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5-18 19:49端茜茜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护理质量

端茜茜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从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以双盲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25例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质量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 < 0.05) ,数据对比有差异性;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比较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程度更高(P < 0.05) ,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对比意义。结论: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管理效果更好。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常规管理

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就是静脉治疗[1]。静脉治疗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使用频率较高,静脉治疗作为有创介入治疗的一种方式,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可以有效降低静脉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提高静脉治疗中的护理质量[3]。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实施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静脉治疗专业性以及规范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和治疗安全;提高对静脉治疗的满意程度[4]。本文现分析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静脉治疗管理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南京市江宁中医院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静脉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5.32±2.17) 歲;实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51~59岁,平均年龄(55.20±2.13) 岁。两组患者在上述性别与年龄的基础资料比较中差异较小,组间对比无意义(P > 0.05) ,存在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1) 心脏或肾脏无明显功能衰竭;(2) 依从性较好;(3) 能够正常交流;(4) 入组患者均为静脉治疗耐受较好;(5) 自愿加入此项研究。

排除标准:(1) 60岁以上;(2) 沟通障碍患者;(3) 精神疾病;(4) 存在静脉治疗禁忌证;(5) 有明显过敏反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静脉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静脉滴注前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按医嘱选择药物的性质以及种类,同时在置管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的变化和导管情况。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 护理内容制定。护理人员根据科室以及患者情况,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制定出护理管理规范内容,将护理目的以及具体的护理措施加入到护理管理中。明确穿刺方法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理方式,制定考核制度来对护理人员静脉治疗中规范化护理的掌握程度,提醒护理人员须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进行内容实施,不可擅自将护理步骤顺序进行调整,将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汇总,在会中进行讨论,将护理管理内容不断的完善。(2) 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皮肤情况来选择静脉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弹性好、又粗又直的静脉血管作为通路进行药物滴注,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刺激性药物的使用频率。同时护理人员在静脉药物滴注前后使用生理盐水将静脉通路进行冲洗,保证过程的无菌性,以降低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发生。培训护理人员药品管理方法以及药理知识,保证护理人员对各项药物的用药信息和配比方法进行掌握,减少因用量过大或对用药禁忌证患者用药而造成的不良事件的发生。(3)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确保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全部符合院内的技术规范,将差错发生率降低。同时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在意识、脉搏、血压以及心电图情况的变化,对患者在静脉治疗后出现的肿胀和疼痛进行及时处理,降低疼痛和肿胀的症状。(4) 将静脉治疗风险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落实,将患者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所用到药物的危险性作为依据,对患者可能发生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进行不同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预防不良情绪的发生。

1.3 指标观察和分析

(1) 根据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管理中穿刺工具的选择、正确给药、管道护理、感染控制以及高危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数评估,每项分数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

(2) 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并发症包括:静脉炎、感染率、血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或移位。

(3)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根据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护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 = (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数据计算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达时,用t验证 ;计量资料以百分率(%) 表达时,用χ2验证,P < 0.05时说明组间临床对比意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数据统计具有对比意义(P < 0.05) ,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后,其发生静脉炎、感染、血栓以及导管堵塞、脱落、移位概率更低,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数据对比有意义(P < 0.05) ,见表2。

2.3 管理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管理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临床治疗中,静脉治疗使用频率较高,但静脉治疗作为有创治疗,患者在接受静脉治疗时会有诸多不良反应发生,影响治疗结果,威胁患者安全[5]。因此,在静脉治疗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可将不良风险降低。规范化护理主要通过护理内容的制定,以及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等方面,将静脉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有效控制[6]。规范化护理较常规护理内容更为全面且更为正式,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制定的内容进行护理内容的实施,护理人员不可私自更改护理流程,以免造成静脉治疗中感染或者其他事件发生。而规范化护理内容的制定也是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相结合,具有可实施性强,效果更好的特点[7]。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讨论,将突发事件发生率降低,以及提高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将规范化护理内容不断进行完善,并通过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以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对于各类药物的掌握情况,也同样以减少不良事件为主,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对患者在静脉治疗时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在静脉治疗时的管理质量[8]。在规范化管理和常规管理的临床比较中,规范化管理的实验组以更高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数据结合后再一次验证规范化护理在静脉治疗中有效性。

綜上所述,为提高静脉治疗质量管理,可将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应用在管理中,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此护理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华艳.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8):29-32.

[2]李亚南,鲁丰华,张莹,等.多院区静脉治疗团队构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8):2541-2543.

[3]张润霞.信息化平台静脉治疗闭环管理模式的效果[J].循证护理,2021,7(5):702-704.

[4]文锋华,李国春,艾华.项目管理在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123-1126.

[5]曾巧灵,黄玲.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1):197-198.

[6]张蕉,陶凤杰,张燚.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10):132-134.

[7]余金花.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6):147-149.

[8]张莹,郭玉梅,张晓霞,等.规范化静脉治疗安全管理实施的效果探讨[J].甘肃医药,2016,35(2):148-150.

猜你喜欢
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护理质量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分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常规管理中提升师德师能研究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让管理更有效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