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花
在小学阶段,教师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接下来,笔者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一、阅读对学生的意义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阅读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了解更多知识,领会到书中的深刻含义,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读书明理。可以提升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端正人生态度。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把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借鉴到自己的生活中,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注重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积极性
浓厚的阅读氛围能够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活动中,这是学生充分阅读和有效阅读的重要保障。在實际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策略来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一,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并在阅读之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于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也大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读自己喜欢的书,前提是这些书本内容都是正能量的。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时,学生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例如“科幻小说,了解宇宙的奥妙”“故事会,了解故事之后的哲理”“童话故事,了解童话故事的美好”等。第二,教师可以在班级上举办一些阅读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欲,让学生更有动力去阅读。在开展比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并说明自己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鼓励。这样一来,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阅读的环境,也创设了一个爱阅读的班级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必然会爱上阅读。
三、指导阅读训练,掌握相关阅读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充当着“知识传授者”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指导学生走好人生每一步道路。当然,为了让学生高效地进行阅读,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时有迹可循,正确阅读。因此,在日常课程中对于课文的讲解与训练,教师应将阅读能力的锻炼策略融入每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在文字中体会到作者蕴含的情感,形成对文章细细品读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再分析,从字里行间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在“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中看出劳动人民的生活,也表明了普通百姓生活的劳苦。学生要掌握分析课文的技巧,教师要加以指导。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提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对文章内容进行发问与解答,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可以提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问题,并且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家校重视阅读,从小陶冶情操
在小学阶段,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家长和学校都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到家校结合。在学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类阅读活动,不仅能够使其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了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使其在参与中提升自身的阅读品味,增强文学素养,拓宽视野。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繁星》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在朗诵时挑选一些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样可以把台下的同学们也带入情境中。通过朗诵比赛,学生可以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以及魅力,从而更有动力去阅读。可以让家长给孩子买各种类型的书籍,例如科幻小说、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军事知识、时政热点等图书、报刊,学生可以把每一种类型的书籍都读一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校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家长为孩子提供最好的阅读条件,这样一来,家校结合,二者一起努力,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关注阅读评价,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抄写一些优美的句子在自己的收集本上,也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每个星期做检查,适当地加以评论,也可以在课堂上读一下学生的阅读心得,让其他同学一起进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们既可以养成好习惯,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
综上所述,教师要采取多方面的策略,保障阅读教学的有序开展。在今后的教学中,相关教师应从学生兴趣设置阅读活动,创设情境,关注阅读评价、阅读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