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铮铮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内科 郑州450007)
冠心病心绞痛是以冠脉结构或功能异常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的常见心血管疾病[1]。 双心医学模式可通过针对性心理干预,舒缓心理压力,最大限度消除影响疾病的心理因素,改善疾病预后,因此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研究重点。但实践中发现,仅通过心理压力舒缓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较大的精神压力,导致躯体呈现紧绷状态,不利于疾病的改善。 放松运动训练是通过控制意识改变身心活动的物理舒缓方式,在双心医学模式干预下开展放松运动训练值得研究。 本研究探讨将双心医学模式干预下放松运动训练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我科11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33 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5.50±2.19)岁;病程3~9 年,平均病程(6.52±1.01)年;心绞痛分级:Ⅰ级34 例,Ⅱ级21例。 观察组男23 例,女32 例;年龄46~71 岁,平均年龄(65.77±3.41) 岁; 病程2~8 年, 平均病程(6.41±1.03)年;心绞痛分级:Ⅰ级32 例,Ⅱ级23例。 两组上述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2];沟通交流正常;心绞痛分级为Ⅰ~Ⅱ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近期出现过严重心力衰竭。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双心医学模式综合干预护理。(1)建立信任关系: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注意沟通方式,采用合理的沟通技巧了解其心理状态,满足其需求,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2)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开展同伴教育和病友教育,以鼓励患者多交流,强化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3)评估和反馈:密切监测各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放松运动训练。(1)讲解放松运动训练原理和注意事项,邀请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激发其主动参与动机。(2)肌肉放松训练:在安静环境下,指导患者跟随音乐背景,配合呼吸,放松全身肌肉,从足部到头部,依次感受肌肉高度放松状态;根据患者运动耐力,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循序渐进开展运动,以转移患者注意力。 两组均干预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采用运动心肺测试仪(型号:COSMED)测定代谢当量(ME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DW-T6)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6 min 步行实验(6MWT)评价心功能,步行距离越长则心功能越好。(2)心绞痛程度: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5 个维度评价心绞痛程度,各维度分数均转化为0~100 分, 得分低则心绞痛程度重。(3)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总分80 分,得分高则负性情绪越强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2.0 软件中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MET、LVEF 较对照组高,6MWT 距离较对照组长(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LVEF(%)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MET[ml/(kg·min)]干预前 干预后6MWT(m)干预前 干预后55 55 t P 2.35±0.23 2.37±0.25 0.436 6 0.663 3 5.34±1.33*4.41±1.05*4.070 2 0.000 1 308.26±19.12 309.89±19.13 0.446 9 0.655 8 395.69±30.89*348.14±29.65*8.235 9 0.000 1 40.05±3.56 40.06±3.61 0.014 6 0.988 4 56.95±4.03*50.96±3.59*8.230 9 0.000 1
2.2 两组心绞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SAQ 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程度对比(分,±s)
表2 两组心绞痛程度对比(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疾病认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心绞痛稳定状态干预前 干预后发作频次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受限程度干预前 干预后治疗满意度干预前 干预后55 55 t P 29.23±2.63 29.19±2.68 0.079 0 0.937 2 72.36±10.63*67.95±9.25*2.321 0 0.022 2 30.20±7.23 30.32±7.31 0.086 6 0.931 2 80.23±10.25*72.58±9.68*4.024 1 0.000 1 31.26±8.98 31.31±8.97 0.029 2 0.976 7 84.25±9.85*78.95±9.87*2.818 8 0.005 7 45.23±8.95 46.01±8.89 0.458 6 0.647 5 85.23±8.74*71.01±8.97*8.420 6 0.000 1 42.18±8.57 42.11±8.61 0.042 7 0.966 0 88.95±8.65*65.01±8.79*14.396 6 0.000 1
2.3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分,±s)
表3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组别 n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55 55 t P 45.26±8.96 45.31±9.01 0.029 2 0.976 8 19.01±4.23*26.35±3.95*9.405 6 0.000 1 47.05±2.63 47.01±2.59 0.080 4 0.936 1 20.69±3.54*29.35±2.82*14.151 3 0.000 1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受病痛、疾病认知度低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会加重躯体疾病的进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3]。 双心医学模式干预下放松运动训练是基于现代医学模式(社会-心理-生物)下产生的新型干预模式,将双心医学和放松运动结合,双管齐下,同时解决心理与心脏两方面问题,不仅强调诊治生理疾病,同时也探究由生理疾病引发的心理疾病,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放松运动训练可降低患者植物神经兴奋性,有效控制心理疾病,使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改善心功能水平。
冠心病心绞痛因冠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肌细胞出现供血和供氧不足,心肌收缩不同步,造成循环血量减少,引发心前区疼痛不适,进而对心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MET、LVEF 水平降低,心肺运动功能下降[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MET、LVEF 水平及SAQ 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6MWT 距离较对照组长(P<0.05),提示双心医学模式干预下放松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心绞痛程度,提高心功能。双心医学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体现,从心脏、心理两方面着手,不仅关注患者身体状况,同时强调患者心理健康,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特点,及时科普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提高其认知度,从而采取积极的态度从各方面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功能。 同时在该模式下进行放松运动训练,通过转移注意力、意念等形式改变植物神经兴奋性,可对机体内脏器官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进而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达到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的目的[5]。
本研究中,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双心医学模式干预下放松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双心医学模式以治疗护理、行为干预、运动疗法、健康教育为一体实施干预措施,并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作为中心点,通过实施发散式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重视行为改变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 进而主动参与疾病管理和自我行为约束,以缓解负性情绪。同时在该模式下开展放松运动训练, 可通过增加内啡肽分泌,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舒缓全身肌肉,使患者达到心理上的松弛,进一步改善负性情绪[6]。 双心医学模式干预下放松运动训练将心理舒缓和物理放松相结合,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疾病管理中,坚持合理用药、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基础上, 配合放松运动训练, 将注意力转移至肌肉放松中, 通过调节躯体活动,扩张动脉血管,改善局部血流量,消除影响疾病进一步发展的不良因素。
综上所述, 双心医学模式干预下放松运动训练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 减轻心绞痛程度,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