《贵州》
研学内容:
成员:地理社团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共45人
教师5人(两名体育老师,两名地理教师,一名天眼研究员)
任务设计:
过程:第一天 短暂休息,布置研学任务,和布依族互动,了解“八音弹唱”
第二天平塘国际天文馆参观,“FAST”研学
利用红外测距仪进行“定点画圆”活动
第三天六硐景区,感受喀斯特地貌,制作糍粑,游玩江中
第四天安顺黄果树瀑布
第五天安顺蜡染博物馆
第六天云峰屯堡,回程
研学路径:贵阳——平塘——安顺——贵阳
研学成果展示:
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反应了学生在研学期间的所思所想所悟,是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从此次呈现的方式来看,主要是以下几点:
书面类:研学手册的填写、研学日志。
作品类:印染作品、陶瓷作品
技术媒体类:测绘“定点画圆”等
研学旅行意见征集: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的开展,针对研学省市的选取,景点的选取,研学路线的设计,,面向参与此次研学团队的教师、校领导和学生,广泛的征集建议与意见,并进行反思,查找在研学旅行方案中的缺点及不足,及时调整,汲取经验,为下一次的研学活动做好准备。
本次研学方案以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贵州天眼”为主题,设计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学内容,目标是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贵州,更深层次的了现实中解贵州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增强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锻炼学习能力和培养综合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作为此次活动的方案设计,还有很多不足,比如,由于时间太紧张,有些活动并未全部开展,很多景点也未曾去到,FAST的学习深度不够,贵州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和经济的关系,如何更有价值的开发旅游资源等,所以显得研学方案在内容上不够完整,高度上也未拔高,这是遗憾的地方,也是未来天庆实验中学可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