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兵
日月穿梭快如箭,
红军长征数十年,
万里路途多少事,
至今唱也唱不完。
说的是:
紅军队伍已走远,
茫茫草地望不到边。
一个掉队的女红军,
孤零零追赶莫迟延。
身子沉重还怀着孕,
手拄棍,气又喘。
一步深,一步浅,
步步泥泞步艰难。
顶着凄风苦丝雨,
浑身打颤透心寒。
忽然间,腹内绞痛一阵阵,
跌倒爬起再往前。
每挪一步是拼命!
“啊”的昏倒在草地间……
月牙弯弯挂在天,
一堆篝火熊熊燃。
女红军只觉身子暖,
模糊中两个红军围在前。
一个是满脸大胡子,
斜咬着烟袋冒浓烟。
这一个虽小挺好看,
边添柴,边嘟囔:
干粮就剩下两个糌粑团。
(白)“一个娘们带着肚子,比咱们难啊!”
“什么娘们,人家是女同志!”
女红军闻声慢慢起,
老红军伸手帮扶开了言。
一方面军北上已走远,
你为何一人落后边?
女红军眼圈一红指身上,
照顾我,已牺牲了两个担架员,
二人相互正讲话,
小红军端着茶缸到面前。
(白)“我们是四方面军的,他是炊事员老刘头,我是宣传员叫旦儿,我俩也是掉队的。哎,这煮的是一条小鲫鱼。可香了,你吃。”
(白)“不不不……”
(白)“你是战士,我是炊事员。再说,你带着这么重的身子,我命令你快吃!”
女红军看着老刘头,
神色坚定好威严,
缓慢把茶缸端在手,
擦着泪,一口一口往下咽;
一声尖叫撕心肝,
老刘头看着不对劲,
“走走走,快离开点。”
“你干啥?”
“看不见,要生娃要生娃。”
小红军一听红了脸,
立马蹦出七尺三。
“这怎办,这怎办?”
“你问我,我问谁?”
“前无村,后无店;
去哪里,找个接生婆婆卫生员。”
一个挠头团团转,
一个跺地转圈圈。
这才是有劲使不上,
急坏了一老一少红军男。
老 刘头,无奈脱下羊皮背心递过去,女红军一把抓住话乞怜。
(白)“大叔,有你在跟前就
觉着有了依靠,你,你就把
我当亲闺女吧……”
近在咫尺眼望眼,
老刘头浑身热流加心酸。
这目光,这目光把我来期待,
这目光,崇高的信任在里边。
颤巍巍抚摸着女红军肩膀,
郑重地点头热泪含。
顷刻间篝火燃起送温暖,
小红军低头只顾把柴添。
一阵清脆的啼哭声,
冲破了沉静冲破天。
痛苦伤痕被冲走,
迎来了小小生命喜泪弹……
(白) “闺女,给娃娃起个名吧。”
“他有名,叫星星,五角星的
星,是他爸爸起的……”
“他爸呢?”
“不知道……”
旭日东升似血染,
篝火燃尽冒轻烟,
黑黢黢茶缸身边放。
女红军,抱孩子,
口对口,喂着糊糊糌粑团。
孩子不哭进梦里,
两个战友睡得安。
草根野菜充当饭,
糌粑团让咱母子度饥寒。
此时心中一闪念,
急忙忙脱下军衣衫。
抱好孩子轻轻起,
羊皮背心搭在大叔身上边。
老刘头迷蒙睁眼看!
“娃子呢?”
“在,在。”
娃子更需它挡风寒,
要将娃子看护好。
红军喜添后代男,
寄托着厚爱与希望。
大叔大叔听我言,
咱们在此分手吧,
我向北去你往南!
(白)“闺女,刚生了娃子,身子经不住折腾啊,我与旦儿早已决定,护送你和小星星一起往北走!”
“对!护送大姐和小星星一起往北走!”
老刘头眼神飞快地出去,
小红军一副担架拖面前。
女红军看着小担架,
止不住泪水淹心田。
小小担架情满满,
小小担架爱如山;
小小担架虽简陋,
战友情,友爱深;
更显得红军队伍心相连……
这真是,
万水千山路途险,
云遮迷雾不见天,
看今朝,中华民族挺身站,
切莫忘,红军不怕远征难。
点评:扛起信念和担当——浅谈潞安大鼓《草地情》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潞安大鼓《草地情》正是用深情的笔墨、浓烈的感情描写了红军战士在过草地中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他们在风雨中携手同行,用生命保护革命的后代,筑起一座精神的高地,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作品描写在茫茫草地上一个掉队的女战士,身怀有孕,陷入泥泞,艰难前行。而此时腹内绞痛,即将分娩,终于体力不支,昏倒在草地间。当她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在篝火中暖意融融。原来,同样是掉队的炊事员老刘头和小红军战士救了这位女战士。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正在此时,女战士即将分娩,怎么办?老刘头和小战士来不及多想,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浓浓的情谊支撑着坚定的信念,终于使母子安全分娩。故事在继续推进,人物性格在情节中升华,面临母子二人虚弱的身子怎么办?老刘头和小红军战士义无反顾抬起担架,护送母子继续走好长征路。他们在浴火重生中,用信念和理想蹚出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整个故事情节集中,波澜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物形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塑造出来。长征路上,一路携手,为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精神的诗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的运用朴实自然,“一阵清脆的啼哭声,冲破了沉静冲破了天。痛苦伤痕被冲走,迎来了小小生命喜泪弹”,象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镌刻着中国革命必将续写生命的强音,迎来胜利的曙光。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应该发挥生动的想象,要在小小担架多下笔墨,富有意向,用更多的真情实感叙事状物,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小小担架扛起的是手足情深、是理想信念、是革命的未来,更加诗意化地表现出来。这样,作品寓意就更加升华、更加凝练,咀嚼起来就更有味道了。
(点评人:中国曲协曲艺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曲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暴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