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在医院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2021-05-18 10:30吴雪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管控模式院内感染

吴雪

摘要:目的:探究“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在医院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发热门诊就诊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6月纳入研究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管控模式;2020年7~12月纳入研究的26例患者为研究组,治疗期间接受“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管理模式。比较两种不同管控模式下护理质量评分、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0.05) 。结论:“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在医院发热门诊的应用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发热门诊;“三圈层”管控模式;FMEA理论;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病毒、细菌等病原菌感染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疾病康复,还会因此而引起医疗纠纷,以至于大众对医疗卫生产生负面印象[1]。近两年,我国医疗体系尤其重视院内感染管理,发热门诊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因在于发热门诊收治患者多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增加院内感染风险。以往发热门诊对控制院内感染风险所用的方法为常规管控模式,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2]。本文采用的“三圈层”管控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筛查、填补漏洞,全面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但单一采用该方式无法准确预测疾病和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故需要加强FEMA理论,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通过事前分析等方式分析结局,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3]。本文就“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在医院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作全面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于2020年1月开始,于2020年12月结束,研究用时一年,选取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男女各13例,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23±2.16) 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为(45.27±1.89) 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 ,可以进一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控模式,即加强人员流动管理,禁止非患者和医护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并对患者本人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工作,叮嘱其遵医嘱服用药物。

研究组采用“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1) “三圈层”管控模式:由发热门诊的护士长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组成管理小组,在院方支持下设置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三圈层”管控模式。第一圈层的边界线为医院围墙,区分人员入口和车辆入口,并采取单向开通的方式阻断外卖等无关人员进入医院的通道。发热门诊门前需设置安检通道,安装红外线测温装置实时测量来往人员的体温,对超过37.3℃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4];第二圈层为筛查发热患者,明确划分区域,发现发热患者的第一时间向其发放医疗口罩,并引导其进入观察等待区、化验等待区或影像学区,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逐一诊疗,明确患者发热原因,对症处理,按顺序诊疗[5];第三圈层为限制发热患者四处流动,在发热门诊原有布局上设置接诊、留观和工作等区域,并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张贴相应的标签,并完善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患者安排定点床位,并监督其不得私自交换位置。(2) FMEA理論:由风险管控小组的组长组织人员从发热门诊环境、布局、人员等方面筛查尽可能会引起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区分风险因素的等级,包括可能性、可测性和严重性,通过量化分析明确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高风险因素,包括医疗区域界线不清晰、手消毒设施配置不齐全、空气不合格、手消毒不合格、未定期维护空气消毒设备、医护人员护理知识不扎实、未设置单间隔离病房等,总结上述因素后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相应改正,以降低院感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 院内感染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在两种不同管控模式下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计算各组发生率进行对比。

(2) 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医院发热门诊科室自制的护理质量测量表评估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等多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3) 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发热门诊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总分设置为100分,以85分和60分为分界线将护理满意度划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层级。总满意度等于满意度加比较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护理质量评分为计量单位,行t检验,以(x±s)表示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单位,行χ2检验,以n(%) 表示结果。当P < 0.05时即可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统计结果表示,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2.3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统计结果表示,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统计结果表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5.3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发热门诊人员流动量比较大,每个患者身上都有可能携带病毒或细菌,类型较为繁杂,稍有不慎便会加剧病毒传播,从而引发院内交叉感染,甚至影响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临床方面认为应加大发热门诊的管控力度[6]。发热门诊的管控原则为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同时应注意保护易感人群。但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紧张,使得发热门诊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就诊不规范、就诊流程混乱等,而常规护理模式仅采取登记患者体温、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等方式,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并不能够满足临床对处理紧急事件的要求。

本文为此引进“三圈层”管控模式,从外部进行管理,限制人员流动,禁止非患者和医护人员外的无关人员进入诊室。在此基础上加强FMEA理论,从源头上寻找可能会引起发热门诊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可测性、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提前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7]。

“三圈层”管控模式即设施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为医院围墙;第二圈层为筛查发热人员;第三圈层为限制发热人员四处流动,降低易感人群二次感染,逐层、逐类区分,严控院内感染与流感、肺炎等流行性疾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防止发热门诊患者将疾病传播给正常人员,实现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FMEA理论指的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即分析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风险因素,采取定期维护空气消毒设备、加强手消毒和空气消毒频次、严控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的密切接触、限制探视人数等方式从根源上降低发热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率[8]。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 0.05) 。

综上所述,“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论应用于发热门诊有助于降低院感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进,李红涛,陈仁义,等.”三圈层”管控模式联合FMEA理論在医院发热门诊院内感染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1,39(1):30-33.

[2]张桂娟.发热门诊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6):766-767.

[3]辜玉刚,王莉.基于“三圈层”管控模式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防控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3):22-24.

[4]王宗敏.PDCA循环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22):172-173.

[5]茹新力.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8):126-127.

[6]鲍克娜,陈川川,金艳.院感防控规范化管理在发热门诊中的应用[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135.

[7]田琳,祝伟秀,李莉,等.发热门诊标准化分诊流程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5737-5739.

[8]赵星.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5):87-89.

猜你喜欢
管控模式院内感染
完善并夯实大型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和管理要点分析及讨论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的流程设计与管控模式探讨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