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丽莉,焦俊菊
1.日照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日照276800;2.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卫生院药剂科,山东日照276815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由于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习惯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引起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支持胰岛素强化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胰岛素会引起水钠潴留、胰岛素抵抗、低血糖以及体重增加等不良症状[2]。而二甲双胍缓释片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波动、减少体重,并且能够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等效果[3]。该研究为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分析不良反应,针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初诊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8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38~71岁,平均(54.5±5.21)岁;男25例、女19例。实验组年龄39~72岁,平均(55.5±5.34)岁;男24例、女20例。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开展研究。
对照组予以胰岛素(国药准字H41025044)睡前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52243)治疗,使用剂量为1.0 g/d,早饭前口服。并针对指尖血糖监测适当调整血糖用量,在住院阶段将血糖控制在FPG≤4 mmol/L,2 hPG≤10.0 mmol/L。于出院后要坚持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用量用法。持续治疗3个月,回访复查前的一夜禁食水8 h以上,取第二天清晨静脉血液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7%为血糖控制达标。
比较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增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HbA1c。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随访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控制分析看出,实验组的FPG、2 hPG、HbA1c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 FPG(mmol/L) 2 hPG(mmol/L) HbA1c(%)对照组(n=44)实验组(n=44)t值P值8.23±1.35 6.23±0.89 8.204<0.001 11.01±1.91 7.29±1.56 10.006<0.001 6.5±0.88 7.1±1.45 2.346 0.021
经住院治疗后,两组的血糖达标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BMI增量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BMI增量比较
实验组中出现恶心1例(2.27%),出现低血糖1例(2.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中出现恶心2例(4.55%),出现腹泻腹痛3例(6.82%),出现低血糖4例(9.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9/4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24)。
现阶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导致生活压力不断地增加,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发病率以及致残率也在不断地上升[4-6]。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常合并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视网膜、神经、心肌组织及肾脏[7]。长期的高血糖水平会引起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弹性减弱,脑灌注减少,从而引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在治疗中,2型糖尿病的治疗难度,给家庭增加的经济负担,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合并脂代谢紊乱,临床数据显示[8],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一般会出现在糖代谢紊乱之前,所以积极地控制脂代谢紊乱也会降低糖代异常的发生情况。该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降糖药为主,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临床常用药物,能够减少肝脏中的葡萄糖的输出,缓解外周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降低,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体重,药效比较稳定。因此二甲双胍缓释片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该文研究显示,针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控制体重指数增加,缩短治疗时间,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