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年,沈志坤,颜红伟,李淑芳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北京100084)
在奥运会柔道比赛的历史上,中国柔道队曾经累计夺得过8枚金牌,且金牌全部出自女子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柔道项目成为夺金大项,中国柔道代表队历史性夺得3枚金牌,其中52公斤级“冠军妈妈”冼东妹蝉联奥运会冠军。在随后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柔道队均无建树,中国柔道项目随之陷入低谷。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柔道队已经在7个重量级别上获得了10人次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其中女子-48公斤级李亚男成为女子小级别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对李亚男2019年度参加的所有国际赛事进行分析,按照胜负场次对战术进行深入研究,将每场比赛划分为多个交手回合,每个交手回合又以抢手、相持、防守反击/寝技三段进行分段,从中进一步细化李亚男在获胜场次的制胜特点及告负场次的失利原因,从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今后指导训练和竞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中国女子柔道队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主要选手女子-48公斤运动员李亚男在2019年度参与的国际比赛中技战术及对手的技战术情况为研究对象。李亚男在2019年度参加11次国际赛事,共计29场,其中获胜场次15场,失利场次14场。获得了1次冠军、2次季军的成绩(见表1)。
表1 李亚男2019年参加国际赛事的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Li Yanan’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in 2019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柔道”“技战术”“交手回合”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期刊及硕士论文73篇,最终引用其中有价值中文文献12篇,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参考。
1.2.2 录像观察法
收集女子-48公斤级柔道运动员李亚男2019年度参与的11站国际赛事的29场比赛录像进行观看分析。
本文中关于柔道比赛每个交手回合不同战术阶段的划分是借鉴了乒乓球项目技战术传统三段法的分析思路,使技战术分析能够在战术行为下进行技术分析,技术与战术不分家,更好地诠释运动员技战术的特征。柔道比赛将裁判员示意比赛开始,双方运动员进入抢手、相持、反攻/寝技阶段,最终裁判员叫停为一个交手回合。一场比赛由若干个交手回合组成。
(1)抢手阶段:裁判示意开始比赛,双方运动员进行争抢把位(抢手),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把位阶段。
(2)相持阶段:运动员双方或一方抓住对手道服,做出顶、拽、拖、拉等动作,出现相持对峙状态阶段(运动员大部分技术动作会出现在本阶段)。
(3)反攻/寝技阶段:一方运动员主动进攻,另一方会出现防守反攻或者过跪地防守(寝技)状态阶段。
1.2.3 访谈法
针对“制胜规律与失利原因”“技战术运用”等问题对有关柔道方面的教练员、裁判员、专家进行访谈(见表2)。
表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Table 2 Basic Statistics of Interviewees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9记录李亚男29场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数据,汇总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投技方面,李亚男使用技术次数最高的依次是外卷入26次、大内刈17次和夹颈背15次。使用投技技术得分次数最高的技术分别为外卷入10次、夹颈背3次和腰车3次。从中可以看出李亚男平时主要练习和使用的技术为外卷入技术。这个技术结构简易,得分几率大且不容易被对手防守反击。但是根据调查和实际情况,外卷入技术更适合于大级别(+78kg、-78kg)柔道运动员练习和应用。因为,大级别运动员的下肢运动速率相对小级别运动员要慢,施技方双手控制对方一只手臂后便于利用自身重量施技,同时该技术是向对手的侧下方发力并带有旋转,容易破坏对手重心,提高技术使用成功率,而且不容易被对手摆脱。故而,很多大级别运动员会把外卷入技术作为得意技来进行练习。李亚男自身属于轻量级别运动员,身体条件并不属于力量大、身材魁梧类型。笔者认为外卷入技术并不适合李亚男,她应更多地练习背负投、大外刈等在国际赛场上得分成功率较高的技术动作。
