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琵琶曲《陈隋》的音乐学分析与研究

2021-05-15 01:17苏霓莉
黄河之声 2021年3期
关键词:演奏者琵琶弹奏

苏霓莉

引 言

琵琶一直被称之为民族乐器之王,自南北朝时期进入我国后,经历漫长悠久的历史发展后,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运用于戏曲、歌唱、舞蹈、曲艺的伴奏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琵琶曲《陈隋》的研究增多,但均侧重于不同版本的对比研究,基于音乐学角度分析的相对较少,所以,本文研究琵琶曲《陈隋》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气质与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刘德海与琵琶曲《陈隋》

刘德海是教育家,亦是琵琶演奏家,自幼时期开始接触江南丝竹和民间戏曲音乐,深受其感染和熏陶,并且先后追随林石城、杨大钧、曹安和、孙裕德等名师学习,其演奏技法上融合多个门派,在不断学习中,刘德海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及呈现出独特的演奏风格,自成一派。刘德海在琵琶曲创作方面具有显著成就,创作初期实质上是改变传统曲目,《陈隋》则是其中之一。在创作过程中,刘先生始终保持集成和发扬传统的思想理念,《陈隋》是立足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与新时代精神理念充分融合,实现了旧曲新弹,整体的结构进一步简洁优化,具有歌唱性特征的旋律带来无限想象空间。实质上,《陈隋》作为琵琶文曲而言,更加侧重于情感抒发的写意,关于其最初的作者,现如今已经无法了解和考证。林石城先生在书中曾提过,这首琵琶曲应该是在封建统治时期创作,暗示陈帝王、隋帝王,广发挑选女子入宫,大行荒淫。但是由于并不能直接通过标题体现,但陈隋两个字,体现了一种映射和意会。《陈隋》在不断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版本的演奏谱,分别为《陈隋古音》、沈浩初《陈隋》、《汉宫秋月》以及刘德海的《陈隋》,相比而言,刘德海作家创作中,削减了宫廷的压迫感,似乎是女性在轻声低吟叙述故事,更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琵琶曲《陈隋》的艺术特色

(一)指法——巧妙化

琵琶曲《陈隋》在创作的过程中,有诸多复合指法的运用,来呈现琵琶曲的不同声部,分别运用左右手来进行演奏,这是刘德海在创作《陈隋》时,运用的一种打破常规的创作方法。在复合指法的运用过程中,通常是左手来打、带,进行五声调式旋律的演奏,右手运用摘的手法,进行固定节奏型非乐音旋律的演奏,呈现出一种敲击木鱼的声音。其中打指的是上指正在按音的过程中,运用下指发力,来形成打音,带指的是下指拨发上指,形成的带音。刘德海先生对于琵琶曲《陈隋》的演奏,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结合自己所运用的乐器,以及音色存在的差异性,来自主进行木鱼敲击位置的选取。正是因为在《陈隋》演奏的过程中,融入了复合指法,使其整体的音乐形象丰富化、生动化、鲜明化,更具有艺术特色。在聆听这样的演奏过程中,似乎能够形成画面感,即宫廷女子在佛前跪坐,许愿祈福来获得庇佑,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宫廷女子的孤独、寂寞与无助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左右手声部结合运用的复合指法,是刘德海先生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西方复调织体,进一步增添了琵琶曲《陈隋》的艺术特色。在新编《陈隋》的尾声部分,演奏中同样具有鲜明特色,要注重左右手的力量控制,重点在于左手旋律的呈现,通过打和带的形式,呈现出主旋律,并且与右手的挂、临相配合,形成组合型的演奏手法。在琵琶曲谱尾声的第一小节的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将重点放在音头部分,且运用自己的左手无名指指甲,以向外弹的形式呈现,右手部分节奏相对较弱,更如小溪流水。在进入第二小节的弹奏后,演奏者可以逐步增强右手的力度,并削减左手力度,形成强弱的交替变化。这种创作手法,是刘德海先生对清商乐的模仿,体现出其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节奏——特色化

