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明
摘要:根据《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相关指导,道德与法治教材需要融入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8-0013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核心素养框架,进而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必要能力与品格,已经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内容[1]。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1.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有纪律、有理想、有文化和有道德的人,为做一个合格公民树立基础。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标准的根本性质。
2.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体现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标准和特点有三。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其次构建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最后是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为基础,进而发展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这不仅让学生领悟了知识,还完成了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养成[2]。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过程能力培养的问题比较严重。当前虽然教育不断向著素质教育改变,但中考模式并未取消,这种现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道德与法治注重教学实践,需要理论与生活结合,但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深入思考。其次,教材内容与教学形式相对僵化。受到教学进度、课堂时间等多方面限制,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展开,一般仅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无法引发学生反思。再次,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不够全面,因为相对于语数外等主科,道德与法治所占的分数比较低,又比物理、化学等学科简单一些,所以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比较轻视。
三、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凸出核心素养培育,变革考试评价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国家主权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公共参与、法治意识、政治认同以及理性精神等在内的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要求下,传统考试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反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会束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改革评价标准迫在眉睫,需要以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为主,强调评价过程。具体措施为:将一定的考试分数与学生日常教学表现、考试分数结合起来,同时对课堂活动、学生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监督评测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践行核心素养的落实。
2.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教学方式也要更加现实化、生活化。其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自我反思、实例讨论以及情境转移等教学活动,基于教学内容,创设案例分析、情境创设以及讲授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反思以及主动提问等行为。其二,设立课堂小组,在教学中让各个小组对课题展开辩论,教师作为组织者,让学生主导课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自发地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其三,通过辩论来提高认识,可以汲取其他学生有用的观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与教材的观点进行综合的论述。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营造愉快轻松的氛围
现代教学理念要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要树立起这样的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是有趣的,能否让学生感兴趣?一旦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性较差,要及时发现问题,是因为教学方式还是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缺乏?此外,在设立教学内容时,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尽可能地将课堂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成为学习与生活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结合生活情境,形成法治精神
在法治社会中,应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法治精神。教师开展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精神,进而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结合生活场景进行法治教学,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将法治理念贯彻到学生的行为中,掌握违法的实例,让学生形成约束行为的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比如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用学生过马路来举例,向学生说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举出反面例子,一旦不遵守,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然后,教师再引出生活的概念,以班级规则为例,教导学生不能上课吃东西、不可以在课间追逐打闹,通过前面的实例铺垫,学生可以更加注重班级规则的重要性,并清楚如何遵守。当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并清楚如何遵守时,学生便有了法治意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规则精神。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这一趋势强有力的回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运巧.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5).
[2]戴久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0,32(1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龙潭中学5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