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琴曲的特征探究
——以岭南《碧涧流泉》为例

2021-05-15 01:17詹钰婷
黄河之声 2021年3期
关键词:流泉琴曲琴谱

詹钰婷

引 言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弦乐器,最早见于典籍《诗经》中,有不少地方都提到了琴,《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鸡鸣》中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等,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古琴不仅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一种,其古淡的音色、幽雅的旋律和空灵的意境所构成的独特音乐形象,成为文人士子们休憩身心、修身养性的良方,历代文人士子和世外高人不断修心古琴,不断丰富拓展古琴音乐的内涵和追求,由此形成了以琴器、琴曲、琴谱、琴学、琴道为主的琴学文化。琴曲是文人音乐留下的宝贵结晶,《碧涧流泉》就是其中的一首,随着历史流变,形成了《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为代表的,同出一源的、呈现不同琴派文化风貌的“传曲”。本文将从《碧涧流泉》谱本流变版本、谱本、段落、乐汇等要素进行比较,同源琴曲的音乐形态特点。

一、琴曲流变考

《碧涧流泉》是岭南派的代表琴曲之一,来源最多的推测是见“古冈遗谱”的抄本,新会黄景星自小随父学习古琴,并抄录其父的“古冈遗谱”中的三十余首曲谱,加上其师何洛书传授的十余首,订编汇成《悟雪山房琴谱》四卷。后世留下《悟雪山房琴谱》主要为四个版本:一是道光十五年(1835)黄景星手抄本;二是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 年)原刊本;三是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年)重刊本;四是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年)李宝光重刊本。据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重刊本在卷一怀古、卷三鸥鹭、渔樵、碧涧题下,均注明“古冈遗谱”字样,而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年)李宝光重刊本,也标记了碧涧、玉树、鸥鹭、双鹤、怀古、渔樵等曲,传自于“古冈遗谱”。因此推断岭南派《碧涧流泉》最早出自“古冈遗谱”,后收录在黄景星《悟雪山房琴谱》中,经历百年的打磨,成为了岭南地区极具地域属性的琴曲代表。

《碧涧流泉》在《悟雪山房琴谱》李宝光重刊本(1887年)中记载为朱紫阳所作,而谱本最早见于《琴学轫端》(1828)中,比《悟雪山房琴谱》中记载的《碧涧流泉》篇幅略小,《琴学·碧涧》凡五段,而《悟雪·碧涧》凡七段,《琴学·碧涧》第四段在《悟雪·碧涧》中,是以四、五两段的形式分开记谱的,《琴学·碧涧》第五段在《悟雪·碧涧》中,用五、六段形式分开记谱的,所以《悟雪·碧涧》形式上多出两段,从整体看,两者谱字大体相同。

而《石上流泉》相传为春秋时期的伯牙或南北朝的刘涓子(约370 年—450 年)所作,最早收录在《西麓堂琴统》(1549)里的《石上流泉》一直被岭南琴家认为与其《碧涧流泉》为“同源”的作品。根据《琴曲集成》中记载《石上流泉》的梳理,发现《石上流泉》从明代的传谱约有20 部之多,不同年代相传的谱本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一些差异,结构最少五段到十段不等,从《琴谱正传》到《琴学摘要》各个版本的段落传承中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目前《古冈·碧涧》与明清早期所存的《石上流泉》旋律指法上较多不同,通过对版本的一一比较,发现五段结构的《琴书千古》、《琴学入门》、《枕经葄史山房襍抄》、《琴学初津》、《琴学摘要》与《古冈·碧涧》旋律谱字较多相似,而《琴学·石上》与《古冈·碧涧》最为接近,《琴学·石上》为仲吕均商音曲,《碧涧流泉》也是仲吕均商音曲,两者在调性、主干音上极为相似,从琴曲篇幅上看《琴学·碧涧》凡五段,而《古冈·碧涧》凡七段,《琴学·碧涧》第四段在《悟雪·碧涧》中,是以四、五两段的形式分开记谱的,《琴学·碧涧》第五段在《悟雪·碧涧》中,用五、六段形式分开记谱的,所以《悟雪·碧涧》形式上多出两段,这都证明同曲不同名的特征。