《陈隋》是陈朝与隋朝,曲意描绘的是在宫廷中行乐,与宫廷舞蹈具有关联性,因此,在曲中包含舞蹈模仿的节奏。在进行三组节奏型相同的弹奏过程中,需要对节奏进行特色化的处理,以此来呈现曲意内涵,描绘出宫廷女子翩翩起舞的画面。刘德海先生对于琵琶曲弹奏,不同特点应选用不同的弹奏方法,《陈隋》作为一首文曲,需要运用文弹的方式,来呈现舞蹈的节奏与韵律。在琵琶曲演奏过程中,右手的弹挑虽然在动作上十分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节奏的快慢、强弱,以及呈现出的尖挺或柔和,均需要依靠简单的动作来呈现。

例如,在谱例1 的演奏过程中,要注重速度的缓慢,并且演奏者在运用右手指甲触碰琵琶弦的过程中,要注意轻缓,避免呈现出十分尖锐的音色,而是与整体曲风十分协调一致的柔和,避免破坏琵琶曲《陈隋》的意境之美。刘德海在进行《陈隋》的新编过程中,不仅包含关于宫廷舞蹈的乐句,还有一些古琴音乐,这始终是我国文人雅士十分喜爱的。在《陈隋》的结尾部分,运用的节奏型处理方法相对较为普遍,演奏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不断抽离,不能继续融入过多的情感和处理,这样会体现出刻意性。

谱例1

(三)演奏——新颖性

琵琶曲《陈隋》的演奏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法十分新颖具有创意。第一,是采取撞钟的演奏手法,指的是对撞钟声音的模仿和呈现。在琵琶曲《陈隋》的引子部分演奏过程中,需要演奏者运用左手进行按音,右手触弦部位有一定讲究,要二分之一处,且右手要高八度的品上弹出,眼睛要注意的是C 调二把位,右手在弹奏的过程中,不能采取垂直的触弦手法,而是要将手呈现出龙眼型,避免过强的压迫,呈现出厚实的音色。实质上,这种音色与西洋乐中的黑管音色具有相似性,体现的是内心世界的空旷,似乎是宫廷中的女子,但低声诉说着内心的哀怨。第二,则是运用滑音技法,琵琶曲《陈隋》新编的第二三段中,其中包含两处,均将左手滑音技巧巧妙的运用其中,模仿古琴的演奏技法,更好的呈现出了琵琶曲的意境与古典美,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似乎眼前则有一个活灵活现的舞者。琵琶曲《陈隋》第二三段乐句材料的相似性较高,在弹奏的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左手从3~5 滑,小三度下滑,并在5~6 大二度下滑,在连续两组滑音的弹奏过程中,从3~5 采取小三度上滑音。这种旋律的弹奏方法,体现出宫廷女性的柔美形象。

三、琵琶曲《陈隋》的演奏气质与风格呈现

基于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分离,音乐表演更具有独立人格,是对音乐的二次创作,不仅要忠于原作品,同时还要通过表演实现进一步丰富与补充,增强作品的活力与生命力。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实质上是关联作品的内涵、题材以及意境,是对整体作品风格和特征的把握和呈现,其中更富裕了演奏者自身的情感。

(一)正确把握意境、气韵与精神

琵琶曲《陈隋》演奏的过程中,整体的意境与情感,是通过意境、气韵与精神的把握与表达。一方面,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运用对比手法,在对琵琶曲进行音乐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多种矛盾对比的辩证手段,以此来进一步凸显生命节奏的气韵,体现在琵琶曲演奏过程中的节奏、力度、速度以及音色调整和变化中,所有技术的运用却是能够为了更好的呈现琵琶曲,技巧的变化是情感表达的手法。琵琶曲《陈隋》,整体的风格相对较为缓慢,且音符的排布较为疏松,整体的曲风十分含蓄和柔婉,所以对于演奏的要求相对较高。例如在第12段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合理区分弹奏的速度与力度,正确把握弹奏的力度,才能呈现出不同的演奏氛围,并且在运用多样化的技术对比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将琵琶曲《陈隋》中,荒淫的帝王与宫廷女子形象更好的塑造出来,带给观众无尽的遐想空间,使其能够真正投入到琵琶曲的演奏中,实现心灵的共鸣。另一方面,要注重把握行散而神不散,琵琶曲演奏的过程需要演奏者能够灵活的调节和配合身体器官,在此过程中节奏是标准参照物。琵琶文曲的演奏中,散板运用十分广泛,这种节奏型的弹奏的根本,是拍差存在,体现在乐音时值的长短张力的松紧变化。许多演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均因为没有很好的处理拍差,导致整体的演奏缺少光彩甚至抢拍子的情况出现,无法达到形散神不散的目标。首先是要注重对音乐发展的规律展开深入分析,琵琶曲《陈隋》在新编中,体现出中国的圆式思维,指的是思想在不断发散后最终回归原点。琵琶曲《陈隋》的引子与尾声部分,演奏均需要运用低沉8 度的方法,进而创设出一种悲伤低沉的氛围,最终首尾呼应。其次则是句法结构的特征要注重起承转合的把握,在演奏过程中,让旋律呈现出色彩变化,从暗到明到暗,从平到扬到平,从静到动到静,了解音乐结构和规律后,则能够在形散的演奏过程中,实现气运与精神的贯穿和连接,呈现琵琶曲律动感。

