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止痛方温敷改善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中重度癌痛的效果观察

2021-05-18 07:46:52赵清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4期
关键词:温经癌痛阿片类

赵清阁

(河南省武陟县济民医院肿瘤科 武陟454950)

原发性肺癌发病隐匿,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部分患者已发生骨转移。 癌痛是肺癌转移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60%~80%的晚期肺癌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给其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 临床对于中重度癌痛常采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但仍存在部分患者疼痛控制不佳,且该药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影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整体效果欠佳[2]。 中医治疗肿瘤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疗,发挥标本兼治之效。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因此内病外治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手段,而中药温敷背部经络具有温化寒痰、温通阳气、通络止痛、行气活血之效。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温经止痛方温敷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中重度癌痛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9 月~2020 年6月收治的78 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 例。 对照组男20 例,女19 例;年龄60~79 岁,平均年龄(67.28±2.03)岁;病理类型:腺癌26 例,鳞癌10 例,腺鳞癌3 例;体质量指数18~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13±1.02)kg/m2。 观察组男21 例, 女18例;年龄61~80 岁,平均年龄(67.31±1.98)岁;病理类型:腺癌27 例,鳞癌9 例,腺鳞癌3 例;体质量指数19~28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4.18±1.11)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 版)》[3]中的诊断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诊肺癌; 经CT、X 线等检查确诊为溶骨性病变的骨转移癌。 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诊断标准:骨转移部位伴有不同程度疼痛,位置固定,腰部及下肢酸软疼痛无力,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舌苔厚腻,舌质淡,脉沉细。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合并癌痛, 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5]为4~10 分;预计生存期>3 个月;资料完整;依从性较高,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认知功能正常,能正常交流;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活动性结核、内分泌疾病、其他严重感染者;治疗局部皮肤溃烂者;过敏体质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注册证号H20140313)治疗,依据既往服药史及疼痛程度确定初始剂量, 对于耐受阿片类药物者, 计算前24 h 所需阿片类药物总量,除以2,转化为等效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每12 小时给药1 次;对于不耐受阿片类药物者,初始计量10~20 mg,每12 小时给药1 次。 每24 小时根据NRS 评分调整1 次剂量,1~3分时按照原剂量给药,4~6 分时增加25%~49%剂量,7~10 分增加50%~100%剂量, 直至剂量滴定达稳态。爆发痛采用吗啡即释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经止痛方温敷治疗, 方药组成: 吴茱萸、芥子各120 g,麻黄、细辛各30 g。 将以上中药材加热后装入尺寸为40 cm×20 cm 的热奄包中,患者取仰卧位,敷于华佗夹脊穴、督脉经穴及背俞穴,热度以患者舒适为宜,30 min/次,1 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1 周。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周后疼痛程度和爆发痛次数,其中疼痛程度采用NRS 评分评估,分值0~10 分,0 分、1~3 分、4~6 分、7~10 分分别代表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让患者圈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的数字。(2)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周后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功能状态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6]评估,分值0~100 分,评分越高,功能状态越好;生存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30, QOL-30)[7]评估, 分值30~126 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便秘、头晕、恶心、瘙痒)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和爆发痛次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NRS 评分、爆发痛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和爆发痛次数比较(±s)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和爆发痛次数比较(±s)

爆发痛次数(次)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NRS(分)治疗前 治疗后39 39 t P 8.24±0.23 8.31±0.28 1.206 0.231 5.36±0.32 2.62±0.35 36.082 0.000 2.16±0.53 2.21±0.48 0.437 0.664 1.02±0.48 0.38±0.12 8.078 0.000

2.2 两组KPS、QOL-30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KPS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QOL-30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QOL-30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KPS、QOL-30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KPS、QOL-30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KPS QOL-3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39 39 t P 65.42±8.51 65.38±8.48 0.021 0.984 81.22±7.49 86.43±8.35 2.901 0.005 93.27±10.14 93.30±10.07 0.013 0.990 82.76±6.35 71.52±5.17 8.564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便秘、头晕、恶心、瘙痒各出现2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8/39);观察组便秘出现4 例,头晕、恶心各出现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6/3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0.555)。

3 讨论

晚期肺癌多发生骨转移,癌痛在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目前临床治疗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癌痛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将导致患者失眠、食欲不振、乏力、免疫系统抑制,使患者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属于阿片受体纯激动剂, 可结合κ 和μ 受体, 在服药1 h 内迅速起效,且药物作用时间可达12 h,镇痛效果好,但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较多,局限了药物的临床应用[8]。

中医认为,癌痛属于“痛症”的范畴,《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该病病机主要是正气亏虚,阻滞经络,壅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即不通则痛;病程日久,气血两虚,脏腑经脉不能温煦、荣养,即不荣则痛[9],故临床治疗应以通络止痛、行气活血为基本原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RS 评分、QOL-30 评分及爆发痛次数较低,KPS 评分较高, 表明温经止痛方温敷可改善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中重度癌痛, 改善患者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温经止痛方温敷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温经止痛方中,麻黄利水消肿、宣肺平喘、发汗散寒;吴茱萸助阳止泻、散寒止痛;芥子散寒通络止痛、温肺豁痰利气;细辛祛风止痛、解表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化寒痰、温通阳气、通络止痛、行气活血之效。 而背为阳,为经络气血之总归,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是人体内脏腑与体表相连部位[10]。采用温经止痛方对背部进行温敷,可起到通络止痛、调畅气血、温通阳气的作用,有效缓解患者各项症状,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温经止痛方温敷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中重度癌痛,能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较少,为中医治疗癌痛理想的方案。

猜你喜欢
温经癌痛阿片类
输尿管瘘并发盆腔脓肿误诊癌痛1例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隐藏
爱情诗页
中国诗歌(2014年4期)2014-11-15 01:38:32
温经止痛巴布剂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