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细枚, 邓 玥, 崔心怡, 罗 萱, 黄 琳
(1.广东金融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广州 510520; 2.珠海一中附属实验学校, 广东 珠海 519110;3.广东金融学院 金融与投资学院, 广州 510520)
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 2018 年底,广东省中小企业达 720 万户,占全省企业总规模的 95%,占全省 GDP 的 50%,实现税收占全省的 89%。2019 年第一季度,广东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企业户数增长 11%,社会投资 增长7%,贷款增长 16%,出口增长 8%。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达 2.7%。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超过 4 万家,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 40 万人。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正加强科技研发,培育自主品牌,以脱离全球产业链末端、价值链低端。
现有典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有“粤信融”平台、“中小融”平台、 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易贷”中小微融资平台等。
但是,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宏观环境约束加强,融资能力和财务可承受力下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但是平台信息未充分共享、金融科技创新不足、信用系统的建设不完善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平台的效用。
1)管理不规范。中小微企业发展起步晚、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落后、财务信息不透明等硬伤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比较高。这是造成融资难的原因之一。
2)抵押或担保能力不足。融资平台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且抵押物的折扣率高,有时需要履行超额抵押,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很高。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资信等级普遍不高,在获得银行贷款时,大多需要提供抵押或担保。
3)企业未来发展不可预期,导致很难获得长期资金。由于中小企业整体的发展相对受限,资金来源也相对缺乏,整体的企业运营抗风险能力低,如果有资金周转问题,就可能导致企业生产供应链破坏,进而导致企业破产。
4)诚信意识不强。大企业对自身的诚信度、声誉十分看重,而中小企业履约水平和诚信观念十分淡薄,恶意举债、转嫁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商业银行的惜贷心理;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普遍不佳,信用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
各类优惠信贷政策发布在不同平台上,由于没有专人负责,中小企业对各类 政策与各类融资平台无法全面了解。政策碎片化、扶持资金多、涉及部门多、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加上各类政策缺乏有效梳理,不连续、可预见性差,企业、金融机构了解和掌握政策存在偏差,使政策落实困难。根据笔者2020年10月发放问卷调查显示,45%的企业不知道政府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仅有 37%的受访者了解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在实地调研中,部分企业代表听取了政府部门介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后,当场索要相关文件及联系方式。调研的地方发改局、金融局、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均反映,出台的各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信息,有待进一步整合联动形成合力。
1)受现行体制机制制约,信贷授信准入条件苛刻。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等使银行不愿贷、不敢贷。问卷调查显示,“放贷风险大”是 90%银行不愿放贷的第一原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银行在授权授信管理上,强调风险控制。过高的信贷门槛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融资需求。
2)现有信贷管理制度使中小微企业还贷续贷难、融资成本高。还贷难牵涉到自有资金不足,贷款周期与资金周转回笼脱节、外部筹集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为获得后续贷款,中小企业不惜采取高利率“过桥贷”。一旦银行续贷无名,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境地。
3)金融机构开展线上审批面临法律障碍。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时,存在法律障碍。电子合同与相关证据是银行开展线上秒贷的重要依据。由于电子合同签署与线下纸质合同存在差异,相关法律不明确,立法滞后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有法律法规缺乏对电子数据的审查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事宜未有明确规定。部分银行在开展线上秒贷时,面临银监局处罚。
4)监管政策严苛。受访银行反映,监管部门对贷款用途、不良率、经营规范及尽职免责等都有严格规定,过往监管对这一块要求很高,给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带来了压力。
1)调研中发现,各地市工信局、金融局、科技局等部门拥有各自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各类银行如建行、工行、农商行等为了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建立了大数据库;社会企业方面有全国知名的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移动、电信、联通等电话网络运营商,众多数据开发公司,他们拥有中小企业各方面信息,如企业用水用电、税收、交易支付以及现金流等情况;省级部门层面如税务、水电、科技、司法等也是各自为政,从上到下全省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受访的银行普遍希望政府协助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互联互通问题,以便降低交易成本和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
2)行政条块分割管理,下一级地市对垂直管理部门信息获取难。如各地市相关部门反映,可以在当地部门获得企业用水数据,但用电数据由南方电网公司总部管理,由于权限管制,获取企业用电数据相对较难;建行深圳分行反映在获取地方民政机关共享婚姻登记信息方面难度就很大。现有以税收数据为授信 基础发放的,仍不能满足银行对区域、行业和客户的研究,覆盖的中小企业范围 和发放贷款的额度有限。
数字广东公司由腾讯、联通、电信和移动共同投资,于2017年10月成立,助力政务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让“数字政府”触手可及。针对中小企业急迫的融资需求,“数字广东”对接人民银行的“粤信融”平台和广东金融局的“中小融”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贷款申请服务;还有线上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在线受理疫情期间在粤企业反映最突出的用工、融资、税务等诉求,做到企业诉求在线收集、问题分发、诉求处理和反馈等全流程闭环运转,支撑各市工信、人社、金融、税务、贸促等部门涉企服务联动,实现“企业有呼,政府必应”。
3.1.1 “中小融”平台
