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嘉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运用药物涂层球囊(DCB)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对照组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12个月LVED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靶病变直径2组对比P>0.05,术后12个月靶病变直径以及LL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4.65%,对照组为16.28%,P<0.05。结论:对于行PCI术的STEMI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靶病变直径,恢复其心功能并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术;药物涂层球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典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对该类患者首选治疗措施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传统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相比在改善预后方面其作用更为突出。与以往球囊成形相对比,通过给予支架植入有利于预防靶病变血运重建,然而在患者再发心梗和猝死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的影响作用。药物涂层球囊借助局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以及缓慢释放抗增殖药物,从而来抑制患者血管内膜增生,是近年来常用的新型介入治疗措施,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以下将分析对于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通过给予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86例STEMI患者,均行PCI术,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52~79岁,均数为(67.8±1.3)岁;发病时间1~11h,均数(4.5±0.3)h;合并症:糖尿病13例,高血压20例,高脂血症11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51~78岁,均数为(67.7±1.5)岁;发病时间1~10h,均数(4.6±0.2)h;合并症:糖尿病12例,高血压22例,高脂血症10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患者胸痛持续>30min;(3)经由心电图检查>2个导联ST段抬高;(4)患者发病时间<12h;(5)患者对治疗方案等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对所用药物、造影剂等有过敏等应用禁忌证者;(2)合并活动性出血者;(3)具有出血病史者;(4)合并心源性休克者;(5)需接受心肺复苏者;(6)预计生存期不足12个月者;(7)冠脉造影提示具有支架内再狭窄表现者。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斑块,给予阿司匹林片(300mg)、氯吡格雷(600mg)以及阿托伐他汀钙(40mg)进行口服,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提供控糖以及降压等对症治疗。2组患者术中均为其提供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均为100U/kg,严格依据PCI流程进行操作,且2组均为同一组医师,以患者桡动脉/股动脉为术中操作路径,将指引导管以及导丝依次置入,实施血栓抽吸以及球囊扩张。观察组联合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若发现血栓负荷情况较为严重,通过给予血栓抽吸配合球囊扩张等血栓消失即可于术中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若经处理后血栓仍然存在则需在术后给予强化抗凝治疗,之后适时行药物涂层球囊植入,球囊直径与患者靶血管节段直径间比值1.1:1,患者植入支架长度需要与其病变节段之间控制为1.3:1,维持标准压力进行扩张,时间约50~60s。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均为术中即刻给予支架植入,其直径与患者靶血管节段直径两者比例控制为1.1 : 1,同时支架长度与患者病变节段之间的比例控制为1.3 : 1。2组患者在手术后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进行口服,与此同时根据病情提供抗凝、调脂、降压等对症治疗,并加强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戒烟戒酒、合理应用药物等。
1.3 评价标准
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1)于术后1个月和12个月对其心功能指标测定,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2)记录2组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2个月的靶病变直径,并评估患者冠脉靶病变管腔丢失(LLL)。(3)统计2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如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計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组间对比
术后1个月、12个月LVED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 术后靶病变情况组间对比
术后即刻靶病变直径2组对比P>0.05,术后12个月靶病变直径以及LL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组间对比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4.65%,对照组为16.28%,P<0.05。
3讨论
STEMI是常见的冠心病,同时属于严重类型,患者的残疾率与死亡率偏高,通过尽早给予治疗恢复再灌注是预防患者死亡以及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以及金属裸支架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靶血管再血管化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然而再发心梗等事件发生率仍未获得明显控制,特别是支架内血栓形成依然是该类患者治疗中的严峻挑战[2-3]。药物涂层球囊中主要包含紫杉醇,在预防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事件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在支架内再狭窄及小血管病变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关于STEMI治疗中相关报道较少。近年来,有报道指出[4-5],对于STEMI患者通过单纯给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安全性良好,可提升治疗总有效性。另有报道指出[6-7],药物涂层球囊对于广大非钙化病变的STEMI患者来说较为适用。从本次的分析结果可知,给予观察组患者药物涂层球囊,并与同期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然而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药物涂层球囊在STEMI患者治疗中能够取得确切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重要价值。在术后随访中,对两组患者复查冠脉造影显示,观察组的靶病变LLL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产生了一定的正性重构,分析原因在于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能够使抗增殖药物更为均匀的抵达管壁,可防止药物释放过程中出现的盲区,并且由于并无金属量的植入。因此,有利于减少对患者原始血管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可更好的维持患者血管几何形态以及良好的舒缩功能,可预防异常血流。在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药物涂层球囊在STEMI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有报道指出,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际使用时间,这对于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因此存在出血风险的STEMI患者药物涂层球囊也同样适用。
综上所述,对于行PCI术的STEMI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靶病变直径,可恢复其心功能并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率。
参考文献
[1]张立博,杨勇,傅强,等. 药物涂层球囊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0,36(12):1120-1124.
[2]胡学俊,马小林,刘冰,等.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新生冠状动脉病变45例临床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2):1258-1261.
[3]张大鹏,王乐丰,刘宇,等.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7):600-607.
[4]陈飞,杨秀春,鲁静朝,等.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2020,42(7):1051-1053,1057.
[5]李丹成.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外医疗,2020,39(10):1-3.
[6]陈林. 药物涂层球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健康管理,2020,17(14):94.
[7]穆希娅,孙淑艳.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小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8):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