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红武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1891年,美国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运动,该项目具有高对抗、高技巧、高速度、战术多变等特点,吸引了全球数以万千的爱好者。而篮球竞赛规则是以篮圈为中心的运动法则,篮球竞赛规则的修改与篮球运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相互依赖、互为影响的,两者间保持最密切的和谐关系。竞赛时间规则不断修改引导着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方向并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篮球竞赛在公平公正、安全文明的环境下运行[1],使其更加符合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历史性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前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分析了竞赛时间规则的修订对篮球技战术进攻速度和防守速度表现的影响。
篮球竞赛规则相关时间规则修订对篮球技战术速度表现的影响。
1.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关键词检索,查找篮球竞赛时间规则的几次修订对运动员速度表现的影响的相关信息,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1.2 专家访谈法
围绕竞赛时间规则的修订对中国篮球技战术的影响这一主题,对中国知名篮球专家学者、裁判员进行了访谈。
1.2.3 逻辑推理法
采用归纳和类比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论证,得出相关结论。
1.2.4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四种竞赛时间规则每一次修改情况的比较,分析了时间规则修改对篮球技战术的影响。
2.1.1 竞赛时间的修改对攻防速度表现的影响
表1显示,竞赛总比赛时间虽然没有太大修改,但是在1998年两种竞赛时间并存,最后进行优化选择了4×10 min;中场休息时间和其他节与节之间休息时间有所变化,使得运动员能获得更加充分休息时间,使其在比赛中频繁身体接触和激烈对抗中,体力更加充沛;攻防比赛速度表现更快、更灵活,同时也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各类表演(如扣篮和空中接力)提供了可能。
表1 竞赛比赛时间的修改对攻防速度表现Table 1 Modification of the competition time on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speed performance
2.1.2 竞赛时间规则的修改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的影响
(1)3秒规则的修改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的影响
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的FEI Quanta 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秸秆炭的表面结构形貌。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如下,(1)放大倍率为25~200000,分辨率为3.50 nm;(2)加速电压为0.2~300 kV;(3)样品室内径为284.0 mm,分析工作距离为 5.0 mm。利用其附带的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改性炭材料表面铜元素的含量。
从表2显示出:3秒时间规则的出现—取消—恢复的过程,扭转了篮球运动盲目追求身高而忽略灵活性的不良趋势;促进高大队员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篮下攻防技术速度表现更加迅捷。减少高中锋在限制区的活动时间,促使高大中锋向着强对抗、健体魄、更凶悍的方向发展。
表2 3秒规则的修改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Table 2 Changes to the 3 s ru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offense and defense technology
从表3可见,1998年以前的3秒规则是从掷界外球的球员能够处理球开始计算3秒。1998年以后,3秒规则限制了进攻队员在比赛计时钟不走动时控制活球。3秒规则的计算方法在2004年作出修订,即场上队员在前场内控制球,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运行时,开始计算3秒。因此,3秒规则限制的放宽,促使3秒区内攻防双方身体接触更加激烈。运动员若能将身高、技术与体能素质相结合则更具有空间立体的优势,这就迫使高大队员向跑得更快、脚步灵活和技术更具效率的总体方向发展。
表3 3秒规则的修改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Table 3 3 s rule modification on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ology speed performance
在比赛3秒区内的空间优势竞争更加激烈,这使得外线持球队员必须密切关注中锋的动态,以便快速看清中锋的位置,从而确保自己能快速将球传到篮下,接球的中锋能够快速使用转身勾手投篮、空中接力扣篮或将球直接拍入球篮[4]。外线球员可以投篮,在篮下就有两三个高大队员云集拼抢篮板球,进攻队员拿到球后,可以直接补篮或扣篮,在球篮周围突破防守队员的封盖,提高了投篮、扣篮、补篮和篮板技术速度表现力,从而增强了高大队员身体的对抗性,进而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
(2)5秒规则的修改对攻防速度技术表现的影响
表4中显示,1915年的5秒规则开始限制掷界外球球员持球时间,掷界外球球员必须在5秒内把球传给场上球员,否则进攻方就会失去一次球权,促进比赛速度加快。1932年后场球员持球被防守球员积极防守,5秒内必须把球传出,否则宣判争球的限定;1956年又进行修改,对前场持球队员被积极合法防守5秒宣判争球又做出新的规定;1989年再对一名场上持球队员在不到1 m的距离被积极合法的防守,因为他没有在5秒内投篮、传球或运球。因此,攻击性防守技术的出现,使得紧逼、夹击或侧翼协同防守配合的战术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1961年再对罚球时间做出规定,从10秒缩短为5秒,使比赛更加完整和流畅。
