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中医医院,湖北十堰442500
糖尿病本质上属于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患者会因为代谢异常和内分泌紊乱而出现身体消瘦、食量增大、血糖升高等表现,但临床还存在许多疾病也会引发以上症状表现,因此临床难以通过简单的症状表现进行准确诊断,特别是在糖尿病早期,患者大多未出现明显症状表现时,临床更是难以确诊糖尿病[1]。但糖尿病可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其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各器官组织已经因为糖尿病而受到了一定损害,此时再进行诊断患者的机体已经受到了影响[2]。对糖尿病临床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但不同方法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性却有所不同,诸如传统的尿常规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便准确性较低。该文抽选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其采取尿常规检验与血液生化检验,试对比并分析这两种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抽选该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女性别比为29∶21;年龄36~82岁,平均(59.38±12.56)岁;病程1~23年,平均(12.98±3.28)年。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26∶24;年龄37~81岁,平均(59.32±12.66)岁;病程2~22年,平均(12.97±3.29)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WHO为2型糖尿病定义的诊断标准:①有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等症状。②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上;以上3条在连续2次检测中任意满足2条,即可确诊为2型糖尿病[3];无近期治疗史,未采取过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行为,如摄入升糖指数高的食物、饮品或使用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有影响的药物;未患有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疾病;研究内容患者已知晓,知情同意书已签署,且该研究未违反医学伦理道德,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给予批准。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急性感染、内分泌疾病、器质性病变等疾病;合并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肺、心、肝、肾功能异常;依从性差或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难以配合完成研究者。
1.2.1 尿常规检验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尿常规检验,检查前1 d告知患者提前8~12 h禁食禁饮,次日清晨患者未进食前,为其采集5.0~10.0 mL左右的中段新鲜尿液作为标本,放入尿分析仪中,以干化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验尿液中的尿酮体、红细胞、白细胞含量,若结果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2.2 血液生化检验 给予研究组患者以血液生化检验,检查前1 d告知患者提前8~12 h禁食、禁饮,次日清晨患者未进食前,为其采集外周静脉血液约6.0 mL作为标本,分为等量的2份,分别存放在含有抗凝剂和不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将不含抗凝剂的试管放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以氧化酶法及仪器配套试剂盒检验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将含有抗凝剂的试管放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以色谱法检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若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上,则检验结果为阳性,可确诊为糖尿病[4]。
组间对比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特异度、灵敏度。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人数+假阳性例数)×100.00%。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8.00%,比对照组的84.00%高;研究组漏诊率为2.00%,比对照组的16.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的组间对比[n(%)]
生化检验的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84.00%;常规检验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16.00%,生化检验无论是特异度还是灵敏度均比常规检验高。见表1。
表2 两种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对比
糖尿病作为典型的慢性疾病不仅发病率高,病程也非常漫长,且患者多伴有各种或轻或重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只能终身服药,故糖尿病目前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血糖、减少和减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高发于青少年儿童,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而2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据一项2017年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统计显示,20~79岁人群中约有1~2亿的糖尿病患者,在全球位列第一,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明确,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其中之一或二者兼有。由于导致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原因有明显不同,故临床采取的治疗措施也有明显不同,但我国仅有30%~40%的患者确诊糖尿病,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糖尿病,这无疑会耽误对糖尿病的及时治疗。而在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又有许多人没有做到正确用药,实际上,若是盲目用药不仅起不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还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临床需要实现对患者的准确诊断,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结果。
该文中对照组采取尿常规检验,该方法是临床既往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其通过检验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尿酮体的含量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检出率较低、漏诊率较高,并且尿常规检验操作比较复杂、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得到结论,容易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影响,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的患者便不适合采取尿常规检验,容易耽误其第一时间的治疗,若采取尿常规检验,既有可能出现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也有可能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6]。尿常规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和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价值,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或轻或重的肾损害,尿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性物质,在尿常规中进行检测;糖尿病可导致菌尿,有症状的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症状观察等进行诊断,而无症状菌尿则可以通过尿常规来检验尿液中的细菌,进而进行诊断;尿酮体可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标志物,尿常规检验可以检测尿酮体含量。针对尿常规检验准确性低的情况,该文中研究组选择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测定,其中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可以反映较短时间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最常用指标,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定义标准便是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上,但是需要注意,这2项指标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带来假阳性结果,例如剧烈运动、不当饮食、用药等均可导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出现波动,因此研究组还为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这一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是由血糖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成的,这一反应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较长一段时间(一般约为120 d)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性较高,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可以说,若是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已经达到阳性标准,并且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也在6.5%以上,则可为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7-11]。
纵观该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8.00% vs 84.00%)、漏诊率低于对照组(2.00% vs 16.00%)(P<0.05),体现血液生化检验对2型糖尿病的显著诊断价值。对比刘亚强等[12]研究报告《分析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采取生化检验的患者97.5%的诊断准确率、2.5%的漏诊率和该文中同样采取生化检验的研究组98.00%的诊断准确率、2.00%的漏诊率,均较为相近,可见该研究结果结论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中,血液生化检验具有比尿常规检验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更低的漏诊率,其具有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故临床应为患者积极开展血液生化检验,以便给予患者更加准确的诊断并使其得到更适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