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凯 赖佳龙 林高源 曾 献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福建泉州362000)
甲状腺癌(TC)是发生于滤泡上皮细胞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碘缺乏等有关,患病后表现为面部水肿、颈部甲状腺高低不平、吞咽困难等症状。临床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可分为两类,即分化型和未分化型TC,其中以前者较为常见,占甲状腺癌发病率90%[1]。分化型TC 通常尚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较未分化型TC 病情进展更缓慢,恶性程度更低,经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外科手术是治疗TC 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手术切除范围,临床医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为探讨甲状腺单侧腺叶、双侧腺叶切除在分化型TC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选择76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住院治疗的76 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 组,对照组38 例,男14 例,女24 例;年龄22~63 岁,平均年龄(38.51±3.99)岁;肿瘤位置:左侧21 例,右侧17例;临床分期:I 期22 例,II 期16 例。观察组38 例,男16 例,女22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38.66±4.06)岁;肿瘤位置:左侧20 例,右侧18 例;临床分期:I 期25 例,II 期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完善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超声等术前检查,根据CT 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形状等。对照组行单侧腺叶切除+VI 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取平卧位,将肩部垫高,使颈部保持过伸。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切口取颈前切口,切开颈白线后,分离患侧甲状腺叶及其峡部,采用4 号线结扎甲状腺上、下静脉、动脉,将其切除,甲状旁腺原位保留或自体移植,并保护好喉返神经。观察组行双侧腺叶切除+VI 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体位、麻醉方式、切口位置与对照组相同,分离甲状腺被膜使腺体得以显露,切断甲状腺供血血管,术中注意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切除甲状腺组织后,将其送检,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两组患者均术中均行VI 区淋巴结清扫。
1.3 疗效评估标准:参考相关文献评估疗效[3],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颈部外观恢复正常,无并发症;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随访期间无复发;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随访期间病情复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①围术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镇痛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②血清肿瘤标志物:术前、术后3d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放置在抗凝管内,按3000r/min 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g 和VEGF 水平;③统计并发症情况。统计学分析:1.5 运用SPSS24.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01±2.16)个,与对照组(10.91±2.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与对照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244,P 值=0.62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2.3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g、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血清Tg、VEGF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dTg、VEGF 水平对标 (±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dTg、VEGF 水平对标 (±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Tg(ng/mL) VEGF(pg/mL)术前 术后3d 术前 术后3d观察组 38 119.82±31.15 71.13±7.18# 26.27±5.52 14.37±4.05#对照组 38 120.04±31.06 82.34±7.59# 26.33±5.59 18.94±4.39#t 值 0.031 6.614 0.047 4.717 P 值 0.976 0.000 0.963 0.000
2.4 两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分别为7.89%,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214,P 值=0.644),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 [n(%)]
TC 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有所上升,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1%,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研究表明,分化型TC 恶性程度低,但颈部转移风险较高,故应尽早给予有效治疗[4]。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分化型TC 的首选方法,但对于手术切除范围临床尚存争议。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两种,甲状腺双侧腺叶可彻底解除肿瘤病灶,最大限度进行淋巴结清扫,能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丁斌[5]研究指出,甲状腺全切术后易致残,且会造成甲状腺功能丧失,术后虽能通过口服甲状腺素补充甲状腺素,但难以把握口服剂量。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仅将肿瘤病灶切除,术中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具有瘢痕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但部分学者认为,分化型TC 病灶多在颈部两侧,通过单侧切除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复发后需再次手术,易造成术区黏连,增加患者痛苦[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增多。表明单侧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及双侧切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甲状腺次全切除的手术效果与甲状腺全切术相当。
Tg 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其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是分化型TC 患者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8]。血清Tg 水平与肿瘤体积、术后转移与复发、分化程度存在密切关联,肿瘤生长会破坏甲状腺组织,导致大量Tg 释放入血,从而导致血清Tg水平升高。VEGF 作为临床较常见血管生长因子,其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癌细胞中。肿瘤血管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基础,VEGF 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促进重要促血管生成蛋白质,随着TC 分期增加,血清VEGF 水平随之上升[9-10]。通过降低血清VEGF 水平,可阻断VEGF 介导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d 血清Tg、VEGF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甲状腺双侧切除可降低分化型TC 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析原因可能与双侧切除能更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细胞残留有关。
综上所述,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与双侧切除均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但与单侧腺叶切除比较,双侧腺叶切除可取得更理想淋巴结清扫数目,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