该平台率先打造“数字政府+金融科技”赋能广东省中小(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模式,实现与“广东省政府采购系统”“粤省事”和“粤商通”的互通互联,并开辟了“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专区”,为广东中小企业归集、整合疫情防控各项金融支持服务政策,为相关企业智能对接金融机构专项融资产品,量身定制一揽子、一站式专属融资服务。
“中小融”平台依托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支撑平台,为地市政府、金融机构及小微企业“量体裁衣”,研发贸易融资模块、供应链金融模块、智能直融模块等多个特色应用功能模块。
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为此,2020—2022年,广东省财政厅计划安排预算资金6 582.32万元,支持“中小融”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线上融资对接、增信、产业金融服务等一体化线上智能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小融”平台已申请接入34个部门250项数据,累计入驻金融机构370家,发布金融产品1 000余款,发布惠企政策200多条,累计实现融资逾288亿元。
3.1.2 “粤信融”平台
1)强力推动数据集中。搭建覆盖省、市的数据库,依托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和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动全省中小微企业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科技以及水电气等数据集中,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来源少、标准不统一、查询不便等问题,为精准评价企业信用等级夯实数据基础。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官网于2020年8月10日报道,截至2020年7月末,“粤信融”累计采集省有关部门、21个地级以上市的1 300多万市场主体约6亿条数据信息;注册企业22.89万家,接入金融机构网点1.38万个;累计撮合银企融资对接7.36万笔、金额1.18万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22.4%、9.6%。
2)构建信用评价机制。“粤信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和评分体系,对企业进行“画像”,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企业经营和信用情况,促进企业依靠良好的“信用记录”获得信贷资金。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信息共享、隐私保护等机制。到7月末,企业银行结算账户备案管理系统为29.77万家企业开展基本账户行政备案,辅助银行开展联网核查企业信息182.95万次。
3)优化融资对接服务,快速提升银企融资撮合效率。金融机构可查询企业信息,在线进行融资审核,大幅缩短审贷时间,最快可缩短至1个工作日。金融机构在“粤信融”签订授信合同,处理贷款审批,有效缩短审核时间,提升了企业融资撮合效率。截至2020年7月,已通过“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平台向商业银行精准推送重点企业1.03万家,商业银行已对接7 833家,提供授信2 428家,授信总额2 065亿元。今年以来新发放贷款55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78%,涉及企业就业人数约80万人。
4)增加企业融资机会和可得性。企业在“粤信融”互联网统一界面查看和比较不同金融机构发布的信贷产品,竞争机制倒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率。同时,依托线上信息共享,降低了搜寻企业的成本。低成本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和可得性大幅提高。
该平台有效促进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投融资对接、信用评估、行业分析、动态预警、信息推送、企业展示、培训教育等服务于一体,通过智能、自主、动态的科技企业数据分析、统计与模型评价体系,实现了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网上投融资信息的无缝式互动和对接,面向广东省相关政府部门、科技企业、金融机构、 服务中介机构等提供服务。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流程
平台由广东金融学院开发和进行系统维护,政府提供风险准备金支持,为按照政府标准入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支持,省生产力中心通过广东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办理政府风险补偿信用贷款的在线审核监管。 与一般平台不同,该平台仅支持300万以下的中小科技企业银行贷款,是一个专为广东省初创期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平台。平台目前运作有效,已经在全省21个地市推广应用,共入驻了2 4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金融机构, 并成功为2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无抵押贷款5.879 7亿元。
3.3.1 区块链+信用评估
2019年12月31日,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家省级区块链信易贷平台。随着信易贷平台的开通,利用大数据筛选和智能模型,能够综合评估企业的各项信用信息,比如结算、纳税、代发工资等多维度的信用等级核定,充分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融资需求,企业的融资比之前更加便利。中小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享受实时对接票据贴现、保险、保理、融资租赁、担保、供应链金融等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失信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化解企业融资障碍。
3.3.2 区块链+跨境金融
2020年6月15日,在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指导下,广发银行直联跨境金融区块链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银行首次实现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直联,广发银行也是广东省内首家实现区块链系统直联的银行。在银行直联区块链平台前,银行主要通过登录“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观平台”的方式使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系统直联后,银行业务人员在银行端系统即可使用报关单信息核验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跨境融资的效率。
3.3.3 区块链+票据融资
中小企业将银行汇票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进行融资也是一种融资模式。招商银行创建了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票链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票据融资服务。持有银行汇票的中小企业需要进入票链平台注册,填写票据相关信息和融资需求后在银行进行票据验证,确认无误后再把票据信息写入区块链,并上传会计信息系统,便可获取贷款。待票据进入票链平台,票据的资产收益将以非标价格在交易中心挂牌转让,以吸引合格投资人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资产的动态循环利用。验票业务全程由银行实体网点负责,票据流转各环节均在持牌金融机构进行,对票链流程全程监督与管理由全国监控运营中心负责其交易的安全性[1]。
