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静止的文字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与美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一切蕴含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材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文本,与作者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借插图巧绘图;深入研究文本;培养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30-0047
语文课是美文课,是欣赏课,是能给学生最自然最全面的艺术启迪的课程,它给学生展示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画卷,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言美、建筑美和人格美。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体会、接受这种美呢?笔者认为,引画的“活水”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展示情节,揭示主题,培养学生的概括力
归纳和总结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板书高度概括归纳的作用,以画的形式展示课文情节,突出课文主题,使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设计了如下板书。
通过板书可以得知,小说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围绕于勒“有钱”和“没钱”,对待亲兄弟“盼、赞”与“骂、躲”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贪婪势利、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以贫富为兄弟相认原则的冷酷现实,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题。而突出主题的“钱”的形状无疑直击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观察插图,抓住特征,提高学生的文本研读能力
课文中的插图,就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或重点词句而构思创作的。这些插图能够真实地、最大限度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就能深刻地理解某些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本研读能力。
例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最典型的是人物描写,笔者让学生找出体现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抓住他们的突出特征。如外貌特征:都德头很小,卷发披肩,和弯曲的胡须连成一片;左拉中等身材,微胖,短发竖立,胡须很短;福楼拜有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动作特征:屠格涅夫仰坐着;都德用手捋着胡子尖;左拉歪在沙发上,压着一条腿,手抓着脚踝;福楼拜热情地与客人拥抱握手。记住这些特征后,再让学生观察插图,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辨别出插图中的人物,并将其一一对号入座,也能更深刻地记住人物各自不同的特征了。
三、巧手绘图,读中创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家海因里希教授有这样的研究结论: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是听和看,加起来只能吸收50%,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课文中的插图都是画家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出来的,能恰如其分地再现作者创设的情境,给人以直观的感受。那么,教师为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自己动手为课文内容设计插图呢?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喜欢先在黑板上画图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擅长国画的就用国画表达;擅长简笔画的就画简笔画描绘;擅长水彩画的就画水彩画宣泄……结果就是,看到兴趣高涨的学生用生动的画笔展现出意想不到的画面。
例如学习《春》的时候,学生不仅画出了树上、草间形态各异的花,画出了春风吹拂下柔软飘摇的柳枝,还画出了大大小小或飞舞或停在枝头的蝴蝶,甚至画出了在牛背上吹笛子的惬意的牧童;不仅画出了远近不同层次的房屋、树木,还有潺潺的小桥流水;画出了披蓑戴笠、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还画出了在草地上踢球和牵着风筝快乐奔跑的孩子。为课文配插图的活动,笔者还延伸到古诗、说明文、小说等不同的文体中。事实证明,这样的联想与展示活动,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自主地、兴趣盎然地反复、仔细钻研教材,必然会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借用漫画,看图作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训练和写作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永远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想”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学《蚊子和狮子》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在你的脑海中,能出现几幅画面?学生会说:“有蚊子向狮子挑衅、蚊子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急败坏抓破脸、蚊子得意洋洋却被蜘蛛网粘住等几幅画面。”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着重突出蚊子的神态,然后让学生动笔画。其次,教师提供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揣摩画面中动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深刻地体会作者的寓意。再次,学生全面描述画面内容,并能以议论性的语言加以点评。最后,学生根据交流,动笔写下画面表现的内容及寓意,连缀成一篇小文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口“说”,也培养了学生动筆“写”,双管齐下,效果明显。
通过这样的引“画”入课堂的活动,使课堂的气氛得到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活动,您不妨也试试?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26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