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

2021-05-18 13:43金光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

金光槽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师生交往的基础上,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的.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本文依托初中数学课堂,了解现状,分析问题及成因,进而寻求有效提问的策略,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前言:从目前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提问依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提出的问題越多,越能打造出学生积极配合、人人参与的气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因此,不管什么课型、什么内容,教师设计了为数不少的提问,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断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其实教师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这种不合课改理念、违背教学规律的提问,已经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问题探源

目前数学课堂中低效乃至无效提问的现象屡见不鲜.为充分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学生需要的提问是什么样的,笔者对本校四个班级的近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还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试图对“提问”这一研究点进行诊断与分析,探究问题的根源.

1.问卷及访谈内容

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你对数学的兴趣如何,老师提的问题是否能听懂;你是否喜欢老师提的问题;你在课堂上是否敢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喜欢老师提问还是同学提问;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访谈的话题:你理想的老师提问应该是怎样的;回顾一下数学课堂学习生活,你觉得哪些老师的提问既能让你学到知识,又能让你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

2.结果诊断与分析

通过对数学课堂的跟踪调查及学生访谈,笔者觉得目前教师的提问存在这样的问题.

(1)问题繁多琐碎

教师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预设了数量较多的问题,学生总是忙于应付回答,根本没有时间深度思考,回答的内容肤浅、低层次,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与发展.

(2)提问随意性强

教师在课堂上不假思索,随意发挥,随意提问,想提问就对学生发问,课堂整体性差,逻辑性不强,严重背离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人感觉很混乱.

(3)问题缺乏挑战性

由于教师对教材解读不到位,问题的含金量不高.要么太过玄奥,超越了学情,导致课堂上主动应答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冷场;要么过于简单,没能形成认知冲突,提问没有挑战性,不能点燃学生的热情,学生不感兴趣,即便场面热闹,也是浮华下的思维虚假活泼,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4)问题理答不当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理答不到位,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欠缺.课堂上有些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解题的思路与教师的预设完全不同,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但是一些教师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让精彩戛然而止,十分遗憾.而有些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声“坐下,再好好想一下”.其实学生的错误回答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如果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点拨解题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发现,主动解决,就会生成精彩,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策略探析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好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值得每位数学教师认真研究并付诸行动.

1.研读教材,提升问题有效性

教师要精准理解教材.要分清哪些是基础性问题,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来发问;分清哪些问题是延伸性问题,可以采用“你是怎么想的”来发问;分清哪些问题是探索性问题,可以用“你还能发现什么”来发问.

教师要融通教材.教师应掌握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只有透彻理解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有效突破重难点.例如:在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会感觉困难,此时可借助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思想进行类比;学习二次函数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方法和经验,这样不仅易于学生掌握新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懂得变化.一是要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变化,让学生充满新奇感.如九年级“圆”的第一课时,对于圆的定义,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也难以理解.教师可做如下设计:(1)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身边现象,简单易答.笑着回答:圆形)(2)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就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吗?比如三角形、四边形.(学生被逗乐了,争着抢着回答:设计成其他形状就不好滚动了)(3)我们可以将车轮做成椭圆形吗?(给学生展示椭圆图片,学生茫然一会儿又笑着回答:椭圆形的车轮在前进时车辆会颠簸,出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情况)(4)那为什么设计成圆形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求知欲强烈,当他们知道是因为圆上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后,顺势引出圆的定义且易于接受理解)二是转变自身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感受学生的学.这样,教师就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2.关注学生,提升问题有效性

(1)关注学情学法.教师提问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学情学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有效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和切入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问,使提问更加有效.如教材中有一道题目:如图将长为2.5米的梯子斜靠在一面竖直的墙上,梯子顶端距离地面2米,当梯子顶端下滑0.5米时,梯子底端向外滑动多少米?学生在刚刚学习勾股定理时,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设计如下问题,将难点进行分解:①该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哪几个?②每个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了哪些边长?哪些边长不知道?③你能求出未知的边长吗?依据是什么?④判断梯子底端向外滑动多少米就是求哪个线段的长?将学生感觉较为困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接受的小问题,层层推进,逐步引导,不但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也能有效突破重难点.

(2)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也是相长的.教与学要臻于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让学生成为首席.因此,除了教师向学生提问外,也可以开展生生互问、生问师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情境,提升问题有效性

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因此,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

可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谜语、故事、游戏等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例如:七年级上册“生活与数学”中,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信息;八年级上册“位置的确定”中,以“去电影院看电影,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引入;九年级上册“确定圆的条件”中,以“你能让‘破镜重圆吗?”这样的情境引入.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他们的心理上留有悬念,让他们处于“想知却不能够”的最佳心理状态,此时,他们会主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明确目标,提升问题有效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体、指向明确,让学生知道教师在问什么,听后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快速进入状态,清晰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某个题目讲解完毕或学生回答后,经常会说:“对于此题,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这样的问题空洞、范围太大,限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认知水平,怎么说、说什么,学生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学生不敢甚至不愿回答.教师可以将提问稍加变化,使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如:请你说说他的书写是否认真规范;他的解题方法与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说你的方法;这个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等等.只有指向明确,学生才知道自己需要回答什么,才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5.有启发性,提升问题有效性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设计如下启发性提问:(1)你能用一个三角形的纸片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吗?(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习兴趣)(2)如果没有纸片,你能用学过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说理验证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学生会觉得较为困难,再次启发.(3)将纸片撕开的目的是什么?(把角放在一起)有没有什么知识能不改变角的大小,却改变它们的位置?(主动动脑、交流、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如此设计,学生便能较快探索出辅助线的作法及解题思路.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启发性提问,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让学生充分思考,能把知识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不能基于自身的直觉,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情,有思考价值.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启发性问题,有效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中得到收获,力争使学生在思考、理解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

6.搭建支架,提升问题有效性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卡壳现象是常有的事,还有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偏颇,甚至错误.究其原因是思维出现了障碍,教师必须及时出击,牵引修正,给予疏导,让学生思维变轨、通畅.遇到难度较大的内容,围绕这个知识点,教师要分解成几个学生力所能及的小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链.如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教师不合理设计,直接让学生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来探讨两根的关系,关系很多,范围很广,学生很难开展,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设计如下小问题加以引导:(1)仔细观察两根分母中的两项,你能发现什么?(有两项相同,有两项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有什么性质?(之和为0)(3)引导学生探究两根之和(x1+x2)的关系.(4)仔细观察两根的分母,你能发现什么?(两个分母分别形为a+b,a-b)(5)回忆:在我们所学知识中與(a+b)和(a-b)密切相关的有什么?[平方差公式:(a+b)·(a-b)=a2-b2](6)引导学生探究两根之积(x1·x2)的关系.通过层层铺垫,化难为易,形成有效的支架和路径,不但能够解决问题,也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感受到知识间的关联性.

7.学会等待,提升问题有效性

教师提问后要学会等待,要给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等待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等待花开.虽然等待的过程有些漫长、尴尬、纠结甚至痛苦,但毕竟等来了鲜花的盛开,等来了学生行将放弃却又在思考中把握机会的转变,等来了思维火花的迸射,这样的等待值得.

结 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开启智慧之门的有效工具.好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好的提问也需要教师做有心人、细心人、专心人,依据学习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有效参与学习,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印卫.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J].科普童话,2020(23):145.

[2]杨家国.浅析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33.

[3]吴钗,吴德才.课堂提问的“肥”与“瘦”[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06):72.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