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悦
【摘要】“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中央领导人对新闻工作者思想宣传者提出的要求。“三貼近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新闻工作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它不仅能够反映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宣传工作时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承担的重任和应尽的义务。由于它正确的指导性,“三贴近原则”早已深入到新闻工作的实践当中,思想宣传者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视为自己的工作准则,深入到基层中去、贴近新闻事实的真相,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面反映群众最基本最完整的诉求,展示报道当代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揭示时代发展的规律,产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三贴近原则;新闻报道;媒体;新闻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2.067
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贴近实际,才能接近事实,将新闻报道做成讲真话的报道;贴近人们生活,深入基层之中,能挖掘更多新闻线索,为百姓大众更好地服务;贴近群众,与普通人面对面平等地交流,才能更全面的反映群众的诉求,创作出有价值的新闻。
1. “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嬗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报道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形式。1980年,我国的广播电视评论节目逐渐开始发展。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出现使得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往前跨越了一大步,不再是生硬的新闻播报,而是更加贴近民生的新闻节目。同时,也发挥着媒体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此同时,转变产生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新闻节目从务虚到务实,从上纲上线、感性激情到用事实说话,客观理性,重视新闻规律。1987年之后,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传媒事业在市场化运作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新闻工作者们开始逐渐摸索新闻事业改革,遵循一定的新闻规律,在摸索中逐步实现新闻本位。虽然“三贴近”原则还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新闻从业者们已经在实践中感知到其中的规律。
随着不断深入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实现,社会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受众不再单纯满足于从媒体接收信息,而是更多的需要媒体提供意见,对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解决的措施等等做出一系列的后续报道,使观众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起承转合,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进行更多新闻的深度报道,点明其中的矛盾所在。在领导人明确提出“三贴近原则”后,思想宣传者有了新闻报道的准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回归事实,尊重真相。
2. “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2.1 贴近实际,真实报道
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失去真实性,新闻报道就不能够存在。新闻的真实性应该是新闻工作者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是对党对人民对自己最基本的责任。在注重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对社会做出正面向好的积极引导,及时,准确,客观,更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好党和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例如林小辉在论文中提到《碧海映丹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体讲真话的例子,虽然报道一出,会引起一部分观众的不满、不适等心理,但由土葬改为海葬的葬礼方式,不仅减轻了家人的负担,也是对于环保的一种贡献。《碧海映丹心》新闻一出,攻破了汕尾土葬的顽疾,在不同程度上宣传海葬的益处,是汕尾市“移风易俗”的好新闻,改变了汕尾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对于现代倡导的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有积极的引导作用。2020年初,我国爆发疫情,疫情来势汹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当中各大新闻媒体不断转载、创作新闻报道,不遮遮掩掩,向公众隐瞒事实真相。虽然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公众的恐惧心理,但却也使公众看到了党和政府战胜疫情的决心,实话实说,将“伤疤”揭给公众,才能对症下药,加强公众对抗疫情的信心。只要基于事实,贴近群众生活,新闻工作者当全力报道,问心无愧。
受众要了解现实世界,不仅仅要靠自己的亲身体验,经验积累,在当今媒体发达的时代,更多的是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地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适应客观社会,但前提条件是,受众接收到的媒体信息,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必须是贴近实际的。
2.2 贴近生活,深度挖掘
新闻作品反映现实,事实反映人民生活是“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在国家发布一些政策法规时,一些看似离普通大众很远的政策,事实上在新闻工作者深度挖掘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离大众很近。
贴近生活,更好地反映党的领导政策党、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需要新闻宣传作为桥梁,起互联互通的作用,让普通大众深度了解党的主张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用具有亲和力的话语,容易理解的语句,新闻宣传成为普通大众的朋友,让大众愿意并主动寻求了解党的主张和政策,让百姓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媒体的宣传。同时,也要注意让人民群众愿意相信新闻宣传,保持并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才是真正的贴近生活。
3. 贴近群众,关注民生
写活新闻,特别是在反映民众生活的民生新闻中,增强稿件可读性是新闻写作的关键。新颖、生动活泼的新闻,能给读者启迪,引起观众的思考,观看后观众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碎片化时代信息错综复杂对新闻写作的要求,而不是使观众看完之后犹如过眼云烟,留不下任何东西。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往往来源于普通大众的生活,不仅要求记者拥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线索的眼睛,还要时刻把自己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新闻调查节目《多闻的二月》报道中,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行人在武汉穿行,大大方方地采访接触社区居民,积极防护,正确对待新冠病毒,向观众展示的是围栏里的社区依靠共产党员田书记一行人的帮助,社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资全部由田书记他们提供运送,展现的是党和政府对战胜疫情所做出的的努力和相关措施,不仅给予深陷疫情的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更多的是向社会向世界展现中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民族公信力。记者深入到社区之中,在社区居民们认领生活用品的时候进行采访,记者对居民领取的物资,领取物品时的神态表情、话语等形象给予了特写镜头的表现,使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社区之中,观众切身体会到居民感动、激动的心情。田书记得到居民的理解,手抹泪水,转身离去的背影使人泪目,把田书记和居民的心情写活了,突出了主题,避免毫无感情的说教色彩,使观众在感动之中体会到其中的真谛。新闻报道的人和事,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采访对象的内心深处,才能真正的贴近观众所关心的事情。
贴近群众,记者必须使用平等的姿态,采取平视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创作。当下,新闻模式已经不再是传者本位,取而代之的是受众本位,记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与普通人交往沟通,忘记记者的身份,忘记一本正经的专业术语,用受访者最容易接受的姿态,最平实的话语,最大程度上赢得受访者的信任,才是真正深入人心,贴近群众。
4. 总结
总体来说,关于“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在知网搜索引擎中搜索可以搜到近3000篇相关文章,获奖的新闻报道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三贴近原则”已经深入到了思想宣传者的内心深处,新闻工作者们牢牢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努力创作出贴近百姓的新闻作品,有效的实现其营造社会积极的舆论氛围的任务,弘扬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到报道对象、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目的四者有机统一,立足于现实生活,百姓民生,达到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物欲横流的社会使得新闻工作者会有所迷失,大量不实新闻、空有噱头的新闻夹杂在有效的新闻中间,导致百姓对媒体的信心减弱,这正是没有遵循“三贴近”原则的结果,但在文献资料中对于此种现象的表达有所欠缺,不能达到揭示问题的最终结果。
无论如何,遵循新闻发展的自身规律,遵循“三贴近原则”,完成党和政府的任务,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才能实现市场收入和公益价值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林小辉,坚持“三贴近”原则 写好“真快活”新闻[J],视听,2016,08;
[2]王影,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三贴近原则”[J],安徽文学,2011,07;
[3]赵昆,用活新华社电稿 让时事新闻“三贴近[J],新闻窗,2018,02;
[4]毛兰,论新闻宣传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J],2010,10;
[5]朱思育,试论“三贴近”原则与我国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嬗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
[6]张圆圆,雷世杰,在新闻实践中践行“三贴近”原则[J],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