表3 李亚男获胜场次柔道投技运用情况Table 3 Li Yanan’s use of judo throwing skills in winning games
在很多运动项目当中,运动员使用的技术被分为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两种[1]。在柔道运动当中特长技术又被叫做得意技,它是指一名柔道运动员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技术当中,对影响比赛结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并能够展现该运动员个人特点或风格以及使用概率(得分概率)最高的技术。得意技固然重要,但建议李亚男在平时训练当中,在注重狠练得意技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投技技术和联络技的练习。柔道比赛当中,尤其是在国际赛场上,绝对性胜利的几率越来越小,更加考验柔道运动员的相持能力,所以技术全面发展和得意技兼顾更为重要。比赛中国外运动员在熟悉李亚男的得意技之后,部分选手会采取相应的变化,通过控住住李亚男的底手,使李亚男很难做出技术动作,这就造成部分比赛李亚男的得意技(外卷入)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仅仅能够赢取技术分值,而不能得到一本分值。李亚男使用外卷入次数多,但是成功率并不如其他技术动作。
寝技属于柔道的一部分,在国际赛场上常常会出现利用抱压技、绞技和关节技获得比赛的胜利。在比赛当中运动员的双膝都已经着地,则被视为寝技状态。李亚男获胜的15场国际赛事当中,分别使用过袈裟固、后袈裟固、肩固、地狱绞和三角绞。其中袈裟固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次数4次,成功率为75%。其次是反袈裟固技术,使用次数2次,成功率50%。
表4 李亚男获胜场次柔道寢技运营情况Table 4 Li Yanan’s winning judo performances
通过表5胜场与失利场次投技使用的对比,李亚男胜场比赛与负场比赛使用的动作大致相同,没有较大变化,分别是外卷入、大内刈、大外刈技术。这说明李亚男使用的技术动作过于单一,单一的技术动作即使再娴熟精湛也不可能在赛场应对所有类型的对手。
表5 李亚男获胜场次与失利场次柔道投技运用情况Table 5 Li Yanan’s Judo skills used in the winning and losing matches
通过表6看出与失利场次相比李亚男胜场比赛更积极主动去使用寝技技术,成功率高达44.4%。能否做出有效寝技动作的前提是运动员做出具有杀伤力的投技动作或在防守成功之后迅速反击。在所有负场比赛中,李亚男只有在大阪大满贯的一场比赛中反攻对手使用三角绞技术,但也并没有得到分数。在比赛当中李亚男多次对外国运动员的进攻做出出色防守,对方进入寝技防守状态后,李亚男并没有选择打寝技,而是主动放弃了进攻。技术上缺少全面性的李亚男在场上自信心不足,不敢于尝试主动进行寝技进攻。这使得她在比赛当中丧失很多获得比赛分数的机会。
表6 李亚男获胜场次与失利场次柔道寝技运用情况Table 6 Li Yanan’s use of judo and sleeping skills in winning and losing games
在柔道比赛当中,抢手是比赛的最初阶段,能否抢到有利的把位将决定比赛的走向。李亚男在胜利场次当中出手迅速果断,敢于主动争抢把位,并且抓住对手道服后很难被对手拆把。她的主要抓握把位为对手的底袖、直门和大领。这符合她大拿摔的抓握方式。这也为她在相持阶段做出主动进攻使用技术动作打好铺垫。李亚男与其他外国运动员相比,其他亚洲运动员抢手具有抓把灵活、抢到把位就立即使用动作、出其不意的特点。与之相对的欧美运动员,他们上肢力量强于亚洲运动员,多数为抓死把,利用绝对力量控制住对手。李亚男既没有灵活性又没有绝对力量上的优势,因此失利场次的抢手阶段在与其他国家运动员抢手过程当中并没有太大优势。所以说,在抢手阶段,对于李亚男以及我国小级别女子柔道运动员来说都属于劣势阶段,缺少对细节的把握。这阶段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手上动作的运动轨迹与手腕部力量的利用两个方面。