(二)巧妙融入情感、气息与力度

在琵琶曲的演奏过程中,情与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需要先将情内化于心,外化于乐器,根据琵琶曲演奏过程中情感的实际需求,演奏者需要有所内敛,有所外露、有所跌宕和起伏,气息必须跟随情感的变化而合理控制和把握。如果作品中的情感相对较为急切,那么气息同样应追随其更加急促,如情感相对较为婉转而轻柔,气息则更应注重舒畅与和谐,总而言之,根据情感的不断变化,演奏者需要合理调节气息。只有气中有神,才能赋予音乐生命力,真正打动和感染观众,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琵琶曲《陈隋》的新编第二段中,演奏者需要将情绪从轻快转化为沉寂,在此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配合气息调节,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宫廷女子的苦涩与惆怅呈现出来。同时,气息与力度同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激情琵琶曲演奏的过程中,要求演奏者能够有效协调身体各个部位,以情运气、以气引力、气发于内、力用于外、力以气为源,这是调节和运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琵琶弹奏过程中,演奏者在运用气力时,需要从丹田开始运作,并逐步经过肩膀,手臂和手腕最终落在指尖,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力传递和运作的过程,同时也是琵琶演奏用地的有效方法。

(三)依托唱谱形式,潜移默化感染

一直以来口传心授都是中国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教师会对乐曲进行歌唱,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歌唱所呈现出的风格和韵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演奏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唱谱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感悟作品风格与韵味。实际的唱谱训练过程中,需要通过手打节拍,并配合有节奏地模唱,这样能够交乐曲的强弱对比以及层次感十分细腻的呈现出来。在琵琶曲《陈隋》的第二段唱谱过程中,二弦轮指的长线条乐句时,模唱可以运用微弱的声音,并且呈现颤抖的发音处理效果,来体现苦涩、惆怅的情感。在第四段中关于舞蹈的描绘,则可以在模唱过程中,通过气息长短和停顿变化,体现出宫廷女子无奈歌舞的情感。唱谱的训练方法,与其他乐器训练方式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更加侧重于情感融入与体现,这是影响实际演奏的关键。第一,此过程中无需配合乐器发声,演奏者自身的技术负担相对较小,能够更好的进行情感抒发,增强整体的表现力。第二,运用自身的嗓音唱谱,除特定部分需要停顿处理,其他的乐句长短和刚柔,演奏者均可以根据自身的呼吸频率合理调整,让音乐的表现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第三,琵琶文曲重情感表达,整体的旋律较为舒缓,所以,在唱谱的过程中,演奏者自身的耐力、注意力均能够得到良好的训练,并实现自身心境的调节。

结 语

综上所述,《陈隋》作为具有经典型的琵琶文曲作品,刘德海先生的新编,实现了再度的创新,为其赋予更多的新鲜血液。在对一首乐曲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演奏技法和艺术特色,更为重要的是领悟作者传递的情感,领悟其中的意蕴。当今时代背景下,音乐表现和音乐审美,均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琵琶作为中国古老乐器,只有不断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才能使其始终保持鲜活生命力,进而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感悟其中传递的美。作为琵琶演奏者而言,不仅要学会欣赏琵琶的音乐之美,更要通过思考与行动,让琵琶音乐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演奏者琵琶弹奏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动人心弦
交响曲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琵琶”和“枇杷”
小星星
钢琴弹奏中三度音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