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沛润 钟顺霞 黄锦权
基金项目:2019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基于体智能相关理论的课程开发与实践”部分成果(201982264);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体智能理论的小学体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应用”(2019YQJK023)阶段成果
摘要:负面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体育类考生术科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在体育术科考试前备受负面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对体育类考生负面心理的干预进行系统研究,进而实现缓解体育类考生术科考试考前焦虑问题,为体育类考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术科考试;考生;负面心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094
一、研究目的
体育术科考试对体育类考生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心理问题是影响体育术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多而且复杂,特别是考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体育类考生高考成绩的发挥。一般情况下,对于体育高考生来说,适度的心理紧张感会提高兴奋性,在考试中可达到适当的运动唤醒水平,有助于运动表现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过高或过低的心理紧张感容易使考生产生一种消极的、不良的情绪状态,使考生技术动作变形或不流畅,降低运动技能的表现,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每年很多体育类考生在体育术科考试因心理问题导致体育术科考试发挥失常,术科考试成绩不如意,最终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负面心理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个案调查研究法对个别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在应用方面,结合相关访谈意见等,同时综合运用了行动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确保研究质量,本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资源获得相关论文、研读相关体育教学著作、查阅图书馆资料的方式,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2.案例研究法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在负面心理干预效果比较明显的考生中形成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积累案例干预的具体手段。
3.观察研究法
在课题应用研究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对具体变化情况进行资料搜集,形成初步认知,进而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基础。
4.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利用体育教师开展负面心理干预时,采用实践到反思、反思到实践逐步完善相关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一个失败案例引起的思考
许同学是笔者所带的高三体育类考生,体育术科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一直一般,在高二年级就因违纪多次被班主任找来谈话,其家长也有让其退学的想法。但是,该同学非常喜欢体育,笔者与其交谈发现该同学在进入高三阶段后目标很明确,升学愿望强烈,训练刻苦,成绩提升较大,交流中该同学表示一定要把体育术科考好给别人看,如果考不好就不读书了。看着他努力的表现,和数次的模拟考成绩,笔者觉得他应该没问题,可命运弄人,偏偏在术科高考中发挥严重失常,最终该同学放弃了读书。事后反思,很明显该同学就是因为考前心理压力过大,考试中又缺乏心理疏导,导致体育高考最终失败,这样的失败让人很痛心。这样一个失败的案例给笔者一个深刻的提醒,体育类考生术科考试必须重视考生的心理问题,必须注意对这部分考生的心理干预,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体育术科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恐考症,遇到考试就失常
现实中有些考生经常在遇到考试或比赛就会失常发挥,时间久了就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学中有一个“詹森效应”,很能解释这样的现象。有一名叫丹·詹森的运动员的经历,他平时训练成绩很好,但是正式比赛上却连连失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数就是负面心理问题造成的。因此,在遇到这样的体育类考生时,作为带队教师更要注意,避免因为这样的负面心理问题导致考试的失常。
(2)负担症,压力过大无法减负
在高三训练和考试阶段,笔者与这些体育类考生交谈发现他们多数都存在较大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个人,有的来自教师,这些压力无形间就会影响他们考试的成绩。特别是由考试压力过度所导致的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的情绪很容易引起考试的严重失常发挥。
(3)无压症,散漫应考漏洞百出
在带队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自暴自弃,在应考中经常表现出无所谓的感觉,这样的状态很容易在考试中出现漏洞,导致考试失常发挥。所以,作为带队教师要注意无压症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这样就会有动力。有适当的压力产生,考试应考就能认真对待。
3.一些常用的干预手段
(1)细心观察,将每一个体育类考生的性格特点摸透
首先,在日常训练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主动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有的体育类考生多數性格豪放、不拘细节,训练考试经常出现差错,比如比赛装备忘带,考试准考证丢失,这种低级性错误,一般都出现在性格偏向于胆汁质的体育类考生。当然,也有个别性格属于粘液质的体育类考生,这类体育类考生性格敏感,经常瞻前顾后,甚至在考试和比赛中都放不开,很容易导致考试或比赛的失常。根据不同性格特征的体育类考生,带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其交流沟通。之后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问题档案,为做好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做好准备工作。总之,对体育类考生性格特征的了解要尽早尽快,要全面要及时,同时也要有针对性。
(2)未雨绸缪,带队教师要储备足够多的干预方法
对于体育类考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是认知法。认知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调整认知,制定合理的目标预期,引导学生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些元认知小策略。常见的如克服考试中的不良心理反应,比如深呼吸、积极暗示、小程序放松等。通过这些小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感,避免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二是增信法。开展自信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影响考试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带队教师在考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自信心训练十分有必要。带队教师要对体育类考生进行自信心训练,采用积极暗示缓解紧张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冥想法。带队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放松训练来有效控制和缓解负面心理的影响。四是社会工作法。带队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工作常用的个案法和小组法相结合来对不同体育类考生进行干预辅导。比如,对于性格敏感的粘液质体育类考生可以进行个案法,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走出困境。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开展克服考试焦虑的小组法,充分利用朋辈辅导的优势,协助这一类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发展成长。
(3)认真落实,将干预转化为每一个体育类考生术科成绩的超水平发挥
有了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干预手段的储备,接下来就是认真落实干预方法。第一步,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干预计划,可以让干预学生参与,也可以根据情况不用干预。计划要考虑全面,要有应急预案,做到最坏考虑。第二步,要提前进行干预模拟。结合干预对象的实际情况,灌输相关干预方法的要点,必要时将干预方法形成文字交给干预对象,让其落实。经过模拟后效果的反馈,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将不良心理影响降到最低,使学生取得正常或超水平发挥的考试成绩。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当前体育类考生考前焦虑问题普遍存在,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单单依靠学生自我调整,或者依靠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已远远不够。
(2)对体育类考生这个特殊群体问题的干预,往往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加认真地落实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通过个案工作的干预方法对体育术科考试中有负面心理的考生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建议
(1)针对体育类考生考前存在的负面心理问题,带队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根据不同问题的考生,制定不同的干预政策。
(2)在负面心理干预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可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有效的干预方法达到预期效果。
(3)作为高考体育带队教师要全面学习,努力探索,充分利用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探索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特殊群体干预之路,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体育类考生受惠。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力为.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教育出版社,2003:137-164.
[4]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68.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中学5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