由上可见,岭南《古冈·碧涧》与清《琴学·石上》虽谱字、技法上有些区别,但旋律较为相似,本文则选取这两个谱本分析古琴曲中常有的“同源”异名的情况。

二、琴曲谱字分析

岭南派《碧涧流泉》由琴人不断的打谱、传抄变成今天广为流传的琴曲,本节采用比较音乐分析法,选取现今岭南派传承人谢东笑老师整理的《碧涧流泉》与詹澄秋、王迪记谱《琴学·石上》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两首琴曲的异与同。

(一)《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乐句分析

《碧涧流泉》是一首三段结构的岭南琴曲,全曲共七个部分,表现了山林幽涧,流泉泠泠;平缓时,迂回婉转,急峻时,嘈嘈切切,全曲头尾呼应。《石上流泉》全曲为五个部分,也是一首三段结构的琴曲,因此都可概括为有再现的三个部分,通过曲谱的对比研究,两者在主旋律上有较多相似之处。

例如引子部分,虽然《碧涧流泉》比《石上流泉》旋律、节奏方面更丰富一些,有大二度音程,尾部加花等手法,但是主要骨干音:“A,D,C”相同,所以为相似句子。如谱例1 所示:

谱例1:《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的引子

第一部分的第一句,从谱面上看《石上流泉》的乐句更长,在《碧涧》上加了旋律的扩充;节奏上看《石上》用到了“X XX、X X XX”等《碧涧》没有的节奏型。但主干音也有较多相似之处,落音都是在“D”上,所以为近似句。如谱例2 所示:

谱例2:《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的第一句

通过笔者对比曲谱,发现全曲共有9 句相似,11句近似,以下不再一一赘述。笔者以骨干音相似,来判断《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的相似乐句数量,多处在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了乐音的扩充或缩减,使得虽然是同源琴曲,但弹奏出的风格极大不同。

(二)《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左手走音比较

现代古琴弹奏时讲究“声少韵多”的手法,古琴的“韵”就体现在左手的“吟、猱、绰、注、撞、罨、搯、撮”等演奏手法上,结合谱本和音响,还有本人简单的视奏两首琴曲,对于两首琴曲的左手走音进行比较,岭南《碧涧流泉》对于左手的指法的“韵”使用较多,而詹澄秋弹奏的《石上流泉》相对较少一些,如下表所示:

《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左手技法比较

上表可见,《碧涧流泉》比《石上流泉》更倾向使用“绰上、注下、吟、撞”这些左手走音手法,整体来看,《碧涧》比《石上》的“绰上”多了48 个、“注下”多了33 个、撞多了17 个,这些左手走音类似于“滑音”,《碧涧流泉》展现出广东音乐的滑音特性,也展现了岭南地区以溪流为主地域特点。而《石上流泉》曲风缓慢,更多用到了“猱”的手法,有种平和、清淡的风格,展现出一种长江广流,绵延徐逝的特点。

三、琴曲音乐分析

古琴谱多为减字谱,而减字谱是一种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由于这种记谱方式不体现节奏和音乐细微的处理,所以需要琴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去解读古曲,每位琴家个人领悟的不同,也就把同首古曲“打谱”出或多或少的区别,因此古琴音乐的发展手法和结构趋势,不像西方音乐的模式,而是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发展而决定的,整体上看,古琴曲相对较散,看似形散却依然有独特的规律可循。

本节对于琴曲的乐理分析两首琴曲的曲体。其一主要以琴曲的乐段、调式结构等静态消息为主,了解岭南琴曲指法谱子使用的特殊性;其二则结合音响对于琴曲的段落、乐汇等要素进行解析,总结岭南《碧涧流泉》的音乐形态特征。

(一)《碧涧流泉》曲体分析

乐曲第三段,这一句是《碧涧》的水花手拟态的第一个动机,宛如水花打在石头上,具体表现为“6 5 6 2|5 3 2 2”,左手“带起”、“虚罨”、“爪起”、“搯起”、“双撮”等手法,虚实结合拟态水花。