李亚男身材矮小,绝对力量不是很大。但在平时训练和比赛当中头脑灵活,具有较高的运动智能水平,能够准确把握战术的精髓和实质,比赛中能够机动地运用战术。结合表7和表8数据统计可清楚看出李亚男不论是获胜场次还是失利场次,进攻次数都高于对手,但是成功率却低于对手。在抢手阶段—相持阶段,李亚男29场比赛中运用僵持战术(大拿摔)达到22次,但不能让她在比赛中获得绝对的优势。大拿摔是指柔道运动员一只手抓对手低手,另一只手抓对手直门或扣住大领,对手会处于被绝对控制的状态,并且不会轻易放手,这要求运动员具备身材高大、绝对力量强、体能充沛等特点。由于自身身材和力量不足的原因就可能会导致在运用该摔法的基础上更容易被对手压制(被扣住大领、优势把位)。
表7 抢手阶段—相持阶段李亚男及其对手进攻效果统计Table 7 Attacking effect statistics of Li Yanan and his opponents during the stalemate phase
表8 李亚男及其对手战术形式统计Table 8 Li Yanan and his opponent’s tactical form statistics
反观2004年雅典奥运会柔道-48公斤季军高峰、2000年悉尼举行第27届奥运会女子柔道-63公斤级亚军李淑芳等优秀柔道前辈,他们一贯采用的战术打法为直接进攻(散手)战术。散手型进攻战术是指自身不被对手抓握道服的进攻。在柔道比赛当中这是一种常用的进攻战术。散手型进攻战术的基本原则必须是主动去进攻。它的进攻性强于长时间抓握对手道服后再使用技术,这种进攻通常是突然袭击,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运用范围。当看到抓手的机会便可以立即进攻。如果没有绝对的进攻机会,便可以通过利用场地优势,通过带把移动位置来寻找更好的机会。笔者认为,李亚男技战术打法不具有针对性,应进行调整,建议从原先的纯大拿摔法转变为散手摔或是散拿结合的摔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其他战术,如肩固,其转换摔法的前提是李亚男赛前具备充足的体能储备和明确的战术指导。
结合比赛录像和表9和表10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李亚男在面对对手的主动进攻时,能够冷静防守,胜场防守次数76次、失利场次防守次数109次。失利场次中李亚男防守次数远远高于对手,但是却没有进行反攻战术。而对手有3次从防守过程当中找到机会。从反击率可以看出,李亚男反攻意识薄弱。防守反击战术出现次数为0次。对手在主动进攻失败的同时,也正是在比赛中抓住对手漏出防守破绽的最佳时机。李亚男在比赛中过于保守,不敢进行反攻,对手进攻失败跪地防守,李亚男则选择了主动放弃进攻机会。如果李亚男战术僵化,采取保守的应对方式,则在比赛中会特别被动,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让对手先发制人,从而输掉比赛。
表9 李亚男及其对手防守反击效果统计Table 9 Li Yanan and his opponent’s defensive counterattack effect statistics
表10 李亚男及其对手战术形式统计Table 10 Statistics of Li Yanan and his opponent’s tactics
在亚太地区锦标赛和杜塞尔多夫大奖赛中,均分别出现最终以寝技(袈裟固)致胜的比赛。寝技技术并不是比赛开始就直接出现寝技的对抗,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进攻方使用投技成功,没有获得一本分值,对手被迫倒地并进入寝技状态;或一方运动员主动进攻未成功,自己倒地,另一名运动员进行反攻进入寝技状态。李亚男则是通过前者两次击败对手,分别为外卷入接袈裟固和腰车接袈裟固最终致胜。这充分说明李亚男具有良好的投技接寝技的意识。
李亚男在2019年呼和浩特大奖赛铜牌争夺战对阵以色列选手RISHONY Shira时,在抢手过程中,抓住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右手扣住对方大领的同时使用大外刈技术。李亚男快速贴紧对方身体并右腿已经完全挂在对手身体上促使对手失去重心,但是李亚男的左手底手并没有牢牢控制住对方,没有收手导致对手有空间转体做出防守动作,致使这次进攻并没有得分。国内优秀柔道运动员在施展大外刈技术过程中动作的幅度大和速度快,动作效果较好。具体表现在:左腿上步和右腿前摆阶段优秀运动员左臂屈肘后拉对方右袖和右臂屈肘上提对方衣领的幅度大,身体与对手贴得更加紧密;右腿后刈阶段左腿和身体的稳定性较高,右腿伸髋、屈膝的速度和幅度大,躯干前屈向左转动、右肩下沉两臂前推的幅度充分[2]。李亚男在日后训练当中应该进一步加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改进技术动作。加强李亚男上肢肌肉的向心与离心收缩能力训练,提高运动员向前推动的力度与幅度,使技术动作更有整体性,最终达到对手重心被破坏、无法逃脱的效果。