表4 5秒规则计算的修改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Table 4 5 s rule calculation changes to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ology speed performance
总之,为了促使防守队员采用更具攻击性的防守技术,促进进攻和防守速度技术表现的快捷,使比赛变得更加有趣,规则增设了三种5秒规则。
(3)8秒规则的调整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的影响
表5 8秒规则的修改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Table 5 Modification of the 8 s ru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ology
因此,后场进攻球员控制球时间的缩短和球回到后场的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快速进攻推进技术的改进,尤其是组合推进技术与速度的衔接更加完善,各种组合推进技术在快速推进中都得到了高质量完成,提高了攻防转换速度和篮球比赛节奏的表现。
(4)24秒规则的调整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的影响
表6显示,1990年以前规定控制球队完成一次进攻需要在30秒内完成投篮,球必须离手。因此,有效地修正规则,可以使得比赛中的“控制球”战术的打法大为减少终止。
表6 24秒规则变化对攻防技术速度表现Table 6 24 s rule chang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ology
完成一次进攻所需要的时间在2000年发生了重大变化。控制球队每次进攻缩短到了24秒,控制球队进攻所需要的时间被限制在24秒尝试投篮内,当球离开投篮队员的手,球触及篮圈或进入球圈;如果球触及篮板或篮网,就发生了24秒的违例。
2004年5月,国际篮联再次修改24秒规则,要求控制球队在24秒内完成一次投篮;当球在空中进攻计时钟信号响,如果球没有碰到篮圈,防守队员立即得到球时,比赛继续进行,这就加快了进攻和防守技术转换速度。
2010年国际篮联对24秒规则在前场控制球又进行一次规定,即进攻队员在前场控制球因防守队员犯规或脚踢球时,如果24秒进攻计时钟显示为24秒或更多,则比赛从停止时间算起;如果24秒进攻计时钟显示小于14秒或更少,则进攻时间在比赛开始前重置为14秒。
2015年国际篮联又再一次对24秒规则进行调整,当球触及篮圈时被进攻队员抢到篮板球时,进攻时间重置为14秒[2],比赛继续。
因此,24秒规则被修改了很多次,一方面控制球队进攻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进攻推进速度,增加了比赛回合和投篮次数;另一方面迫使防守方采用防守的快速移动步法技术更合理规范。这样,篮球比赛中攻防转换的速度表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各种快速移动步法技术的组合均在高速运动中更加协调完善,从而提高了篮球比赛的流畅性、精彩性和观赏性,竞技过程表现出快速的节奏和效率的转换。
2.2.1 竞赛时间的修改对攻防战术速度质量表现的影响
竞赛时间由2×20 min调整为4×10 min,比赛时间更加合理,运动员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休息时间,比赛中更有活力。在快速的移动过程中,运动员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练员布置的场上各种战术配合,对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使球员能够快速地在场上运用各种战术配合,加快其控制比赛节奏,并提高其阅读比赛的能力。
2.2.2 3秒规则和5秒规则的修改对攻防战术速度质量表现的影响
在比赛中,一方面个人的进攻战术行动可以快速地融入整体进攻战术体系中,利用传切、频繁移动掩护、快速突破、机动抢球快速进攻和增加固定的掷球入界等战术配合。另一方面个人的防守战术行动从穿过、挤过、换防到关门和协防;全队防守战术行动从人盯人、区域联防到混合防守战术配合频繁交替使用。
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局部攻击主要集中在阵地进攻的中锋策应配合、空中接力和空中扣杀的战术方法上;而局部防御也集中在以中锋为主要对象的绕前防守、协同防守、夹击防守等其他战术上。争夺篮板球也是以篮筐为中心所形成的攻防之间、得分之间的篮筐周围空间的攻防战术方法;阻止对方得分的快速反应跳起盖帽和机动抢断技术成为防守战术配合中的重要手段[8]。
2.2.3 8秒规则和24秒规则的变化对攻防战术速度质量表现的影响
在比赛中,一方面进攻战术配合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有效的进攻体系,增加投篮次数和进攻回合,使得进攻和防守转换速度加快。但在整体进攻战术配合上更趋合理、穿插频繁、机动掩护得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在防御战术的整体协调上,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突出破坏性的防御战术,用夹击和协防配合攻击性的体现;“控制球”战术打法被制止,灵活多变的防守战术得到进一步强化。攻守转换速度和效能的提升使得比赛更具观赏性与吸引力。
(1)竞赛时间合理的修改使球员休息时间更充分,体能储备更加充裕;加快了比赛节奏,增加投篮次数和进攻回合,球员在场上攻守转换速度越来越快,比赛得分越来越高,从而在增加比赛观赏性的同时确保了竞赛公平性。
(2)竞赛时间合理修改促进了攻防技术的变革和创新,攻防技、战术的快速转换,并促使球员在快速奔跑中完成各种快速攻防移动脚步和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同时也为球员个性化表演提供了可能。
(3)竞赛规则合理修改使得在比赛中过度“控制球”战术的打法被制止,促进移动进攻战术配合的创造性发挥;对球员在场上的快速移动的表现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球员在快速移动过程中完成攻守转换速度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符合篮球运动快速发展要求。
(4)竞赛时间合理修改使得球员要在快速移动、强对抗的条件下,提高控制球、传接球、移动接应、投篮等技术,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攻击;减少球员在体能严重透支情况下受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