乐曲的第四段,是《碧涧流泉》最精彩的一段,也是最耳熟能详的一段,弹奏从慢到快,采用古琴中常用当然虚实结合的技法,左手的“虚罨、带起、上十,下十二”等技法,以手拟态“泉水”叮咚声。

乐曲的第五段,第一句谢东笑老师特意整理有所改动,将“名十勾五,带起,名十二勾五,带起|名十勾五,上八半,带起,名十二勾五,带起”,改动为“罨十,带起,罨十二,带起|罨十,上八半,带起,罨十二,带起”,作为高潮部分的延续。

乐曲的第六、七段,是前三段的再现段,节奏上增加乐音的时值,使得节奏舒缓而悠然自得。泛音尾声结束,尾声确定D 商是全曲的主要调式,按西方曲式分析为此曲有三段结构,第一二三段为呈示部第一部分,第四五段为展开部第二部分,第六七为再现第三部分。

(二)《石上流泉》曲体分析

詹澄秋弹奏谱《石上流泉》全曲为五段,与岭南派谢东笑整理的《碧涧流泉》相比,少了两段,但《石上流泉》的第二段对应《碧涧流泉》二三段;第五段对应《碧涧流泉》六七段,总体看两首曲子篇幅相差不大;结构上都是三段结构,商调式。因此不在过多赘述曲谱的分析,以下简略分析曲体。

乐曲第一段主要描绘了山的意向,结束在商音。第二段速度渐快,性格活泼,较《碧涧》旋律简化,乐句有所缩减。第三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速度增快,左手技法为“抹七、注下、上十,下十二”等,“虚罨”的技法没有《碧涧》中用的频繁,但演奏整体上相似度较高。乐曲第四段,谱字为“名十勾五,爪起,名十二勾五,带起|名十剔五,带起,名十二剔五,带起”,右手指法多处用到了“剔”,旋律还是和《碧涧》相似。乐曲的第五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反复,最终缥缈的泛音起,结束音从羽音发展至商音结束全曲。

(三)《碧涧流泉》与《石上流泉》音乐特点

两首曲子虽属于不同琴派,总的来说,自始至终围绕着“山”与“水”的意象展开,岭南派传承人谢东笑老师将《碧涧流泉》的三段分别解读为:“开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中间山水幻化,最后还是山,还是水”。而《西麓堂琴统》对《石上流泉》的题解为:“此亦伯牙所作。盖其寓情山水,结盟泉石,恍若悬崖寒溜,跳珠瀑布,夺人心目。详玩曲意,真天地同流之妙矣”①,可见都是围绕山水为意境的琴曲。但由于地域的差异,詹澄秋弹奏的《石上流泉》是淡泊疏缓,下指坚实,具清雅之风;岭南派《碧涧流泉》是山间的泉水、溪水,弹奏时讲究灵动水的意向,两者之间虽为“同源”曲,展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结 语

全文对《碧涧流泉》和“同源”琴曲《石上流泉》的进行分析,其一通过现存版本的梳理,发现琴曲在清中后期的版本较为相似,其二分析曲体上,发现琴曲都是三段结构、仲吕均商音调;其三从谱面分析琴曲的指法、谱字、段落、乐句、调式等要素,体现了不同琴派的差异,岭南琴曲喜用左手的“吟、猱、绰、注”,来填色乐曲的韵味,这些韵味展现了广东音乐滑音的特性,也展现出岭南地区人文地理风貌下描绘自然山水的风格;而《石上流泉》平和、清淡的风格,展现出一种长江广流,绵延徐逝的特点,可见虽为同源琴曲,却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注释:

①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琴曲集成[M].中华书局,2010 年第3 册:157.

猜你喜欢
流泉琴曲琴谱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钻石
登翠微峰
不一样的钢琴谱
夜的钢琴曲(六)
云台山红石峡
一曲低语诉衷肠
那本被撕破的琴谱
过长春庙
趣趣相连赏古曲