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浩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更年期尿道综合征是以尿路刺激症状、排尿不畅、膀胱区疼痛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结果无异常,膀胱及尿道无器质性病变[1]。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的研究认为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膀胱尿道结构异常、功能失调、精神因素、免疫异常、过敏或化学激惹等多因素相关,临床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多采用雌激素补充剂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
中医学理论认为更年期尿道综合征属于“淋证”之范畴,脾肾阳虚,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引发淋证。治则以补肾散寒、温阳利水为法[3]。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中医温里剂之名方,善治阴寒证。现代中医将其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等的治疗中,均取得一定的成效[4]。本研究观察了阳和汤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对患者排尿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更年期尿道综合征患者180例,分为两组,每组90例。病例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5]中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的标准;②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淋证”的标准;③尿道综合征评分量表(FUSS)评分≥11分,且FUSS评分≤33分;④年龄≥40岁,≤60岁,均为女性;⑤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者,且无膀胱器质性病变;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②过敏体质;③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④长期使用抗生素者;⑤合并造血、免疫等系统性疾病者。对照组年龄43~54岁,平均(48.25±3.21)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6.32±4.85)个月。观察组年龄42~55岁,平均(48.09±3.83)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16.14±5.3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尼尔雌醇片(规格:2 mg,国药准字H31021647)治疗,口服2 mg/次,每2周服用1次。
1.2.2 观察组:给予阳和汤联合尼尔雌醇治疗,尼尔雌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阳和汤方用熟地黄30 g,鹿角胶10 g(烊化),炮姜炭、肉桂、麻黄各3 g,白芥子、生甘草各6 g。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口服100 ml/次,2次/d。两组均于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症状评分、排尿情况及性激素变化,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症状评分:包括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耻骨上不适4项评分,按照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分、2分、4分和6分。
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中性激素FSH、LH和E2水平,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3000 r/min,10 min)。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仪器:罗氏E60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均为罗氏公司产品。
1.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价,①痊愈:经治疗,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正常饮水情况下(单次饮水200 ml,8次/d)单次排尿量≥400 ml,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经治疗,上述症状显著改善,正常饮水情况下300 ml≤单次排尿量<400 ml,且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③有效:经治疗,上述症状改善,正常饮水情况下200 ml≤单次排尿量<300 ml,且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耻骨上不适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上述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2%,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FSH逐渐下降(P<0.05),但LH和E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两组FSH、L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排尿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最大尿流率逐渐上升(P<0.05),单日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日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排尿相关指标比较
中医古籍中并无“更年期尿道综合征”之病名,根据其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淋证”之范畴。相关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其为“淋閟”。《金匮要略》则称其为“淋秘”,认为“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详细描述了淋证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道刺痛等症状[8]。《华氏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等八种,《集验方》将其分为膏、石、劳、气、血等五淋[9]。风、寒、湿、热客于胞中均可致淋证,因此在治疗时清利湿热法、扶阳化气法均有所应用[10]。
阳和汤方中重用熟地黄、鹿角胶共为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使阳气生化有源,取“阴中求阳”之义。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善生精补血、养血助阳,二药相伍以治其本;肉桂、炮姜炭共为臣药,可温阳散寒、补肾助阳;佐以麻黄开腠理、散寒结,利邪外出;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引诸药直达病所。生甘草解毒和中,兼为使药,调和诸药。纵观全方,诸药温阳补血以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共奏补肾散寒、温阳利水之功效[11-12]。
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排尿情况发现,阳和汤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可更好地减轻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耻骨上不适等症状,提高最大尿流率,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由于阳和汤方中熟地黄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调节更年期女性内分泌的紊乱状态。鹿角胶所含的氨基酸可增强机体钙载运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抗炎、消肿、抗过敏作用。肉桂所含的桂皮醛可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炮姜炭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麻黄所含的D-伪麻黄碱具有利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扩张肾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关。白芥子所含的芥子苷、挥发油具有抗刺激作用。生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13-16]。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紊乱是引起更年期尿道综合征的重要机制之一[17]。尿道平滑肌存在着雌激素受体,参与调节尿道平滑肌张力及局部血流供应[18]。FSH可促进卵泡发育和E2分泌,接受雌激素治疗后FSH下降。LH与FSH共同促卵泡成熟、雌激素分泌[19-20]。本研究通过检测上述性激素指标发现,阳和汤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可降低FSH的表达。这可能与阳和汤中熟地黄、鹿角胶等补肾类中药的性激素调节作用有关,补肾类中药可良性调节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纠正更年期女性内分泌紊乱状态。
综上所述,阳和汤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可减轻症状,提高最大尿流率,降低FSH的表达和膀胱残余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