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接受下肢手术治疗期间行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病患66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分别记录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不良情况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115.84±13.07) min相比对照组较短,患者术中出血量(160.45±10.93) mL少于对照组,同时术中患者心率(76.46±3.05) 次/min、血压(122.79±11.05) mmHg均相比对照组较低,P <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伤口再出血、感染等不良情况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老年患者接受下肢手术治疗期间做好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保证手术质量,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且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骨科;下肢手术;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钙质下降,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问题,且关节软骨弹性逐渐减退,易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加之年龄增大,身体活动能力、思维反应能力下降,易出现摔倒等情况,引起下肢骨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同时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对手术治疗造成困难[1]。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护理至关重要。通过手术室护理不仅能够安抚患者心态,帮助其调整至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同时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操作,提高手术质量[2]。本文以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例,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方法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病患66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5±1.5) 岁;11例股骨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1.6±1.4) 岁;10例股骨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胫骨平台骨折。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对比研究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下肢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术前检查患者生理指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医生操作等。
观察组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具体如下。(1) 术前优质护理:在手术开始前1 d,手术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详细说明手术的整体流程。必要时可借助病床作为手术台,分步骤介绍手术各阶段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大致了解将要接受的手术概况,消除其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在说明过程中还需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的疑问,逐一对其进行解答,从而帮助其建立手术成功的细心。同时,预先对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类并发症予以介绍,重点说明预防和应对感染的具体手段,患者提前知晓后可提升术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另外,针对患者既往病史、合并症史、药物过敏史等基础信息进行询问,评估其手术、麻醉等操作的耐受程度,将评估结果交由主刀医生和麻醉师,判断是否需要修改手术方案[3]。在手术当天,护理人员需事先对手术器械、设备等进行准备,将所需问题放置在规定位置,并检查各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对手术室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开展常规消毒,最大程度控制手术室内感染发生率。调整手术室内空气温度在23℃~27℃间,湿度控制在60 %。(2) 术中优质护理:①手术室护理人员需主动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在准备阶段带领患者熟悉室内环境,并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尽量安抚其情绪;②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手术体位,并针对非手术暴露区域进行遮盖和保暖,降低术后低体温应激反应概率,且需对隐私部位重点遮挡;③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执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镂空方巾放置等,且在医生操作过程中配合完成止血操作;④针对未采取全麻患者应时刻与其保持沟通,询问是否存在不适感,必要时可握住其手掌,通过抚触和体温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指导其采取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肌肉和神經组织。针对采取全麻的患者,应时刻注意其面色变化,如出现异常状态需立即通知主刀医生;⑤随时向麻醉师报告患者生理指标变化,协助其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必要时协助医生适当调整患者下肢位置,以确保手术更顺利地开展;⑥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所有的操作均需有条不紊地开展,协助医生传递器械、报告数据、擦拭汗水时均需做到快速、准确,并适当预判医生想法为其传递工具,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3) 术后优质护理: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切口进行充分清理,确定无活动性出血点后协助医生进行缝合,并预留引流管。对导尿管、引流管等管路进行良好固定,并将患者送入苏醒室恢复。在其恢复过程中,观察其手术侧肢体皮肤颜色变化,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待患者苏醒后将其转运回病房休息,并叮嘱家属注意术后伤口情况,说明切口感染的具体特征,如发现需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同时,需注意术后压疮类症状,应定时更换体位,并指导如何正确对压迫皮肤进行按摩。
1.3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血压、心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情况。观察且统计各组患者发生不良情况发生率,征求患者配合,对手术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估,分为较好、尚可、不佳三个级别。总满意度 = 较好率+尚可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监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用时相比对照组较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观察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伤口开裂再出血、感染等不良情况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2。
2.3 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体对此次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3。
3 讨论
下肢承担了人体主要的运动功能,同时在人体行走、站立、跑动等运动过程中,也承担类保持平衡和负重的作用。因此,一旦发生下肢骨折类病变,就会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群体[4~5]。目前,治疗下肢骨折的最佳方式为外科手术复位和固定,可有效保障术后骨折面愈合程度,避免出现双腿长度差异,也能促进骨质内血管的再生速度。在围术期阶段,还需开展优质化护理干预,针对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手术和麻醉耐受度,以此选择相应方式,避免出现耐受不良等问题[6]。在手术开始前,严格检查手术器械、设备、室内环境等的消毒情况,杜绝手术室内感染的可能性,并根据患者主观意见调整室内温度,保护非手术区域体温,降低术后低体温应激症[7~8]。手术结束后需严格清洗伤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确保切口在恢复阶段不发生感染。且需告知家属如何判断切口感染,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处理[9~11]。另外,需针对压疮等皮肤感染症状予以防护,及时更换体位和按摩,促进皮下局部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梁爽.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2):165.
[2]杨丽丽.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及其临床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3):107-108.
[3]吴雅玲.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4):202-203.
[4]张雅琦.优质护理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2019,(10):188-189.
[5]王畅.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6):178,184.
[6]宋开玲,王翠霞,申慧.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9,28(7):20-21.
[7]范业辉.优质护理应用于原发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15-116.
[8]王洪.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4):75-77.
[9]许祖琼.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16):143-143,146.
[10]王蘭.优质护理对预防手术室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7(22):241-242.
[11]李春辉,张明明.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2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