3.3.4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2020年1月2日,“中小融平台”发放了首笔区块链无抵押贷款。中小融平台对接了广东省内129家金融机构,上线了319款金融产品,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中小融平台网站设立了智能融资、智能直融、智能供应链金融3个融资模块,并提供大量融资讯息。其中智能供应链金融模块是企业通过与之进行贸易往来的上下游订单或票据进行融资申请,平台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使上下游供应链体系中核心企业的贸易信用得以穿透延伸,企业得以盘活资金经营发展。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工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研发了“工银e信”单品,实现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在上下游供应商中的信用转递、流转,有效解决了多级供应商授信问题,截至2021年1月,上链企业1 000余家,累计融资超100亿元。
广东省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集聚趋势明显,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浓,产学研一体化程度高。基于广东特色,从信息化平台整合、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策金融服务、完善信用环境等方面提出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解决方案。
1)整合政府各级各类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广东”平台,将税务、民政、司法、海关、科技、水电气等企业信息集合成一个中小企业政府服务信息数据库,推动有关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互联互通。
2)以市场化手段整合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信服务平台。通过人民银行或银保监局协调,在保证信息安全前提下,把各家银行的信息整合成一个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数据库;促使中小融平台与阿里小贷、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等中小企业信息对接,为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广东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税务、司法、科技等信用信息。
3)采取激励措施促使政府、金融机构及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平台互联互通。以市场化方式,鼓励政府中小融平台、金融部门平台与阿里、腾讯、平安、E达通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依托其真实交易和现金流量数据,建立中小企业白名单;促使现有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实现数据互通,有股权融资需求的辖区企业可直接推送至深交所的股权融资平台进行在线路演。
4)加快数据平台立法,积极推动信息数据的共享。推动金融部门、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科技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加速依法开放,从制度层面为中小企业融资铺平道路。
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问题。银行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实时动态了解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改变了风险评估方式和产品服务流程,解决“风险识别难”“作业成本高”两大问题。例如建行依托金融科技引入税务、工商、海关、法院等26类部门数据,与建行内部26万项“存量”信息联通,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与信用状况,可以获取大批客户,从事快捷、低成本的批发性银行业务,如目前建行开展的“云税贷”、工行的“税易通”等产品对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贷款。
1)充分利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资源,发挥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及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作用,精准识别有效知识产权及其价值区间,在中小融平台上,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白名单。一方面向社会推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为金融机构挑选合格的中小企业服务对象,也为政府发放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等提供决策依据。
2)大力推广“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促进应收账款质押难的长期解决,借鉴平安银行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运用区块链技术,对中小企业信息通过多方交叉验证,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无须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对于信誉特别好的中小企业,可以由核心企业担保,在线上实现快速贷款。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海量企业数据进行深加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金融机构较为关心的纳税明细、用水量、用电量、用气量、公积金、社保缴存等价值密度较高的量化数据采集和集中,以高质量数据建成高质量平台。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和评分体系,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企业经营和信用情况,促进企业依靠良好的“信用记录”获得信贷资金,实现对企业更精准“画像”。构建企业异常监控和预警机制,帮助金融机构主动进行贷后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信息共享、隐私保护等机制。
Liu[2]采用专家打分法和AHP方法相结合,选取财务能力、发展能力等5个维度构建了科技企业价值评估体系。Li等[3]选取平衡计分卡、学习创新等4个指标,构建了中小型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虽然层次分析法简单实用,但是当指标数增多时,判断矩阵规模庞大,一致性检验难以通过,致使该方法失效。Wen等[4]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首先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构建基ML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对科技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判断。Mao等[5]构建Logistic-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但是模型的输入变量大部分为定性,模型可靠性令人怀疑。Xie[6]考虑了反映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指标;另一方面构建的BP神经网络具有自我学习,能较准确评估出科技企业的真实价值。
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会有不同的经营特点,使得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生命周期下的中小企业,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现值和估值来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例如可以包含3个一级指标:价值体现维度(包括利润、现金流量、财务稳健性和营运能力)、价值创造维度(管理能力、产品优势、研究开发能力、销售能力、融资能力)和价值成长维度(创新投入能力、行业特征、政策鼓励)。评估过程中对企业全方位地深入考察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而且有利于投资者明晰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构成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弱化投资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