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
笔者认为,本轮汽车下乡正当其时,不但能够有力拉动汽车消费,还可以调整、优化农村汽车社会结构,激活交通运输对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助攻效应。然而从2009年汽车下乡的经验看,交通安全下乡的速度要跑赢汽车下乡的速度,这样农村汽车社会的安全才有保障,交通运输助力新农村建设才会更加顺畅。
2020年12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广东佛山召开全国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指出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000多万辆,保有量达到1.5亿辆。“十四五”是农村道路交通发展的战略期,管理相对薄弱、道路设施相对较差、车况相对较差、群众安全意识相对较差的“一弱三差”老问题还未破解,务农务工集中出行、农村客运转型发展、货车流量大幅提升带来的三大新风险又不断涌现,成为制约交通安全发展的掣肘和影响交通安全的隐忧。
盘点近些年农村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多与“一弱三差”老问题有关联。这意味着农村交通安全攻坚需要多管齐下,人、车、路、管理几个方面的安全提升协同推进。
在农村交通管理方面,各地交管部门应当紧紧围绕“减量控大”总目标,进一步健交通全管理機制,充实管理力量,消除安全隐患,整顿顽症痼疾,不断提升农村交通安全现代治理能力水平。要在农村适时推进智能化交通管理,把交通事故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控探头运用、多功能预警信息屏设置的合力发挥好。
再拿车的因素为例,农村大量三轮低速货车、老旧面包车等,正好借汽车下乡的东风更新替换。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交通运输先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农用三轮车、低速货车加大政策淘汰力度,倒逼农村运输车辆安全性能升级。有限的财政补贴应当用在刀刃上,应当重点鼓励农民报废安全性能差的农用车辆换购轻型货车。
以人的因素为例,提升农村交通参与个体的交通安全意识,重点在于找准交通安全宣传主战场。从墙上的交通安全大标语,到村子里声嘶力竭的大喇叭,再到农民手机里快手APP上的交通安全小视频,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使农村交通安全的主战场发生的转移,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时俱进,通过抖音、快手短视频,微博、海报、动图、长图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灵活机动地结合季节、地域、覆盖人群的特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要抓住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和农村手机用户增长给交通安全宣传精准落地带来的契机,让好的交通安全创意宣传成为农村交通安全润滑剂。
再以路的元素为例,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结合交通事故大数据,与道路建设部门密切配合,排查农村道路硬件、标识隐患。2020年底,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全面做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的通知》,指出健全完善“路长制”工作机制,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向省级人民政府汇报,在推动出台农村公路“路长制”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指导市、县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尽快完善“路长制”运行机制,确保到2022年,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全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交管部门应当积极围绕农村“路长制”,发挥交通安全协同推进的力量,夯实农村道路安全细节,让“路长制”成为提升农村道路安全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