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艺,盛楠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361000
糖尿病属于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受到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引起血糖异常升高,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危害人体多个重要器官组织[1]。糖尿病无法彻底根治,但可以通过血糖控制,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疾病的危害性,应该及早诊断、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诊断,难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作出判断,而是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可以通过对空腹阶段(8 h未摄入热量)血糖的检测,了解机体血糖水平,以FPG≥7.0 mmol/L为标准进行判断[2]。但是在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胰岛素和葡萄糖调节异常,属于空腹血糖受损,所以仅根据FPG水平对糖尿病的发生做出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产生误差,对诊断结果形成干扰。为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还需要对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以及HbA1c的检测,检测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水平,从中了解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发生的重要依据[3]。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检查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以及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的特点,分析各项血糖指标联合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该组研究对象选取该院接受检查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以及60名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作为A组、B组和C组。该研究经过伦理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A组、B组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WHO);②首次确诊,无治疗史[4]。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合并肾病、心功能不全[5]。A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35~79岁,平均(56.84±5.62)岁。B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37~78岁,平均(57.05±5.75)岁。C组,男性体检人员者33名,女性体检人员者27名;年龄34~75岁,平均(56.32±5.40)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应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糖检测(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希森美康G8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HbA1c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以上受检者中,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装入普通生化管(3 mL)和EDTA-K2抗凝采血管(2 mL),分别用于FPG、HbA1c的检测。随后开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受检者在口服75 g葡萄糖用250 mL水溶解于5 min内喝完后2 h,采集血样3 mL,进行2 hPG的检测。
①糖尿病:FPG、2 hPG、HbA1c分别处于≥7.0 mmol/L、≥11.1 mmol/L、≥6.5%的范围时,提示糖尿病的发生[6]。②空腹血糖受损:根据WHO(1999年)标准,FPG、2 hPG分别处于6.1~7.0 mmol/L、<7.8 mmol/L的范围时,提示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7]。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2型糖尿病患者(A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B组)以及健康体检人员(C组)的FPG、2 hPG以及HbA1c检测结果比较,A组 患者 的FPG、2 hPG以 及HbA1c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FPG、HbA1c高于C组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对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结果对比(±s)
组别 FPG(mmol/L) 2 hPG(mmol/L) HbA1c(%)A组(n=62)B组(n=57)C组(n=60)7.81±1.93 6.54±1.54 5.11±0.85 13.76±2.04 6.23±1.73 5.85±1.12 8.16±1.05 6.24±0.84 5.61±0.61
根据FPG、2 hPG以及HbA1c对于糖尿病诊断的标准,符合FPG≥7.0 mmol/L的患者为33例,符合2 hPG≥11.1 mmol/L的患者为53例,符合HbA1c≥6.5%的患者为54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确诊率分别为53.23%、85.48%和87.10%。在FPG、2 hPG以及HbA1c联合检测过程中,符合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或HbA1c≥6.5%的患者为61例,确诊率为98.39%。见表2。
表2 FPG、2 hPG以及HbA1c结果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对比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期间,应该密切关注其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根据血糖指标的检测结果,判断疾病的发生、进展情况,便于及早地展开治疗工作[8]。糖尿病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为了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发生,需要采取生化检验的方式,进行血糖水平的检测。血糖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发生的重要依据。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一般将FPG≥7.0 mmol/L作为诊断标准[9]。该组研究结果显示,A组糖尿病患者的FPG水平为(7.81±1.93)mmol/L,达到FPG≥7.0 mmol/L的标准,明显高于B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和C组健康体检人群,充分反映出FPG检测结果对于糖尿病诊断的参考价值。但是仅根据受检者的FPG≥7.0 mmol/L,并不能完全真实、准确地发映出糖尿病的发生。该组研究中,以FPG≥7.0 mmol/L为标准进行糖尿病诊断,准确率仅为53.23%,误诊、漏诊的风险较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全面反映出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还需要对2 hPG、HbA1c进行检测。采取OGTT测试,测定2 hPG水平,能够为糖尿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在HbA1c中,能够反映出患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血糖的长期控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0]。该组研究中,A组糖尿病患者2 hPG水平、HbA1c水平分别为(13.76±2.04)mmol/L和(8.16±1.05)%,均达到2 hPG≥11.1 mmol/L、HbA1c≥6.5%的标准,明显高于B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和C组健康体检人群,能够凸显出2 hPG、HbA1c检测结果对于糖尿病诊断的参考价值,同时可以为血糖的长期稳定的控制提供参考。相比于FPG、2 hPG,HbA1c对于糖尿病的灵敏度更高,确诊率分别达到53.23%、85.48%和87.10%,通过FPG、2 hPG以及HbA1c联合检测后,糖尿病的确诊率提升至98.39%,可以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的风险,及早检出疾病,进而展开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通过对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根据各项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血糖的控制效果[11],并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预后。另外,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FPG、2 hPG以及HbA1c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而FPG、HbA1c的检测结果则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在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准确检出空腹血糖受损情况,进而为糖尿病早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刘红霞等[12]的临床研究中,对比分析糖尿病及糖受损患者以及健康人员的FPG、2 hPG及AbA1c检测结果。糖尿病及糖受损患者的FPG、2 hPG及AbA1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糖尿病及糖受损患者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FPG、2 hPG及AbA1c的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综上所述,FPG、2 hPG以及HbA1c的检测结果,能够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各项血糖指标的联合检测,则可以有效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