在2019呼和浩特大奖赛复赛中李亚男对阵乌克兰选手Maryna,乌克兰选手比赛一开始就先推、拉、扭,采用诱惑动作破坏李亚男重心,在李亚男手忙脚乱的时候再使用技术,一次施展技术没有成功,紧接着会连续二次三次的进攻。Maryna这种进攻战术不是莽撞的进攻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连续进攻。这迫使李亚男在本场比赛只得招架,完全没有反攻的机会,整场比赛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面对此类型的运动员,李亚男应在赛后仔细反思总结如何应对。被动防守在目前柔道大局势下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消极进攻与一味的防守只会被裁判给予shido(技术指导)。现代柔道提倡主动积极的进攻,反对消极防守与消极进攻。建议李亚男在进攻方面选择多样化的进攻战术。拥有全面的技战术是施展多样化进攻套路的基础。当今小级别柔道运动员在使用投技技术方面,使用频率较高的分别是背负投、大外刈、支钓进腰技术。建议李亚男在平时训练当中注重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面对不同类型的对手要变化自己的战术类型。
2017年1月国际柔道联合会正式发布了柔道比赛的最新规则,其中变化内容较大的包括:对单场比赛时间进行了缩短,不论男女都统一改为4min[3];为了让大众更能直观地认识柔道比赛和观赏柔道比赛,在不妨碍竞技柔道本质的情况下对比赛的得分和判罚进行了改良等。在表11中可以看出,李亚男在2019年一整年里,总计参加11站国际柔道赛事,比赛场次达30场(其中一场对手弃权)。获得了1次冠军和2次季军的不俗成绩。通过数据统计29场比赛场平均比赛时间2min19s。比赛时间的缩短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双方竞争的激励程度,比赛节奏更快,这将迫使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次数地发起主动进攻,试探性的技术动作将会减少甚至消失,运动员自身承受的负荷强度也明显提高。在整个11站大赛中,李亚男被罚总次数大于对手被处罚总次数的比赛有6站。被罚总次数与对手总被罚次数持平的有3站比赛。被罚次数小于对手总被罚次数的仅有2站比赛。李亚男平均每站比赛被罚shido3.3次,对手被罚shido2.5次。李亚男更容易在比赛当中受到处罚,说明李亚男在2019年参加国际赛事中被处罚次数多于对手属于大概率事件,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中,过于轻易被给予处罚。
表11 李亚男整体比赛时间与被判罚分情况Table 11 Li Yanan’s overall game time and penalty points
(1)李亚男胜场比赛与负场比赛使用的动作大致相同,没有较大变化,分别是是外卷入、大内刈、大外刈技术。单一的技术动作直接影响了进攻效果。
(2)李亚男不论是获胜场次还是失利场次,进攻次数都高于对手,但是成功率却低于对手。抢手阶段—相持阶段,李亚男29场比赛当中运用僵持战术达到22次,但不能让她在比赛中获得绝对的优势。
(3)李亚男在比赛中过于保守,不太敢于进行反攻,对手进攻失败跪地防守,李亚男则选择了主动放弃进攻机会。如果李亚男战术僵化,采取保守的应对方式,则在比赛中会特别被动,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让对手先发制人,从而输掉比赛。
(4)李亚男参加大赛经验较少,阅读比赛的能力薄弱,导致赛前教练员制定的技战术并没有完全实现。
(5)李亚男年轻气盛,具有体能优势,在过去的国际比赛中平均比赛时间2min19s,说明有能力与对手进行体力方面的消耗,本着不失大分、快攻快节奏的原则,压迫对手,迫使对方被处罚。
(6)李亚男缺乏对判罚尺度的认识,一些习惯性的错误的抓把、带把、进攻与防守动作让李亚男一早就被判罚shido,致使继续比赛中不敢使用动作,整体技术动作过于保守,以致影响整个比赛的技战术执行程度。
(1)抢手对于我国小级别女子柔道运动员来说是属于劣势阶段,缺少细节的把握,主要体现在手上动作的运动轨迹与手腕部力量的利用两个方面。
(2)李亚男技战术打法应有所调整,建议从原先的纯大拿摔法转变为散手摔或是散拿结合的摔法。并且在不同阶段丰富自己的战术类型。赛前需要充足的体能储备和战术指导,这是其获胜的前提。
(3)建议李亚男在进攻方面上,选择多样化的进攻。拥有全面的技术是施展多样化进攻套路的基础。当今小级别柔道运动员在使用投技技术方面,使用频率较高的分别是背负投、大外刈、支钓进腰技术。建议李亚男在平时训练中注重技术的学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